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子閱讀生命

106年8月9日開始到30日,每個週三,許禮安醫師在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開「親子閱讀生死安寧」暑期文學研習班。它是106年全國安寧月系列推廣活動的課程。其研習理念是:

    生老病死是多數人必經之路。每個人總有一天會成為孤兒,不成為孤兒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對父母是更殘忍的命運。在爸爸節和莫拉克風災(八八水災)八週年的隔天開始,透過閱讀與生死安寧相關的書籍,強迫思考親人和自己的「生、老、病、死」。

        第一堂課   親子閱讀生命 

         106-08-09(三) 14:00-17:00

 10本書→ 《我們人類》、《孤獨六講》、《綠光往事》、《師父與少年》、《邏輯思考防身術》、《向人生提問的藝術》、《黑暗聖經》、《今週刊第997期》、《八卦醫學史》、《禪心本是清淨心》。

    第一堂課許禮安醫師用了他讀這10本書的讀書摘錄,來跟我們談「閱讀生命」。我節錄了一些他的讀書摘錄分享。

   《我們人類:人類追尋自我價值及定位的歷史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著,賴盈滿/譯。

            左岸,2007年2月初版

引言  「人類地位」大辯論

「物種分類是暫時的,隨時可能改變,既非永恆也不是不得不然。我們現在之所以屬於人類,不是因為我們具備什麼特質,而是我們認定人是自成一類。」(14頁)

「我們其實一直沒有擺脫體內的人猿,卻不停渴望成為天使。」(17頁)

第一章  動物邊緣   人類怎樣定義自己?

「區分人和其他生物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只有人會這麼執著,非要將自己和其他生物劃分開來。」(21頁)

「人會用表情和姿勢溝通,其中大多數動作其他靈長類也會。」(29頁)

第二章  成形為人   從外形來定義人

「不少非洲神話也把猴子視為被村落放逐的人的後代。」(78頁)

第三章  從野蠻到文明   用文化來定義人

「科學發現不斷提醒我們,人和其他物種之間是連續的,沒有斷裂。」(139頁)

第四章  演化難題   從化石尋找新人類

「這真是天大的諷刺!昔人認為猿是墮落的人,達爾文卻說人是演化的猿。」(148頁)

「不過,儀式喪葬起碼證明尼安德塔人擁有『概念』,而且是兩個概念:生與死。」(156頁)

第五章  後人類未來?   基因和機械人時代的人類

「沒有靈魂的生命很可能變成幻滅的生命。人有精神或靈魂,或許是我們祖先最早的思想發現。反對者認為這是原始人的表現,其實不然,人有靈魂這個想法蘊含深邃的道理,唯有謙遜柔軟的心靈才能夠體會。」(191頁)

     孤獨六講》蔣勳/著。

聯合文學。2007年8月初版。

自序

「我渴望孤獨;珍惜孤獨。好像只有孤獨,生命可以變得豐富而美麗。」(005頁)

「我試圖用各種語言與人溝通,但我也同時知道,語言的終極只是更大的孤獨。」(005頁)

卷一/情慾孤獨

「不是每一個人都配聽<廣陵散>。如果活不出孤獨感,如果做不到特立獨行,藝術、美是沒有意義的,不過就是附庸風雅而已。」(036頁)

「社會心理學家發現巴黎的上班族一回到家就打開電視、打開收音機,他們不看也不聽,只是要有個聲音、影像在旁邊」(048頁)

「我們有可以自我檢視一下,在沒有聲音的狀態下,你可以安靜多久?」(048頁)

「有時候我會站在忠孝東路邊,看著人來人往,覺得城市比沙漠還要荒涼,每個人都靠得那麼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與孤獨處在一種完全對立的位置,那是寂寞。」(055頁)

卷二/語言孤獨

「人在受到最大的災難時,生命會因為所受到的局限擠壓出無法想像的潛能。」(084頁)

卷三/革命孤獨

「革命者自己營造出來的烏托邦國度,多半是現世裡無法完成的夢想,總是會受到世俗之人所嘲笑,因此他是孤獨的。」(109頁)

卷四/暴力孤獨

「經由教育、文化、媒體,不斷去壓抑另外一個人或一個族群,就是暴力。」(169頁)

卷五/思維孤獨

「唯有真正的思維者堅持著孤獨,一直走下去。」(229頁)

卷六/倫理孤獨

「任何一種教育如果不能讓你的思維徹底破碎的,都不夠力量。」(275頁)

    綠光往事》詹宏志/著。

 馬可孛羅。2008年8月初版。

「我們之所以還活著,並不是我們做過什麼善事會有什麼優點,而是因為死亡還沒來帶走我們,我們的生命因而都是死亡給予的。」(138頁,家族私史:持子之手—之四)

師父與少年:一場生命與勇氣的即席對話》。這是一本佛教的書。

    南 直哉/著。陳美瑛/譯。麥田出版。2009年4月。

「大部分的人並非主動選擇生、決定生,大部分的人只是活著,然後死去而已。」(23頁)

邏輯思考防身術:別讓謊言跟謬論騙走你的選票、金錢和熱情》。這本書老師特別推薦。

傑米˙惠特/著。 趙慧芬/譯。 漫遊者文化出版。 2010年8月。

第一章  權威謬論(011-012頁)

為什麼諾貝爾奬得主就樣樣精通,成為所有事情的專家?

