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相伴度餘生

    本講次是延續第三講的六大單元後,從第七單元到第十二單元。

         第七單元  少年夫妻老來伴

               學習目標

    本單元主要討論老年夫妻的關係與相處之道,發生衝突與摩擦的原因,以及促進老年夫妻的感情的方法。

            親密的老年伴侶

    古人說「少年夫妻老來伴」,老年伴侶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經歷了許多磨難與坎坷,能與老伴長相廝守、互相扶持,可使晚年生活更加美好。夫妻關係如果是親密的,將可促進晚年生活的幸福感。但是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夫妻雙方個性的差異性愈來愈明顯,退休後彼此相處的時間增加,反而增加摩擦的機會。

    老年時,夫妻彼此間互相期待的主要有三方面,包括情感的滿足、家務的分擔及萬一生病時的互相照顧。夫妻們需要在年輕時就應該多學習傾聽對方的心聲,培養兩人間共同的嗜好。當繁華落盡,兒女不再圍繞身旁,只剩老夫老妻終日相對獨處時,反而可以了卻所有俗世羈絆的怡然自得心境中,過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神仙生活。

        老年夫妻出現衝突的原因

1.因為子女的事情產生衝突。  2.老年夫妻的興趣與愛好不同。  3.老年人性格的變化。  4.雙方生理需求的差異性。

        如何促進老年夫妻的感情

1.營造生活情趣增進夫妻感情

    老年夫妻雙方需要重新學習如何相處,營造氣氛,找回年輕時的甜蜜感覺。例如每天最好安排一定時間,走出家門,到花前去重溫青春浪漫,到月下回憶往昔與共話未來。或者有老伴來趟「黃昏蜜月之旅」,一起出外旅行,都可重新找回生活的新鮮感。

2.相互尊重與諒解

    老年夫妻情感的維繫,不僅要靠多年來建立深厚的恩、情、義,同時還要彼此培養共同的興趣,才能保持婚姻的穩定。此外,夫妻雙方應該多為自己保留一些生活的空間,也讓對方擁有一片天地。各自可以從事各自的興趣活動,但是一起分享彼此的學習心得與樂趣。而且,老年夫妻間的關係應該在退休後有所調整,夫妻應該協調來共同分擔家務,不僅可以培養一些夫婦共同的興趣,也可以多一些共同談話的題材。

3.做個性福的老人

    從醫學角度而言,老年人擁有性生活是非常自然的事,也十分必要。但是老年人的性生活,不僅表現在性交行為上,其實老年人更注重感情上的彼此依戀和需要。因為,他們害怕孤獨,需要相依為伴。此時,即使只是簡單的牽手、親吻、擁抱與愛撫,都可以讓老伴感受到自己對他的珍視與需要,促進婚姻的幸福感。

 

           第八單元  老年時更需要朋友

            老年的人際互動與社會支持

    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延年益壽,社會支持是這些關係的重要核心。成功老化的條件之一,在於擁有多少可以提供支持的非常親密的人,以及這些人所提供的支持內容。配偶、成年子女與其他直系親屬,是老年人吐露心事、獲得安慰、照顧、接受敬意和愛意、討論健康或其他問題的主要對象。如果配偶還在世,配偶可能是精神慰藉與社會支持的最大來源。而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更常是分享老年生活與長遠支持的力量。

            老年為何需要良好的人際互動

1.人際互動有助於老年健康。   2.友誼是活力與精力的來源。

            如何建立與維持老年的人際關係

1.老友的維繫

    由於老年人的朋友,大多是同年紀與多年深交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彼此之間的了解與凝聚力遠勝於其他的人。為維繫這難得的緣分,退休之後要記得常常與老朋友聯繫與相聚,過年過節主動寄張卡片或打通電話,互相關懷與照料,以珍惜相聚的時光。

2.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隨著社會的變遷,雙薪家庭的子女,常因過於忙碌自己的事業而無法晨昏定省,親子之情有待加強。除了子女應該更用心撥冗陪伴父母以外,建議年長的父母,如果身體健康允許,經濟狀況還可以維持自己的生活,也應該多到子女家中走動。必要時先伸出親情之手,協助子女或是孫子女,謀求更大的互動。

