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200780_exposure_調整大小.JPG P1200782_exposure_調整大小.JPG 

106年2~6月[歡喜悲傷安寧走過]讀書會,要讀8本書,這是三月讀的書。 

閱讀《煙霧瀰漫你的眼睛:死亡的寂靜並非懲罰,而是度過精彩人生後的報酬》(Smoke Gets In Your Eyes) 心得

       凱特琳˙道堤/著, 廖銹玉/譯。 平安文化2016年4月初版

 關於作者

    凱特琳˙道堤(Caitlin Doughty)出生於夏威夷,目前定居洛杉磯,從事殯葬業。從小就對黑暗怪誕的事物有興趣,大學時熱中研究中世紀喪禮文化,畢業後憑著罕見的熱情一頭鑽進殯葬業。她對於人們應該如何正面看待死亡的議題感觸良多,後來又進一步到殯葬學校進修。在殯葬業工作數年後,目前已成立自己的殯葬公司「Undertaking LA」,希望能夠改變人們對於死亡的態度,提供有別於傳統喪葬方式的殯葬服務選擇。

她從2011年起在You Tube設立專屬頻道「Ask a Mortician」,透過黑色幽默短片,百無禁忌地談論各種死亡與喪葬話題,目前已吸引超過百萬人次觀看。她同時也成立「The Order of the Good Death」網站進行相關討論,邀請各界專業人士一起來參與這場喪葬文化的漫長革命。

    這本書有一篇<作者序>和19篇故事。

    作者在<作者序>一開始就說:「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具有異國風情的女舞者兼間諜瑪塔·哈利,遭到法國行刑隊槍決,根據目擊的ㄧ名記者敘述,瑪塔拒絕戴上眼罩。……

    直視死亡並不容易,我們為了避免看見死亡,選擇蒙上雙眼,對於死亡與瀕死的事實一無所知,但無知非福,只是一種更深的恐懼。……

    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就是我們興建大教堂、繁衍後代、宣戰、凌晨三點線上觀賞貓咪影片的原因。死亡驅使人類所有的創作欲及毀滅欲,我們越瞭解死亡,就越瞭解自己。

    本書內容關乎我在美國殯葬業前六年的工作經驗。本書皆為真人真事。」(006-007頁)

      讀完它,我看到書的「封底」有一些話,真覺得編輯已經將本書的精彩,全寫出來了:

「凱特琳可能是別人眼中的古怪女孩,當其他年輕女孩正為戀愛、交友、穿著打扮煩惱,她卻滿腔熱血地投身殯葬業,與死者打交道。

23歲的她如願進入火葬場工作,除了火化遺體,還要負責「家訪」,也就是像個擺渡靈魂進入地獄的惡魔般,從不滿的家屬身邊帶走他們最愛的人(而且這個人可能體重180公斤,住在沒有電梯的頂樓上)。

從第一次為死者刮鬍子的尷尬、打開裝遺體的紙箱心情就像刮刮樂抽奬(是壽終正寢的老太太或最慘的浮屍?)、火化爐漏出的人體脂肪沾滿她新買的洋裝,到不時得用「花生醬」把被法醫剝掉的頭皮連回原位,或者想辦法將水腫的老奶奶塞進家屬指定的華麗洋裝和長襪裡,而在某些特別感傷的日子,凱特琳受託抱著可愛的早夭嬰孩,為她的父母剪下一撮小小的金色捲髮,留作紀念……

凱特琳的真實故事既幽默又荒誕,令人大開眼界、難以忘懷。而身在這座死亡的大觀園,凱特琳覺得屍體就像船錨,永遠會將我們拉回生命的原點。我們都只是未來的屍體,擁抱著必死的命運,死亡就是人活著的動力來源。於是這個穿著櫻桃紅洋裝操作巨大火化爐的現代小女巫,要帶領我們拋開恐懼,直視死亡,也直視生命。

    這個現代小女巫,生活有它奇特的自處之道,而書中真實的故事,她很用心描繪,真的讓我大開眼界、難以忘懷。有些我還「經歷」過呢!

