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與美好療遇相約活動     

         打頭陣,與「美好療遇」相約

    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全國安寧療護繪畫比賽,今年屆滿十年,主題是【活著真好】,7月4日到7月30日於高雄市岡山文化中心展出得獎作品。配合活著真好【安寧因藝術活得更美好】十周年特展,展覽期間特別規畫以「健康、快樂、自然」為主軸的身心靈系列講座---與「美好療遇」相約。7月5日首場由呂錡濡臨床心理師演講,題目是「上一代的榜樣,下一代的模範---談關係與陪伴品質」。

    開場,她花一點點時間自我介紹,接著我們看一部短片:一位中年男子盡孝道侍奉母親,但是母親就不給這對兒子、媳婦好臉色看,後來母親生病了,他想到小時候母親帶他去看病的情景,也就百般依順著。可是他兒子(老太太的孫子)看在眼裡不捨父親的「逆來順受」而說話了,此時畫面出現「上一代的榜樣,下一代的模範」兩行字,影片結束。呂心理師說:「現在通常陪伴我們到最後的就是親人,當然有時候是外傭啦。」她要講她在安寧病房看到的照顧實例,就從親情---父母子女、夫妻、手足的關係談起。

父母子女篇:

   「照顧爸爸的交接本」。一群子女排班照顧爸爸,把自己當班時的照顧,爸爸的舉動、狀況,醫師的吩咐,寫得比護理師還詳盡,深怕有「漏溝去」(台語)。呂心理師徵求他們的同意借這「交班本」來看,深受感動,也建議他們在記錄交接本時可以寫下當時照顧爸爸的心情,並寫一些給手足加油打氣的話。

    螢幕秀出一束捧花,上面有兩個紅色愛心寫著「阿爸 加油」。這是一群鄉下孩子照顧爸爸的故事。他們是2人一組輪流,24小時照顧爸爸。這位病人入院時,呂心理師剛好在場,就幫忙他們辦理一些事宜;住院期間得知這個親人輪班照顧的事情,她就請教這些家屬,父親是如何教育他們的。孩子們說父親教他們要「以誠待人」。當病人可以出院回家,轉介到屏東醫院做居家療護時,她問家屬的決定,孩子們說他們也是排班(一整天)輪流回家照顧獨居的爸爸。阿公要出院的當天,她剛好值班,就跟阿公說:「我們很有緣,您住院、出院,我們都有碰面;您把小孩教得很好,很用心照顧這個家喔!」 她說這是對病人「生命的肯定」。

夫妻篇:

    她讓我們看一齣台灣電影「帶一片風景走」的預告片。一位先生推著輪椅帶著小腦萎縮症的太太做環島旅行的真實故事,這是先生對太太的承諾。

    她說她在安寧病房也遇過一位太太,總在三更半夜用輪椅推著先生到外面「走走」。因為先生到末期一直會很疼痛,她也不知道怎麼辦? 想說用輪椅推他出去走走,看看是否讓他對疼痛轉移注意力! 就這樣在寒冷的冬夜「走」了兩個多月。真讓人心疼啊!

    「小小羊兒要回家」,現場播放歌曲,這是一位80多歲的榮民伯伯,照顧60多歲妻子的故事。伯伯跟隨國軍到台灣,安定後想娶妻生子,經人介紹娶個少妻,可是這位妻子弱智且不能生育,伯伯想退婚,但是想到妻子娘家人待她刻薄,伯伯不忍她回去受罪,就娶了她並照顧她。

    當妻子住院臨終時,伯伯曾為她買好一雙鞋,要讓她穿著「好走」。因為生病,她的腳腫大了,鞋子穿不下,社工師就帶著伯伯去換鞋子,好在來得及給她穿上,妻子就往生了。伯伯很傷心,不知能為妻子做什麼事? 呂心理師想到伯伯會唱歌,她就請他唱歌給妻子聽,伯伯就唱了這首「小小羊兒要回家」→「…你不要怕,你不要怕,…」他唱到這兩句時大聲而堅定,在場的人都為之鼻酸落淚。呂心理師說伯伯把照顧妻子當成是他「人生的責任」。而這種「不離不棄,有情有義」的善念,正是我們向這位榮民伯伯學習到的。