3.結交新知或年輕的朋友

    老年人要多參加宗教聚會、社團活動,打開心房結交新的朋友。甚至多與年輕人互動,感染年輕人的活力與氣息,了解年輕人的世界,拓展人際的網絡。

 

           第九單元  當走到生命的最後一站

                 學習目標

    本單元的目標主要協助老人和其家人,了解臨終關懷的意義,學習為死亡先做準備,並且協助老人及其家屬學習如何安然度過這段人生必經的時刻。

                何謂臨終關懷?

    臨終關懷的意義,是對於臨終者及其家屬所做的心靈輔導。

               為何需要臨終關懷?

    死亡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時刻,臨終關懷就是要協助臨終者和家屬,讓臨終者身心靈感受到安撫,在臨死前維持平靜祥和的心境,讓家屬可以坦然面對親人要過世的事實。

               如何為臨終做準備?

1.預立遺囑

    通常在病患危急時,往往讓家屬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建議在平時即應預立遺囑,交代好生死大事,讓家人屆時有依循的方向。而且預立遺囑可以協助老人及早面對「人終有一天會死亡」的事實,在這樣的省思中,重新統整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自己存在的價值。

2.表達無條件的愛

    臨終者最需要的是別人對他表達無條件的愛,越多越好。要讓臨終者覺得他被真正的愛、了解和接受。溫暖地鼓勵他盡可能自由地表達他對臨終和死亡的想法、恐懼和情緒。讓臨終者順利轉換心境,接受生命或好好地面對死亡。

3.完成未了的夢

    末期病人或臨終者正處於生命最脆弱的階段,你需要發揮你的技巧、敏感、溫暖和慈悲,學習傾聽,學習靜靜地接受。了解臨終者有哪些未完成的心願與煩惱,使其在世間的心願得以滿足,放下對家人及世間的不捨與執著,安下心來面對自己的死亡。

4.走向安詳的死亡

    從許多瀕死經驗學到一個事實:昏迷者和臨終病人對於周遭事物的覺察,可能比我們所了解的來得敏銳。許多有瀕死經驗的人提到神識離開肉體的經驗,能夠詳細描述周遭的事物,甚至知道其他病房的情形。因此,當一個人已經很接近死亡時,建議家人要求醫院人員少去干擾他,同時不要再做檢驗,確定停止一切注射和侵犯性的治療,這些會引起憤怒、刺激和痛苦。在加護病房中,很難安詳地死去。不斷積極地對臨終者或昏迷者講話,表達明確、積極、溫馨的關懷,持續到他生命的最後時刻,甚至死後。如果臨終者是宗教的信徒,家人可以在房間內供奉聖像。並盡可能給予死者寧靜和安詳的環境,以便幫助他們開始死亡的旅程

5.撫慰親人

    在死亡事件中,最痛苦的應該是親人。喪親的憂傷或伴隨沒有好好照顧亡者的自責,常要持續一段時間。撫慰的過程中,強調讓親人接受死亡是每一個人必經之路,以及人死無法附上的事實。多聽少說,陪伴他們度過這段漫長的心靈復原之路。

 

          第十單元  給老人更多的愛與關懷

    中國人認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是隨著父母的老化,如果變成「家有一擾」,照顧老人反而成為家人的包袱。此時,如果年長者能多體恤子女的無奈,為人子女者亦能善體父母心意,在言語、應對進退之間多盡一點孝心,可以讓家中有老人的家庭,更加和樂美滿。

        老人關鍵時刻為何需要更多的愛與關懷?