為拜倫刮鬍子

    「我與死亡的關係一言難盡。從童年開始,我就發現死亡是所有人類的最終命運,極度的恐懼與病態的好奇一直想在我心裡爭個高下。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會清醒地躺在床上好幾個鐘頭,等著媽媽的車前大燈出現在車道;我深信她會遍體鱗傷,滿身是血躺在公路旁,玻璃碎片插進她的睫毛根部。我變得病態,對死亡、疾病、黑暗深深著迷,卻依舊能冒充成外表正常的女學生。大學時,我拋下偽裝,宣布主修中世紀歷史,花了四年如飢似渴地閱讀學術論文,例如<死亡幻想與神話:美屬薩摩亞帕果帕果原住民的詮釋>。死亡、屍體、儀式、悲傷深深吸引著我,學術論文可以暫時滿足我,但還不夠,我想要更猛的東西:真正的屍體、真正的死亡。」(019-020頁)從這段話,我可以知道她為何要去火葬場上班了,她想去找深深吸引她的東西。

    第一天上班,就必須為死者拜倫刮鬍子,她覺得很尷尬。「麥克將拜倫推入其中一台巨大火化機器的開口,再以令人欽佩的靈活手勢轉動正面儀表板的旋鈕。兩個小時後,金屬門再度升起,露出拜倫的骨頭   已化為發亮的紅色餘燼。麥克拿給我一根一端是平耙的金屬桿,並示範如何一鼓作氣將骨頭耙出機器。我將拜倫的骨頭刮出火化機器時,看見他的頭骨仍完好無缺。我小心翼翼將那個頭骨慢慢挪向我;當它靠近機器內部的前方,我伸手往下捧起它。頭骨仍舊溫熱,即使我隔著工業級手套,也能感覺它平滑又布滿灰塵的觸感。……

火化將骨頭燒得僅剩無機成分,變得十分易碎。為了看得清楚,我將頭骨轉到另一側,這時整個頭骨在我手上四分五裂,碎片穿過我的指間落入容器。」 (022-023頁)

小狗狗的驚喜

    「是時候打開硬紙板箱了,我發現這份工作最棒的地方就是這件事。打開硬紙板箱就像打開1990年代早期小女孩玩的填充玩偶『小狗狗的驚喜』,在它的電視廣告裡,一群五至七歲的小女孩擠在絨毛狗玩偶旁邊,她們打開它毛茸茸的肚子,發現裡面住著好幾隻小狗狗填充玩偶,於是開心尖叫,裡面可能有三隻、四隻、甚至五隻玩偶!當然這就是所謂的『驚喜』。

    遺體的情況也是一樣。每次打開硬紙板箱, 你可能發現裡面是接受安寧居家療護且安詳仙逝的95歲老奶奶;也可能是在『家得寶』(美國的家具建材連鎖零售商)後方的大型垃圾桶發現的30歲男子,而當時他的屍體已腐爛八天了。每位死者都是一趟全新的冒險。」(030頁)

    再來是她對遺體火化的詳細描述:

「遺體進入火化爐後,首先燃燒的是硬紙板箱,它立刻遭火焰吞噬,留下毫無保護的遺體面對熊熊烈火。接著有機物質被燒掉,遺體完全變了模樣;水占人體約八成,輕易就蒸發了;再來火焰繼續焚燒軟組織,整個遺體燒得焦黑鬆脆。……

