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鎮醫師的生命課題.jpg  98年[生死學讀書分享會]共讀了12本書,這是第8本.

閱讀「小鎮醫師的生命課題

       臨終關懷,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經驗」心得

威廉˙赫伯李若醫師/著,陳錦慧/譯。

久周出版,2006年11月初版

    讀這本書時,書上所寫的每一個生命故事,都讓我感動。封面讓我最注目的是「臨終關懷,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經驗」,讀完第一遍,真謝謝赫伯李若醫師把這美好的經驗跟我們分享,他猶如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能「聞聲救苦」喔!再次的拜讀是為了要再體驗他的大慈悲心,並分享我的學習心得。

趙可式教授的推薦序說到:「作者從醫療的藝術中被灌注了生命的活力、喜樂、美及靈性的成長,這才是白色巨塔裡的真諦---愛與智慧。赫伯李若醫師就是一位充滿著愛與智慧的醫師,他才能被病人邀請進入病人的生命中,讓病人成為他的老師。趙可式教授又推薦這本書是醫學生和醫師必讀,而對護理、社工、心理、宗教、靈性關懷等人士,也是深具啟發的經典之作,無怪乎寫這本書「前言」的約翰˙哈里迦朗也說,可以想像他的好友,生死大師庫伯勒˙羅絲會微笑的說:這本書真是精彩!這個星球上的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p.002)

李慧玟醫師的推薦序推崇赫伯李若醫師是個有智慧和關懷病人的醫師,「…他有自己的專業領域,但卻那麼投入又那麼謙卑地對待病人。

    江漢聲院長推薦這本書:「…有更多的內涵是在讓讀者領會生命之可貴和死亡之崇高;對習醫的人來說,是再好不過的生死教育了。我最喜歡、最感動的是推薦序最後引用泰戈爾的詩句:蝴蝶的生命以片刻計,因此它的時間充裕;不但生燦如夏花,也要死美如秋葉!我曾在聖功醫院的安寧病房走道看到的:「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當下我知道這是我要的「生與死」,我有把它寫在先夫的祭文裡。

作者的「引言」中說:我們的日子亂哄哄,有太多事要做,卻沒有時間完成,人們忙於生計,都忘了如何生活。」(p.004)「我邀請你們也來學習,…這將是段奇妙的旅程。」(p.005)我的生活總覺得有太多事要做,卻沒有時間去完成;讀完他的真人故事,就覺得是他帶我們去向這些主角學習「放下」、「愛要即時說出」、「寬恕」、「活出自己」、「活在當下」、「知足」、「無常」,從中我也看到赫伯李若醫師的「謙卑」。這真是一段奇妙的生活旅程!

 我要分享兩個讓我震撼的感動,第一個是第四章「你覺得生命是什麼,它就會是什麼」---艾琳的生命故事。作者說艾琳是一個獨特的人,她是一位護士,把病人當成是朋友,擅長安撫別人的情緒,只要她一出現,病人們就覺得好了大半。」(p.51)她還和好友蘇珊一起戰勝癌症,作者說「我發現她與艾琳之間的特殊友誼其實像手術刀一樣有力,和化學治療一樣有效。」(p.55)但我為何對艾琳很感動,除了她的豐富愛心特質外,是因為她和先夫一樣得到「腮腺癌」,手術後再做放放射治療,也痊癒了六年以上,又再復發!艾琳回到工作崗位,同時從事義務工作,奉獻更多時間給其他人。」(p.60)先夫第四次復發開刀後回學校,只要可以奉獻他的物理教學所長,他都義務花時間陪,製作實驗室教學投影片,自己用也提供同事參考;回到家,把家裡布置得舒適方便,符合現代化;幫大樓處理網路問題,讓大家經濟又實惠地無限飆網。他跟艾琳一樣,保握時間,認真的活著自己的人生。艾琳因癌症的挑戰,有一顆臼齒掉下來,她竟然跑到五金行買強力膠把它黏回原處!看了心真酸痛。先夫也為了要活下去,裝了自己很不想的鼻胃管,每天自己灌四小時就要吃的止痛藥---嗎啡,還猛灌食物和營養品,就是要讓自己「強壯」起來,好來保護我和孩子們。

最後艾琳說:不要拖延不可避免的事,讓我體驗它。」(p.62)我想這是我向艾琳學到面對死亡的智慧。

另一個分享是第九章「醫學的智慧」---艾倫˙湯瑪斯醫師和麥克連納家人的生命故事。一場暴風雨把貧困的麥克連納母子帶到醫院,讓優秀的艾倫˙湯瑪斯醫師展開一段不可思議的生命旅程,改變了艾倫醫師的醫療角度,除了用在醫學學習到的正確處理方法外,還要有智慧的加入「發自內心的關懷」。艾倫醫師描述15歲的湯米在餐廳吃飯的情形,真是讓人不捨,禮安醫師曾給我們看一份投影片,說美國的小孩不知道什麼叫做「饑餓」,但眼前我就看到一位非常饑餓的美國孩子!艾倫說:…我堅持要他取些甜點,但他眼中閃著淚光,他伸出手拿巧克力蛋糕的手是發抖的。他知道巧克力蛋糕是什麼,只是從來沒有嚐過。」(p.148)「…他咧著嘴笑得很開心,說他媽媽會很驚喜,他很高興自己有東西可以給媽媽。我去幫他多買一塊蛋糕,我只能藉著做這件事,讓自己保持鎮定。」(p.149)當他們一起提著兩份蛋糕走回麥克連納太太的病房時,我想到「一碗陽春麵的故事」,看到小孩的孝心和貧困人家的溫馨。

這篇故事我也看到赫伯李若醫師的智慧與謙卑:

我行醫的方式也跟著我一起改變了。雖然我教學的方式不免有所修正,…或許,我改變得不夠徹底。(p.134)我的教學也會因應學生而有所修正。

「隔一天輪值一次的唯一缺點,是你會錯失半數的好病例。」(p.135),我在安寧一星期才一次的志工學習,錯失更多。

「我報以鼓勵的微笑。這是我從病人身上學到的技巧,…我的病人教會我很多事,」(p.136),我在學校教學、醫院當志工時也有學到。

「我希望他們能學到醫療的藝術。…透過病人的生命來學習。」(p.137)

最後的第十三章「歸鄉路」,是全書的總結,赫伯李若醫師把他寫成是拼「拼圖」。由他的賞鳥老師貝慈˙安格辭世寫起,到已逝的海倫˙戴瑞克斯要他你已經收集到所有的拼圖碎片,把它們拼湊起來吧。」(p.224)也因故鄉高齡的查爾斯老先生瀕臨死亡而要回鄉幫忙處理臨終問題,所有他的病人老師都一一浮現在他的歸鄉路上,陪著他回到家鄉。作者寫到:我了解得越多,我就越感到敬畏,因為我的科學不足以解釋我所發現的驚奇。…但我的病人們卻知道:彼得˙馬克斯透過寬恕、保羅˙普列斯科透過服務、海倫˙戴瑞克斯透過把握當下、卡爾˙曼菲爾德透過接受無常、艾力克斯˙基普頓透過從死亡中抓住生命。這是真的:當弟子準備好,師父就會現身。有時他們在我們還沒準備好時就出現了,那時他們會把課題留下,多等一天。」(p.230)透過這本書我也向這些老師們學習。

看到平常時間他們教我英文,培養我對文學的熱愛,同時在我心裡埋下一顆種子---也許有一天我會寫作。」(p.220)我就想到禮安醫師的志願!哈哈!

                甜甜寫於98年8月25日

arrow
arrow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