    基於愛護子女的心情,父母常傾向不想麻煩子女,所以即便身體有所病變疼痛,也不願主動告訴子女。加上子女常將父母生理上的變化,視為老化的自然現象,忽略了老人真正需要關懷與照顧的關鍵時刻,造成老人的健康快速衰退。父母有下列徵兆時,子女需要多加以照顧與關懷

1.步態異常

    雖然老化本身對步態會有所影響,但是有時候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徵兆與後遺症。例如中風造成雙腳無力、關節炎造成跛腳、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姿勢性低血壓等。

2.視力退化

    如果發現老人家常湊電視機前來看電視,或常揉眼睛抱怨看字吃力,常撞到門或桌角,或看書報的次數逐漸減少,最好帶老人家去眼科檢查,是否有黃斑部退化  或白內障等視力的問題。

3.聽不見家人說話

    如果發現老人家聽不見聽筒中的聲音,或要大聲才聽得清楚你所講的話時,最好帶長輩到耳鼻喉科做個評估。以免因聽力的衰退影響生活品質與心情。

4.跌倒次數增加

    骨質疏鬆、藥物的副作用或視力不良,都會增加老人跌倒的危險性,甚至危害生命。調整藥物、重配眼鏡、使用助行器、鼓勵運動、減少環境障礙,都是可行的預防方法。

5.比較瘦弱

    有些老人雖然沒有特別的慢性疾病,身體卻是越來越衰弱。睡眠時間越來越長,活動力下降、行動遲緩,甚至沒力氣做事,就需要多加注意。因為虛弱的狀態會導致老人跌倒、失能、住進養護之家的機率增加,也容易死亡。

6.常忘東忘西

    如果原來精明能幹的父母,突然變得忘東忘西、做菜忘記調味料、買菜找錯錢、出門忘記回家的路,就要懷疑是否是失智症的前兆。

7.血壓、血糖好像有點升高

    要多鼓勵老人家定時量血壓與血糖,以免在不知不覺中日益惡化,而衍生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8.個性改變很多

    活潑的老人突然變得沉默寡言,不想理人;文靜的老人卻變得暴躁多言,有些變得猜疑。都要關懷老人是否正經歷重大壓力,或是罹患憂鬱症等精神疾病。

           如何陪伴父母迎接老年?

1.促進與父母之間的有效溝通。   2.多對父母親說話。   3.鼓勵父母培養嗜好。   4.採取三代同鄰而居。   5.多用一點心關懷父母。

 

           第十一單元  感恩接受歲月的禮物

                   單元目標

    本單元主要在討論面對老化應有的態度,以及如何活得老而優雅,擁有快樂而積極的老年生活。

              面對老年該有的態度

    你的思想、情緒與態度決定「你怎麼老」。老化可以為生命帶來更高的價值,加添生命的豐富度。改善生命的心靈層面,發展並且強化人格中的優點,消除個性中的稜角,讓生命更加圓融,更加老練與成熟。

    老化是人生必然的現象,與其鎮日怨嘆年華老去,不如感恩接受這份歲月所帶來的禮物。沉思、靜觀自己的老化,觸發我們自我的覺醒,激發靈性的成長與發展。

               如何活得老而優雅

1.重拾智者尊嚴。  2.先學好怎樣照顧自己。  3.寬心看待每一天。  4.樂在生活且樂於分享。  5.記錄自己的生命心得。  6.尋求心靈的平安。

 

           第十二單元  高齡心理相關資源

諮詢與輔導專線

1.張老師與生命線專線

※各縣市生命線:當地電話直撥1995

※各縣市張老師:當地電話直撥1980

2.老朋友專線

0800-228585

3.全國老人保護專線

高雄市 0800095785

民間組織的相關資源

1.台灣失智症協會

地址:台北市師大路83巷2-1號2樓   電話:02-33652826

網址:http://www.tada2002.org.tw/index.php

2.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2號9樓之3   電話:02-25817418

網址:http://www.depression.org.tw/

3.台灣自殺防治協會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63號6樓   電話:02-23817995

網址:http://www.tsos.org.tw/xms/

4.失蹤老人協尋中心

只需要備妥1.申請書(可至老人福利聯盟網站下載) 2.使用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3.聯絡人(三位)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身心障礙手冊、醫院診斷書或派出所走失紀錄)即可申請。