馬丁涅茲先生進入火化爐約1小時了,是時候移動他的位置了。他的腳率先進入火化爐,讓大火從內部頂端往下焚燒他的上胸部;胸部是人體最厚的部分,需要的火化時間最長。既然他的胸部已火化,我必須將他的遺體往前移,這樣一來下半身方能也火化。我戴上工業手套與護目鏡,取來一端是堅固平耙的可靠金屬桿,將火化爐的門拉起約八英寸,把金屬桿塞進火焰裡,小心翼翼鈎住馬丁涅茲先生的肋骨。起初你很難勾住肋骨,不過一旦掌握訣竅,通常第一次就能牢牢勾住。我ㄧ成功勾住他,就趕緊使勁將他拉向我,這一拉讓新的明亮火焰猛然冒出來,此時他的下半身終於燒起來了。

當馬丁涅茲先生化為發光的紅色餘燼(是不是紅色很重要,因為黑色代表還是「生的」),我關掉機器,等著溫度悄悄下降至華氏五百度,再將骨頭拉出機器。我用金屬桿一端的耙子移出大塊的骨頭,但優秀的火葬操作員會用金屬細齒狀掃把收集難以觸及的骨灰。……

我將馬丁涅茲先生的骨頭都掃到金屬容器後,帶著它們到火葬室另一頭,倒進長型淺盤,並沿著淺盤排列。這個盤子類似考古挖掘用的盤子,它的用途是讓人找出死者生前嵌入身體的各種金屬物品,可能是膝關節或髖關節植入物,也可能是金屬假牙。

這些金屬物必須被移除,因為火化程序的最後步驟是將骨頭放進等待的骨灰研磨機(骨頭攪拌機)。我從淺盤裡掃出骨頭碎塊,放入骨灰研磨機,轉動旋鈕,設定研磨時間為20秒。在響亮的呼呼聲中,骨頭碎塊被壓碎成均勻的粉狀,這一行稱之為火化遺留物。」(037-038頁)

謝謝作者的描述,這第一個和第二個故事裡對骨灰是如何地被放置到骨灰罈裡的詳情,也讓我知道我逝去的親人,他們被火化的情景是如此的「歷歷在眼前」,我以後也理當如此被處理。她還說,當拜倫、馬丁涅茲先生化為發光的紅色餘燼,她會關掉機器讓骨頭降溫,把骨頭都掃到金屬容器後,帶著它們到火葬室另一頭,倒進長型淺盤,並沿著淺盤排列。我看到我公公和我先生的骨頭時都已冷了,是純白色的。我爸爸的骨頭是我弟弟撿的,弟弟帶回我爸爸的一顆金屬假牙。以上就是我的「經歷」啦!

    「骨頭在當代日本的喪葬儀式同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日本的撿骨儀式裡,骨頭被拉出火化機器時,哀悼的家屬圍在旁邊,骨頭放在桌上,家屬上前用長筷子夾起骨頭,接力放進骨灰罐裡。死者家屬會先撿腳骨,再逐漸往頭骨的方向撿,如此一來往生者才能挺直地走向永恆。」 (039頁) 我在為我的親人撿骨時,也是如此。

墜地重擊

    作者8歲時,在購物中心瞄到一名小女孩往上爬到電扶梯連接二樓欄桿的地方,就在她看到這位小女孩時,她翻落欄杆邊緣,下墜30英尺,臉龐率先撞到層壓板檯面,發出可怕的重擊聲。

    當晚她嚇得徹夜未眠,那位小女孩彷彿墜入她心中恐懼的坑洞。「那晚我才真正明白我終將死去,每個人都將死亡。」(047頁);「我畏懼死亡,想重新奪回控制權。我認為它一定有特別偏愛的人,我只需要確定自己就是其中一個寵兒。」(050頁),所以她蜷縮在掩護的毯子下,相信如果死神看不到她,就無法帶走她。「這個故事最令人驚訝的不是八歲女孩親眼目睹死亡,而是她活了整整八年才首次目睹這種事。」(048頁 )「為了不讓焦慮一發不可收拾,我發展出一整套的強迫行為與習慣。我的爸媽隨時可能死去,我也隨時可能死去,我的責任就是好好做對每件事,包括數算、輕敲、檢查,好維持宇宙的平衡,避免發生更多的死亡。」(50頁)

