8月之一.jpg      8月之二.jpg  

        105年8~12月[醫療改革與社會工作]讀書會,8月要讀的書。

閱讀《國父「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心得

               金哲毅/著。 平安文化2015年11月出版。

      讀完這本書,以前在歷史課本上讀到的清末民初的人物,似乎又活現在我眼前。作者在【前言】說:「歷史不僅是故事,每一則故事背後其實都有可以被探索的歷史價值。」他用輕鬆的方式表達歷史的趣味,力求通俗,在第一章由八指將軍黃興揭開本書的序幕後,在最後三行寫說:「我決定寫下這段清末民初的往事,紀念那些如今不被紀念的英雄;以及追尋創建民國的『國父們』,他們在驚濤駭浪的大時代中努力奮鬥的故事!」(p.28)

第一章<克強是誰?>

    他就是黃興,清末明初「著名的」革命家。讀完,才知道黃興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鐵粉,是他的力挺,將孫文推上了同盟會會長的領袖地位;當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要選臨時總統時,黃興說:「我只支持ㄧ人當總統,孫文。」在同盟會發動的八次革命中,黃興基本上都待在中國國內主持大局,並在「鎮南關起義」「欽州起義」以及最壯烈的「廣州三二九黃花崗起義」親上火線奮戰。在「廣州三二九黃花崗起義」中,一顆流彈打爛他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他仍奮戰到起義失敗為止,「八指將軍」是我在歷史書上讀到的。

第二章<民初第一智謀者。 宋教仁>

    教科書上他唯一的出場時刻就是被刺殺身亡。這位在歷史課本只登場過一次的角色,其實是真正影響清末革命的關鍵人物!沒有他,革命無法成功!失去他,民國的政治完全改觀!

    民初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宋教仁修出ㄧ部《臨時約法》,而其中重要的內容就是:中華民國以後要走「內閣制」。從選戰、拉樁腳、甚至是搞法律,宋教仁就賞了袁世凱三個巴掌,難怪袁世凱會說:「我不怕孫文,最怕宋教仁!」

    然而宋教仁被刺殺了!就在他即將邁入人生頂峰的時刻殞落!得年31歲。

如果宋教仁沒死,他的政治才華能不能進一步影響中國?

如果宋教仁沒死,他的事蹟應該不會就此被埋沒?

如果宋教仁沒死,二次革命不發生,之後的軍閥時代又會如何呢?

    可惜,「歷史是沒有如果的」。

第三章<革命要靠孫大炮。>

    作者寫下他所認識的孫文。他說:我尊敬孫文,並認為他在整個革命過程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被稱為「國父」可謂實至名歸,不過我要強調的是,他只是「國父」之一,一個國家創立絕非ㄧ人之功,而是有賴於眾人的群策群力。

    他並不完美也並不全能;他跟我們一樣是有其優缺點的平常人。如果在今天,他會是在你我身旁的王牌業務員、能言善道的醫生,甚至是購物台的主持人。這樣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國父」,是不是真實的多呢?

第四章<消失的光復會。>

光復會的文人們:

蔡元培,他最大的功用不是鬧革命,而是革命過後的國家建設。

章炳麟,國學大師。他對革命最大的幫助,就是他卓越的筆戰及開罵能力。

陶成章,是真正團結光復會的靈魂人物。

光復會的武鬥派人士:

徐錫麟,創立「大通學堂」作為光復會組織的重要連繫據點,並臥底打入清朝的官僚體系,當部隊起義時要對清朝官員實施斬首行動。

秋瑾,是整個革命黨員中最具有特色的鑒湖女俠。掌管「大通學堂」,治學嚴謹要求學生定期實彈射擊,每天還親自騎馬帶隊視察,凝聚不少學生的向心力。安慶起義失敗後,她端坐在學堂的大中堂,任由士兵把她羈押,當官員審問要她供出黨員名單時,她只寫出「秋風秋雨愁煞人。」;陪審官員想利用「母愛的力量」就跟她說:「妳要是死了,這對孩子就要失去他們的母親了。」秋瑾沉默良久,然後緩緩地說:「我是為所有的孩子而死的。」

    而最強力反對孫文的陶成章在武昌起義後,成為浙江省的革命代表,與支持孫文的上海督軍陳其美,有著不小的衝突。結果他被蔣志清指使手下槍殺了! 隨著陶成章的死,光復會喪失最優秀的領導者,最後煙消雲散……

蔣志清,字介石,是陳其美的結拜三弟,而蔣介石之所以能嶄露頭角,就是從暗殺陶成章開始的!