地址:台北市民權西路79號3樓之2   電話:02-25971700

網址:http://www.missingoldman.org.tw/wwelcome.asp

網路相關資料

1.全國愛心關懷服務網

為全國愛心、公益的入口網站,由內政部所設置。  電話:02-23565000

網址:http://wecare.moi.gov.tw/index.aspx

2.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

董氏基金會網站提供豐富的憂鬱症資訊,並提供網友互動的空間。  電話:02-27766133

網址:http://www.jtf.org.tw/psyche/

3.心靈園地

心靈園地網站是一個提供全方位心靈相關資訊服務的網站,其專業內容是由一百八十多位精神科醫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護理師、社工師、諮商師及輔導老師等熱忱的義工提供。

網址:http://www.psychpark.org/index.asp

樂齡學習系列教材2-高齡心理

編輯團隊:魏惠娟、胡夢鯨、蔡秀美、陳毓璟、陸冠全

主編:魏惠娟。 執行編輯:陳毓璟

出版機關:教育部。 執行單位:社會教育司

 

編撰單位: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高齡教育研究中心

             ---講義完畢---

     老師在課堂上有穿插一些課外資料,讓我們學得更好,更愉快!

※ <大前研一:聰明人必做的10件事>

一、儲蓄友誼

靠得住的友誼是今生最溫暖的一件外套。它是靠你的人品和性情打造的,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如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幾筆,那麼,從現在用心去儲存還來得及。

二、學會放手

這個年齡已經不允許不成熟,當你無力把握命運中的某種愛、某種緣、某種現實,就要學會放手。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只要信心在,勇氣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

三、播種善良

一定要極盡自己所能,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過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陽光和美麗。這樣的善良常常是播種,在不經意間,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

四、懂得音樂

一定要學或懂一種樂器,它會洗滌你的身心,打開你的記憶和想像,更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寧靜。另外還有攝影、收藏,它們都能讓我們的生活增添滋味

五、避開兩種苦

塵世間有兩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鍾情之苦。前者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就把一切當作一場賭,勝之坦然,敗之淡然,好在這年齡還有一定的資本得以捲土重來;至於後者可說是世間最苦,如果把這時還有這樣的情愫,一定要像清除灰塵般,把它從心屋裏掃出去

六、學會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就長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煩惱得要默默地承受,歷鍊一次,就豐富一次。

七、常懷感恩心

    當我們參加完葬禮,總會湧起一些感慨;當我們大病初癒,總會有萬般珍惜。感恩的心一定要時時保留,它不僅讓你憐惜身邊事物,還能平撫欲望和爭鬥,甚至幸福的感覺也往往源自於此

八、熱愛工作

    儘管它不像喝茶、聊天那般愜意,但它檢驗著我們的智慧和能力,得以讓我們體現價值及獲得成就。一定要全心愛它,畢竟它讓你大半生有事做、有飯吃

九、勤於學習

    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每年至少要讀50本書,它不僅保證你的記憶力、感悟力,還能讓你維持個性魅力,這可是練瑜珈做美容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十、享受運動

善用時間運動、享受自然。你的體重就不會因懶惰而上漲,你的容貌也不會因歲月而減少生動,在某種程度上更能保存青春、快樂與健康。

※ 介紹大前研一的《後五十歲的選擇》這本書

作者:大前研一,譯者:姚巧梅。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08年5月28日。我在網路找到這篇介紹它的文章:

   Reset 你的人生→大前研一《後五十歲的選擇》。  楊靜文 ◎ 文字工作者

   《後五十歲的選擇》全書宗旨在教導上班族,如何在50歲來臨前,先做好人生第二春的規劃。作者從管理的角度,用「世代」來區分各年齡層現代上班族的職業生涯,並一一給予生涯管理的忠告,因此適合各年齡層讀者閱讀。

    所謂「世代」是指二十世代(指20-29歲之間的人,以下類推)、三十世代、四十世代、五十世代。大前指出,二十世代的人剛進入公司,需要拼命學習,如果在這十年中,不願成為Yes Man,就不會染上上班族染色體(即在企業內形成高度慣性行為,長官一個命令才有一個動作)。這樣的人擁有開創事業的創意與拼勁,如果能在30歲前建立攸關事業未來發展的公司原型,就有可能成為大老闆。例如松下集團的松下幸之助,夏普集團的早川德次,新力的盛田昭夫、大賀典雄,微軟的比爾蓋茲……都是如此。