    於是,她天真的想創ㄧ間優雅的葬儀社,外觀優美摩登,卻散發古老魅力。她將它命名為法文的「美麗來生」。「美麗來生」提供家屬以刺激的嶄新方式哀悼逝世的親人,讓「葬禮」重新變得「好玩」。「美麗來生」將提供派對與歡樂,開創21世紀新時代的精彩葬禮:父親火化後的骨灰可以送上外太空,或做成子彈再用槍發射,或做成可穿戴的鑽石。「美麗來生」將提供的服務:骨灰變成畫作,或加入刺青墨水,或製成鉛筆或沙漏,或跟著發亮的彩帶炮一起發射。

    看到這裡,我想起我的好友,她說她的骨灰要做成3顆鑽石留給她的家人。我想我的遺產應該是可以把我的骨灰做成2顆鑽石的,給兒女各一顆,「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按下火化爐的按鈕

    這篇故事可以看到作者對中西葬禮不同的論述。雅各是美國華盛頓州人,卻跑到舊金山的彎區捷運遭列車撞死,他的父母透過電話安排火葬事宜,作者獨自將雅各放進活化機器,也獨自為雅各按下火化機器的按鈕。中國的黃先生逝世,家屬要求「火葬觀禮」服務;黃家人在儲藏室設了臨時祭壇,越來越多人抵達,帶來更多的水果與禮物佈置儲藏室的祭壇,看到作者穿著櫻桃色洋裝,有位老婦人以非難的語氣對她大聲嚷嚷:「妳!為什麼你穿紅色衣服?」紅色讓人聯想到幸福,而中國人認為紅色不適合出現在葬禮。「中國的葬禮傳統是雇用專業哭喪人,協助營造哀傷氣氛,激得眾人陷入激狂的情緒。」(是台灣說的「孝女白瓊」喔),「黃家人以傳統方式舉行喪禮儀式,用觸碰與肢體動作展現信仰。黃家人透過慟哭、下跪、哀傷、接觸了比自身還重要的東西。黃先生的棺木滑入火化機器裡,麥克示意黃先生的兒子按下按鈕,啟動火焰,這是象徵的動作,但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黃先生擁有雅各缺少的重要東西:他深愛的人按下按鈕,送他離開這個世界,而不是隨便一個火葬操作員,穿著冒犯別人文化的洋裝,送他最後一程。」(082-085頁)

    所以作者有個體悟:我累積更多的火化經驗後,就不再嚮往「美麗來生葬儀社」華麗的掩飾方法,並開始領悟我們與死亡的關係本質有其缺陷。我在西風火葬殯儀公司工作僅僅幾個月後,開始覺得自己很天真,竟然幻想讓葬禮重新變得「好玩」。(085-086頁) 她想:「如果我爸爸過世,我會將他送去火葬場,那個火葬場很美麗,擁有大面窗戶,讓大片的自然光線灑入,它很美麗不是因為死亡被隱藏或不被接受,而是因為死亡被欣然接受。那是體驗的地方,提供房間讓家屬為過世的親人淨身,他們能感覺與死者共處安全放鬆,直到死者迎來最後時刻,被推入火焰裡。」(086頁),這個美麗的火葬場,在275-276頁有被描述,是作者想自創的。

粉紅雞尾酒

    這裡寫了瓦利人和西藏人的喪葬儀式。

    瓦利人又稱喪葬食人族,這代表吃人肉是喪葬儀式。真正吃掉烤人肉的不是死者妻兒等最親近的血親,這份榮耀屬於雀屏中選的人,包括姻親、遠親、村人等關係親近的人,他們宛如死者的血親。亞馬遜雨林的氣候溫暖潮濕,屍體擺放好幾天往往就腐爛了,吃這種人肉是充滿惡臭的體驗,這些與死者關係親近的人往往得暫時離開去嘔吐,再回來繼續吃;但他們逼自己繼續吃,堅信這是對死者及其家屬的慈悲行為。……死者的肉被吃完後,骨頭就火化;對死者的家人與村子來說,屍體徹底消失是莫大的安慰。部落的人懷著誠意與堅定信念做這些事。(090-091頁)