    因為教科書沒提到、鮮少有人知道、史料也少有記載,作者才加倍渴望為這些前人留下一些紀錄。畢竟他們與孫文和黃興等人一樣,為開創理想的新中國付出許多,是不折不扣的「國父們」!

第五章<引刀成一快,熱血文青 汪精衛。>

    帥哥革命家---汪精衛,他是民初「四大美男子」的榜首。他生平最有名的事蹟有三個:

    一是當漢奸,也是歷史課本唯一記錄下的形象;二是長得帥,文學大師胡適曾說過:「他真是個美男子!我若是女人一定死心蹋地地愛他。」(第105頁有他的照片,真是帥!);三是文章寫得好,他的文筆好到孫文死後,孫家還請他幫忙寫遺囑,也就是流傳後世成為以往學生必背經典的<國父遺囑>。

    讓作者遺憾的是,兩岸的教科書記下了他痛苦萬分且不堪的晚年,卻沒有記錄他年輕時曾是滿腔熱血、視功利為糞土,甚至成為鼓舞革命精神的志士象徵。所以他寫了汪精衛的故事。

第六章<三二九,昨日黃花。>

    廣州三二九黃花崗起義,是中國同盟會規模最大、最猛烈的一次起義行動。此時孫文在美國募款買軍火,黃興在廣州策畫起義,兵分十路;然而因為眾多突發事件,導致陣腳大亂。起義當天,下達的指示「朝令夕改」,以至無人能掌握支援隊伍的蹤影,加上大批軍火無法順利到手,而一場最悲壯的起義終將正式展開!

    當天革命黨聯絡錯亂,整個起義,從頭到尾就是黃興這一百二十人在廣州城裡奮戰,其他小隊都在瞎忙。黃興變成八指將軍;「炸彈大王」喻培倫死了,得年24歲;林覺民也是得年24歲,從容就義後留下傳誦千古的<與妻訣別書>。

    作者查資料,歸納失敗的原因:一、聯繫失當。二、隊員素質不佳。三、武器不到位。四、新軍沒動作。 所以若用軍事角度去審視廣州三二九黃花崗起義,它固然極其壯烈,但不能掩蓋鱉腳的實際表現!

第七章<冏名之下   陳炯明。>

    作者把陳炯明書寫成一個獨立的故事,是他對這段往事的重視,只因陳炯明被掩蓋在主流歷史的罵名之下。他在教科書上的紀錄是「陳炯明叛變」(正確名稱是六一六事變):廣東軍砲擊總統府,孫文逃到廣東外海的永豐艦上避難。

    作者想描寫一個實實在在的陳炯明:

「一個在少年時,親上火線、出生入死的革命志士。

  一個試圖走出自己的道路,不被權力誘惑的理想實踐者。

  一個就算失敗,仍然堅持理念的單純「倔梆子」。

  一個被後世評論淹沒的人。   」

最後作者說:陳炯明,堅持中國同盟會理想的最後一個有力會員,你也是我心中的「國父們」!

第八章<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是由名不見經傳的獨立革命組織   文學社、共進會達成的戰果。1911年10月10日晚上七點多,工程第八營的軍營中,金兆龍(共進會的會員)、程正瀛正抱著步槍睡覺,被哨長陶啟勝來軍營查訪看到,金兆龍被摑掌,就撲向陶啟勝扭打起來,驚醒程正瀛,「嘣!」程正瀛一槍打中陶啟勝,也驚動了工程第八營同屬革命黨的士兵,正在逃命的陶啟勝被清朝的長官再補一槍就倒地不起,從後面趕上來的程正瀛將眼前的清朝長官一一擊斃。

    之前熊秉坤(共進會在工程第八營的代表) 還在苦思:「要怎麼樣打響這起義的第一槍?」所以這突然的槍響以及混亂,他感到措手不及,但他也了解「時機到了!」然後吹響了手邊的哨子。鳴笛聲吸引了士兵的注意。新軍連忙取得武裝,迅速再次集合。熊秉坤一邊對空鳴槍,一邊大吼:「全營向楚望台進發!」

    就這樣,一個意外的槍響、一個必然的動亂、一個劇變的時刻,將使十月十日成為現代中國最令人難忘的日子! 武昌起義,正式展開!

    這本書就像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慈淑主任推薦的一樣:「這是一本非常好讀好看的故事/歷史書。能把晚清至民國這段錯綜複雜、學生避之唯恐不及的過去,用這麼輕鬆又清晰、犀利又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非常不容易。」謝謝作者讓我看到『國父們』在驚濤駭浪的大時代中,努力奮鬥的許多不在歷史教科書上的故事!

              甜甜 完成於105年8月23日

PS: 另外那本書我翻閱了,但沒寫心得。

arrow
arrow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