假若你想扭轉自己的上班族思維,與成功企業家看齊,大前說「比較適合的年齡是28到32歲」之前做改變。可惜大部分的上班族習於被社會成規馴養,不敢做衝撞社會體制的新異端,這樣的人進入三十世代仍舊是辦公室裡的乖男巧女,會逐漸進入大前所說的「魔之十五年」。(指35-50歲之間的職場生涯)。上班族在35歲之前,每個人在職場都會有進步,但一般人等到該學習的能力都學習完了,如果工作上既沒有調職,也沒有新的刺激,就會成為你我一般的平凡人,坐在論資排輩的科層組織中,等待升官。而那些同期進入公司的「能幹的傢伙」,早就被貼上標籤,搭升遷電梯扶搖直上了。因此大前鼓勵陷入「魔之十五年」的上班族,要刻意、強制性的為自己立定目標,一方面排除上班族染色體舊習,一方面提高眼界,不斷進步,並想辦法讓老闆發覺你、賞識你,那麼「在四十世代時,也許有瞬間扭轉乾坤的機會」,才能在五十世代時坐上權力寶座,脫離「魔之十五年」的咒詛,延續職場生涯。

    當然如果你的年齡已屆四十世代後半,而尚未嶄露頭角,對不起,沒有機會了!迎接五十世代的來臨,讓大前研一教你做生涯轉換,精彩的過人生下半場吧!

    談到生涯轉換,大前有一個讓人驚艷的新概念;也是本書的靈魂主軸──「Reset你的人生」。他說:「對日本、企業、或個人而言,我想沒有比此刻更需要按下重新開機(Reset)鍵的時代了。」。他並以日本的例子說明重新開機的重要性。日本繼德川幕府掌政270年後,第一次的重新開機就是「明治維新」。政府勇敢捨棄武士道、刀劍、舊文明,昨天還盲目深信的東西,一夜變調;女人穿上洋裝跳交際舞,全國上下一起適應、效法西方文明,結果富國強兵,使日本得以全速前進。第二次大戰結束,日本也一樣重新開機,政府呼籲產業立國,成立加工出口區,全國上下又快速前進。松井證券和樂天集團都曾經碰上嚴重的事業瓶頸,領導人在關鍵時刻願捨下過去資源尋找新的道路,終於起死回生。相反的,柯達曾經是席捲世界的相機軟片王國,因為害怕失去手邊原有的資源,不敢重新開機,結果讓新力與Canon搶佔數位相機市場。

    五十世代的上班族要面對的現實是,如果你還沒有掌握權力,升官已是妄想。在經濟不景氣的時代,被裁員的機會增加,萬一公司倒閉,連退休金都領不到。保留資源雖有可能讓你勉強存活,但更有可能讓你動彈不得。既然在職場上的勝負已見分曉,何不勇敢按下重新開機鍵?「盤點一下上班族時代留下的庫存才華,才能理解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依據你的庫存才華在企業內外重新尋求創新的挑戰。

    大前在書中為重新開機的五十世代提出幾個有創見的第二職場生涯設計

1.捨明星做原野的花朵。如果你不願意換跑道離開企業,就運用自己的專業成為別人的助力,在職場做一個得力的副手。如此就不會為不能升官而自尋煩惱。

2.到鄉下小公司發展第二春,活用大公司的技術。例如在東京不被重視的才華,到了缺乏技術的山形縣卻可能成為寶藏,而山形縣的物價低廉,城市上班族可以在此過很棒的生活。唯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擺出大都市的架子,要能夠與地方人士產生「黏力」,你的鄉下第二春,才能成功。

3.如果選擇跳槽後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扮演,才不會失敗。他提出A、B兩種角色扮演。A:如果進入的是老舊公司,第一年請先保持沉默,一年後再提出改革意見,這樣比較穩妥。B:如果進入新公司,最好化身為守護的角色,才不會「顧人怨」。