    西藏高原位在崇山峻嶺之間,土地多岩石,無法埋葬死者,而樹木過於稀少,無法提供火葬用的柴堆。他們發展出處理遺體的另一種方法:專業天葬師割下屍體的肉,再將剩餘的骨頭砸碎,加上青稞粉與酥油;遺體被放在高處的平坦石頭上,供禿鷹食用,牠們俯衝而下,啣走屍體的肉塊飛向四方,直上天空。這種喪葬方式以徒剩軀殼的肉身滋養其他動物,非常慷慨。(104頁)

    作者認為瓦利人與西藏人對待死者的喪葬儀式,那是信仰:瓦利人相信毀掉整具屍體非常重要,西藏人相信靈魂離開肉體後,這個軀殼可以維持其他生物的生命。

 惡魔寶寶

    是寫她在火葬場火化嬰兒的故事。最後她做個結論:我的學士論文探討中世紀女巫,她們被指控燒烤嬰兒屍體並磨碎其骨頭;一年後,我發現自己真的在做同樣的事。遭控使用巫術的女性其實從未磨碎嬰兒的骨頭,從未利用這些骨頭飛向惡魔的午夜儀式,卻因此遭到不公平地殺害,綁在火刑柱上活活被燒死,這是她們遭受的悲劇。另一方面,我真的磨碎嬰兒骨頭,他們可憐的父母卻往往感謝我的關懷照顧。

    世事變遷啊。(118頁)

不自然的自然

    這篇故事讓我見識到了如何處理死亡時沒闔起的眼睛和張開如孟克的名畫《吶喊》的嘴巴。她用圓形的膚色「眼蓋」處理眼睛,將眼蓋放進死者的眼皮下方,死者的眼睛將變得圓潤飽滿,遮住下方凹陷平坦的眼球;眼蓋裡凸起的小釘子,能緊緊抓住眼皮內層,避免眼皮彈起變成死者在眨眼。沒了假牙的死者嘴唇往內縮,他們用嘴巴塑形器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器具如果過大就要用厚重的剪刀修剪,接著是針狀注射器、一種讓嘴唇闔起的噴槍,這種金屬工具用來將金屬線射進死者的上下牙齦,這樣一來金屬線就能綁在一起,闔起嘴唇。如果這些技巧都失敗了,死者的眼睛或嘴巴仍堅持張開,他們就請出秘密武器:強力膠。

大淨

    作者在聽見許多人對火葬場處遺體的恐懼心聲後,她開始試著完全誠實地面對客戶,每位提出這類問題的客戶都會得到異常清楚的答案。她說:「雖然火葬觀禮儀式讓我心悸,但舉辦這個儀式解決了許多這類的問題。人們見到火葬時真正發生的事,他們看見屍體,望著它獨自滑入火化爐裡,甚至按下按鈕啟動火焰,透過這個象徵的動作參與火葬過程。火化爐是巨大的機器,張嘴吃掉你過世的媽媽,但按下按鈕讓你覺得參與了儀式。

我越來越想要多盡點心力,改變大眾對死亡及殯葬業的理解。」(205頁)

唯一的見證人

    老闆麥克在11月放了兩週的假,帶著妻兒去釣魚,留下不知所措的凱特琳負責西風火葬殯儀公司的運作。這裡就寫她獨當ㄧ面按部就班、毫不遜色的完成許多工作:「麥克渡假時,我火化了27位大人、6名嬰兒、兩具解剖過的軀幹,其中包含三場火葬觀禮儀式,全都順利進行。」,她很興奮自己終於得到麥克真正的稱讚。但不久她申請了殯葬學校,而且被錄取了,她決定辭職去讀書。就這樣她在西風火葬殯儀公司的工作畫下句點。