要特別提防一種「無限上綱的專業」:某人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但是卻為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代言發表專業意見。

換個好聽的說法(161-162頁)

換個方式描述這個世界,並不能就真的改變這個世界,用比較好聽的話來描述一件壞事,事實也不會因此而改變。如果你的廁所很臭,改名叫洗手間也不會變得比較香,你該做的是把廁所它掃乾淨;一個殘廢的人不會因為你叫他身心特殊,他就能站起來走。

     向人生提問的藝術

魯爾夫˙杜伯里/著。 王榮輝/譯。商周2015年10月1日初版

如果當初諾亞只將動物帶上方舟,隨後與妻子一同死在洪水裡,如今的世界會不會比較好? (120頁)

黑暗聖經》(原名《隨緣破密》)。 老師推薦這本書。

王鼎鈞/著。 爾雅叢書500。 2014年10月3印。

美國總統林肯說過:「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的人,你可以永久欺騙一部分人,但是你不能永久欺騙所有的人。」(46頁)

蕭伯納說:偷一塊麵包進監獄,偷一條鐵路進國會,那是當然。(51頁)

   今週刊第997期「神回覆」

    今周刊2016年1月28日出版。

「這世界沒有合不合理的事情,只看要合誰的理。」(104頁。廣告龍頭黃麗燕)

「如果你每天都指望輕鬆上班,你的人生只會慢慢退步。」(105頁。廣告龍頭黃麗燕)

八卦醫學史:在八卦中暢談科普知識,以正統醫學爬梳歷史真相

甯方剛(燒傷超人阿寶)/著。漫遊者文化 2016年1月出版。

所謂的「好吃懶做」其實是人類演化過程中形成的本能,幾百萬年來,這種本能一直在保護人類的生存和繁衍。……而減肥的兩個主要手段:節食和運動,卻偏偏都是違背人類本能的事情,這使得減肥對大多數人而言,成為一件艱難而痛苦的事情。(38-39頁)

禪心本是清淨心:破執開悟的故事》劉軼梅/著。

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 2012年2月初版二刷

        如何成功

「現在我告訴你們,世間最容易的事,常常也是最難做的事,最難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說它容易,是因為只要願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真正能做到並持之以恆的,終究只是極少數人。」(149頁)

       滿村菊香

「與別人一起共用美好的事物,即使自己一無所有了,心裡也是幸福的!這時我們才真正擁有了幸福。」(155頁)

      上完課,老師給了作業,就是:

    寫下你自己對「生命」的省思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當我沒了呼吸,就表示我的生命已結束。在我54歲之前,幾乎沒有對「生命」做過省思,每天就是忙碌過生活,日子就像撕去牆壁上的日曆紙一樣,想當然每天會睡去又醒過來。

    來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上了許禮安醫師的安寧療護、健康保健、生命教育、讀書會等的各種課程,我才慢慢學習認識生命。生,是偶然;死是必然,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的準備,但也儘量做到無憾,因為我簽了DNR,也預立了我的遺囑。

    今生來到我身邊的人,我認為都是跟我有緣的人。今世相逢,我定當珍惜。人來到這個世間,我一直認為是有「使命」的。52歲之前,有26年的時間,我是小學老師,感謝小朋友陪伴我一起學習、成長;他們是快樂的小天使,我是愉悅的小園丁。退休後的志工生活,感謝聖功醫院讓我陪伴病人,向他們學習病苦,學習如何帶病生活。

    電視上或周遭生活環境會報導,早夭的小小孩,我想他們是要讓醫護人員研究怎樣才能預防或治療這些疾病;受虐的孩童或弱勢者,是要喚醒大眾對他們多關懷和重視他們的「弱勢」;老年人的老化、疾病,也是要讓我們培養更多的愛心、耐心和關懷。所以每個「生命」來到這個世上,都是有他的使命,完成後就會回到「天家」。

    朋友傳來Line,其中有「把身體交給醫生,把生命交給上帝,把心情交給自己」這些話,對我很受用。雖然我有點惰性,不能把每天想做的事做完好,但是我會盡量把握、珍惜,自己擁有的每一天。

    因為人必有一死,才能讓我們愛惜活著的每一天!

          甜甜 完成於106年8月16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親子閱讀生命
    全站熱搜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