4.不要排斥轉換跑道到社會服務部門,用民營企業養成的專長活化社會資源

5.窄而深才是生存關鍵。「範疇廣泛地涉獵與學習是年輕人的天地,五十歲以後就該放棄『範疇經濟』,追求深度經濟。」

6.他特別提醒已習慣上班族生活的五十世代,最好不要拿著退休金去創業,否則會把老本賠光。

    重新開機、認清自己後,五十世代上班族也可能選擇提前退休。大前認為這實在是件好事,大可不必為經濟問題太過擔心。因為不管是日本還是臺灣,二十、三十甚至四十世代前半的人,由於世界性的經濟衰退,他們進入大公司穩定工作的機會大為減少,許多人依附派遣業維生,所得只夠生活;買不起房子,只好做「啃老族」,吃爸喝媽;結婚年齡也因為經濟因素不斷往後延。五十世代的上班族就很幸運,既能領取足夠的養老金,也可以儲蓄,甚至在房價狂飆前買到房子,可說是安全上壘了。既然經濟上已不成問題,五十世代退休族如何為第二人生做準備。大前說首先「要充實第二個人生,必須先鞏固經濟基盤」,所以請你檢視自己擁有多少存款、儲蓄保險、股票、投資信託、房子的價值。然後將正數寫在右邊的紙上;負數(例如房貸、孩子的教育費)寫在左邊的紙上。這就是你的平衡表。檢視五十世代退休族的平衡表,大前發現大部分人手頭都算寬鬆,想要精彩度過人生下半場,再來要調整的就是心態了

    針對此點,大前提出的見解如下:

1.認清億萬富翁未必幸福,幸福的最高指數應該是「可以悠哉的過著退休生活」,這就夠了。

2.想做的事現在就行動,別再拖延

3.人生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4.用心和各類型夥伴交流。你可以參加居家附近的地方社團,和街坊鄰里密切交流,上圖書館,或做社區義工,都會讓你過的充實快樂。

5.退休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你的娛樂,所以要將遊玩的規畫先排進你的生活計畫

6.萬一妻子不願再忍受大男人主義的老公,和平分手,各過各的人生也不是壞事。

      被英國學界歸類為「超全球化學派」,擅長跨國企業的市場、組織系統及經營方針規畫的大前研一,轉換寫作方向,以挑戰傳統的逆向思考方式,坦率直言的為五十世代讀者所規劃的生涯選擇,在日本與臺灣書市中都可算相當有特色。

※ <上帝的診所>投影片

    如果中西藥皆無法改善你的情形,試試掛上帝的診所,試看看祂開的處方有沒有效?→→

我去上帝的診所做例行體檢,檢查結果發現:我真的病了。

上帝量我的血壓時,他發現我的「溫和親切」太低。

他量我的體溫時,溫度計上顯示的是焦慮40º

他替我做心電圖時,發現我必需作好幾個「愛的繞道手術」,因為我的血管被「寂寞」阻塞,無法提供血液給空虛的心臟。

我還必須進行骨科矯正,因為嫉妒使我跌倒而骨折,

導致我無法與兄弟姊妹並肩而行、也無法擁抱我的朋友。

祂也發現我近視了,因為我只看到我的兄弟姐妹們的缺點。

當我抱怨聽不清楚時,診斷顯示我已不再傾聽神每天對我說的話。

對於這一切,耶穌好心的給我免費的建議,

我也保證在我離開診所後,

只採用按照祂真理之言所給的自然療法的處方:

每天早上,喝一大杯「感恩」。

工作時,吃一湯匙的「平靜」 。

每個小時,吃一片「耐心」,一杯「手足情誼」,以及一杯「謙遜」 。

當我回到家裡時,服用一份「摯愛」。

要睡覺以前,服用兩顆「問心無愧」。

對今天所經歷的一切,不要陷於悲傷、絕望!

    甜甜 完成於104年9月16日上課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銀髮族與樂齡學習 第四講
    全站熱搜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