運屍車

    作者從殯葬學校畢業後去應徵工作,找到火葬場的工作,但不是火葬場操作員而是運屍車的司機。需要運送的遺體一批接一批,每天長途開車的里程數超過350英里,有很多時間可以思考,大部分的時間她說都在思考死亡這件事。

    這裡有個她自己「失控」差點死掉的事:「我差點死掉的那天,開的不是運屍車,而是自己的老福斯車。天色已暗,車子在10號州際公路上行駛,突然間車子的左後方開始晃動,接著傳來『砰』的一聲低沉巨響,爆胎了。不是輪胎沒氣,而是輪胎的軸承鬆脫,導致輪子轉動時脫離輪軸;只剩下三個輪胎,整輛車頓時失控,在四條縣道間不斷打轉,裸露在外的金屬直接摩擦柏油路面,冒出陣陣火花。老福斯車在高速公路上表演死亡之舞時,時間彷彿慢了下來,車內陷入驚心動魄的一片死寂,對向來車的車燈照入天旋地轉的車內,我只看到一片模糊的亮光,路上的車子好像被某種神奇的緩衝力量阻擋在外,紛紛閃過失控的老福斯車。

    我最害怕的不是車子失控,也不是現代生活裡難以忍受的孤獨感,而是佛教與中世紀基督徒所說的『不得善終』,意指遭遇不測而亡。現代『不得善終』指的是身體遭灼熱的金屬輾得四分五裂,而死者從未告訴心愛的人自己多愛他們,無法妥善處理後事,也無法說出自己希望如何安排喪葬事宜。……

    我被猛力甩到路肩旁邊的土丘上,直接面對來車,身體坐得直挺挺,小命還在,汽車與半聯結車從我旁邊呼嘯而過。任何一輛車(或許多車輛)剛剛都可能在老福斯車瘋狂旋轉時撞上我,但這並未發生。」(258-260頁)

臨終的藝術

    作者認為「善終」指的是人們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妥善安排後事,如實傳達需要說的話,無論好壞;它指的是人們臨終時仍能保持清醒,而且身體無需承受過多的痛苦;它指的是人們坦然接受死亡是人生的必然歷程,最後一刻來臨時不會做無謂的掙扎。 (268頁)

    她說:死亡看似摧毁人類生命的意義,但它其實是人類的創意之源,如同小說家卡夫卡所說:「生命的意義在於它終有盡頭。」死亡讓我們保持前進的動力,讓我們有動力達成目標,努力學習,懂得愛人,發揮創意。人類之所以取得偉大的成就,都要歸功於死亡設下的期限。(271頁)

    作者在這裡的工作已從運屍車司機改到ㄧ間葬儀社工作,負責管理當地分公司,與死者家屬合作,並負責與醫師、驗屍官辦公室、郡立死亡登記處溝通協調,辦理喪禮與火葬事宜。此時,她遇到她的外婆過世了!

    家人委託她安排外婆的喪葬事宜,因為她是這方面的專家。她們決定為家族舉辦簡單的遺體瞻仰與火葬觀禮的儀式。但是她在看到外婆的遺體被處理後的樣子,她覺得殯葬業對於人的後事有多麼強烈的影響;外婆的看護來看外婆時的自然相處之情流露,她慚愧沒讓外婆的遺體留在家中;又加上外婆的瞻仰儀式舉行當天小教堂停電了,為了解決問題,工作人員決定讓當天原訂在小教堂辦儀式的家族與她們共用場地。可想而知這個瞻仰儀式會如何地被打擾了!「我們舉行儀式時,數十個人就擠在外頭,趴在玻璃窗前等著瞻仰儀式結束,在那個家族與葬儀社員工的眼中,我們顯然是麻煩人物。當時我想著如果我當初沒屈服,如果成功爭取圖圖的遺體放在家裡,情況會多麼不同(當天這個想法出現了300次)。」