    然而「並不是每個故事,都會有感人的結局~~~」

    有對年輕的兄妹,在病房照顧從沒照顧過他們的父親。自小父母離異,父親生病沒人照顧,在倫理上,他們就「道義」地來照顧父親。

    還有被家暴的前妻,來照顧前夫,應該也是「道義」吧! 她甚至幫前夫繳清醫藥費。表面上是有在照顧,但是奇怪的是每次病人喊痛,前妻都不請護理師來打止痛針,就讓他痛!我想是因為家暴吧,關係不好,怎麼會有陪伴品質?「就讓他去痛死好了!」我想。這時呂心理師笑著說,今天聽完演講,回去好好跟枕邊人說:「要對我好一點喔,不然等你生病的時候,你就知道!看我如何『照顧』你。」引來哄堂大笑!

    她說家屬因為想處久了,信任我們,才會跟我們說出自己的委屈。我當了七年的安寧志工,很認同這一點,就是「信任」還有「緣分」,我們會學到許多人間的悲歡苦樂。

手足篇:

    螢幕上秀出一張切好一段一段的甘蔗,沒削皮的在下面,削去蔗皮的堆在上面。她說出一位哥哥照顧弟弟的故事。

    哥哥把弟弟帶在身旁一起工作討生活。弟弟生病住院想吃甘蔗,哥哥騎車去買給他吃。弟弟啃、吃得很盡興,大家在旁陪伴,此時呂心理師問:「這樣吃,甘蔗汁會不會從引流管流出來啊?」病房內頓時鴉雀無聲,大家看到引流管的液體一直流一直流,都滿出來了!護理師趕緊拿容器去接。而病人還是繼續啃著甘蔗,很滿足;哥哥對待弟弟如同自己的孩子ㄧ般,也滿足地笑著,看他吸吮甘蔗……。我想「這就是愛!」。

    當「相信愛」三個斗大字出現後, 我們看了一部外國人在病房結婚的短片。呂心理師總結說:「因為有愛,讓我們的存在有了意義~~~」。有人提問,這樣的結婚,不是會留給生者更多的悲傷嗎? 她在回答時,我腦子裡浮現的是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這個月剛出版的第三屆「關懷陪伴」短文與生命故事選集---《愛別離》一書裡的<女兒紅>這篇文章:「看見她的笑容,我才第一次慶幸,女兒住進的是給予她如此機會的安寧病房。感謝病房內的大家,十六歲的花嫁,很美。」生者完成了臨終者的心願,是感恩的生死兩相安ㄋㄟ! 因為有愛,所以我們才會悲傷,並不是他留悲傷給我們。

    呂心理師又延伸了影片的一個問題,可能有人會問,「你還能陪我多久,愛我到何時?」,我的「神」又回到《愛別離》一書裡的<陪你到最後>:「『無論如何,都有我陪妳到最後。』最後,我說。……我們得以讓分秒消失,只專注地一塊重溫記憶裡的經典電影和旋律,甚至一同走過第二次人生,在生活涓滴匯聚的照片長河中,徜徉於每一道旖旎風景。」想到這裡,我又回到陪伴罹癌親人的時光中,辭掉「最愛」的工作,就是要陪伴我的「唯一」。

    頓時思緒蜂擁而起,忘了身處何方? 待回神時,呂心理師用德雷莎修女的話:「請回家好好珍惜家人。」來做演講的結束。我想這也是主題「關係與陪伴品質」的最佳註解。她留20分鐘給大家討論和提問,大家似乎是有備而來,紛紛舉手發言和發問,有紓解壓力的,也有抒放情緒的,有人的悲傷總算是找到了出口,好不熱鬧。

    而我也學到一些陪伴的好方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展覽室  

              甜甜 完成於104年7月6日

arrow
arrow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