    最後她們受不了外面那群討厭的傢伙,決定縮短儀式時間。生命禮儀師飛快地推著她外婆的棺木進入火葬場,家族的人幾乎得小跑步才跟得上,而且禮儀師沒等她們全員到齊,就直接將棺木送進火化爐。讓她懷念起西風火葬殯儀公司的拱形天花板與天窗,讓空間帶著開放與溫暖的感覺;她還想起克里斯會在火化機器的門關上時,點起ㄧ盞蠟燭。

    她覺得自己辜負了整個家族的期望。

    這個故事裡,她有個心中的火葬場:「未來我想創立自己的火葬場,不是像工業倉庫的火葬場,而是能兼顧隱密與開放的空間,陽光透過大片落地窗灑入室內,將關於死亡的各種詭異污名隔絕在外。在這間火葬場,遺體送入火化機器時,家屬可在旁觀禮,陽光從玻璃窗上灑進屋內,讓人有錯覺,以為自己置身於寧靜的大自然,而非冷冰冰的火葬場。」(275-276頁)

回頭的女浪子(尾聲)

    作者因為要寫這本書,有些問題想找人解惑,並確認一些故事的細節,她回到西風火葬殯儀公司來。女浪子終於歸來,大家相見歡,她還被派去幫忙搬運屍體,她說:「我才回來5分鐘,就被派去搬運遺體,彷彿我從未離開。死亡毫不停歇的時程表讓我得立刻上工。」

    她開車離開西風火葬殯儀公司,回洛杉磯的半路上,投宿在海濱小鎮康布利亞的小旅館。吃完晚餐後她散步回旅館,竟然走到康布利亞墓園,遇到一隻闖入墓園的雄鹿。她靠在一棵樹上休息,她看到一側的墓碑主人是霍華·J·法藍納瑞(1903-1963),另一側的墓碑沒有名字,只有一塊金屬標牌,上面寫著:「高飛翱翔的靈魂,平靜安詳的內心。」

    她在霍華•J•法藍納瑞的墓旁坐了許久,霧逐漸散去,高掛夜空的滿月顯得皎潔,成千上萬顆星星在夜幕中閃爍。

    她寫道:「此刻銀白光芒灑落,萬籟俱寂,蟋蟀聲與風聲都靜止了,天地間只剩一輪明月與老舊墓碑。我想到我們受到文化影響,因此畏懼夜間墓園的各種存在,例如飄在空中的幽靈,它邪惡的雙眼閃爍紅色光芒,殭屍從一旁的墳墓中伸出浮腫腐爛的手,陰森的管風琴聲逐漸增強,貓頭鷹嗚嗚啼鳴,柵欄門軋軋作響。這些看起來像蹩腳的伎倆,有損死亡的寂靜與完美,也許我們就是為了破壞這種寂靜與完美才想出這些伎倆,因為寂靜讓人難以思考。」(285頁)作者真是膽大,我想她是看了太多的死人了。通常晚上我會待在家裡,我怕黑,更怕在黑夜出現的壞人,因為在電視上常看到有人在墳墓區聚賭,而壞人通常也是會把人綁去墳墓區或是廢墟裡「為所欲為」的。

    文章的最後,作者寫著:「此刻我活著,溫熱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兩腳踩在深埋地底的腐屍之上,心裡想著許多未來的規劃。我無法選擇身體死亡的方式,只能選擇面對死亡的心態,我決定無論自己在28歲或93歲離世,都要走得很安詳,歸於空無,骨灰將化為籠罩樹木的一層薄霧。死亡與墓園的寂靜並非懲罰,而是度過精彩人生後的報酬。」(285頁)

    人生無常,我和我的孩子,不知誰會為誰帶上骨灰做成的鑽石。只求死亡來臨時,我們可以一路好走!

          甜甜 分享於106年3月28日 (先夫冥誕,感觸尤深)

arrow
arrow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