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安寧病房談幸福  101年[安寧藝術健康人生]讀書會,要讀10本書,這是第7本.

閱讀「從安寧病房談幸福:一位安寧病房臨床醫師的人生體悟心得

        杜明勳/著   智庫文化  2011年8月 初版

    杜明勳醫師,是一位模範公務人員,也是退輔會員工楷模;在2010年得到世界人文、科學與溝通年會終身成就獎;曾參與民國88年921集集大地震及民國98年莫拉克風災災區醫療服務,在民國87年發起高雄榮總醫院籌安寧病房募款活動,並參與臨床照顧工作至今。書的001~016頁有許多照片可以見證他的成就與服務。

    本書的主旨寫在封底:「一位擁有十三年安寧病房經驗的醫學中心主任,將他在病房裡遇見的一段段感人故事,串連出面對死亡的人生體悟。」書的封面有三行他的名言嘉句,我很喜歡:

生活品質是自在、自我、自由、自然生命品質是感動、惜福、知足、感恩凡事感恩的人,時時能滿足,處處是天堂

本書的目錄

照片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自序

福至心靈---民國87年高雄榮總籌募安寧病房

天搖地動---民國88年9月21日集集大地震

洪水無情---民國98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

前言:身心靈的融合---生命的太極   幸福是生命自然的趨向

第一章  覺醒---認識自己

第二章  覺悟---外在與內心的互動

第三章  做自己---解脫,生命是實踐的哲學

後記    致謝    好言與好句 

附錄---安寧教育手冊精華內容

    在前言《身心靈的融合---生命的太極》裡寫到:「閱讀本書的時候,讀者可能須要經常前後翻閱參考反覆對照,才可以明白筆者的意圖,和整體的生命觀點。」(p.56)那作者是如何串起這本書呢?「為了說明不同的主題,本書寫作的順序是從瞭解自我開始,所謂的自我覺醒。這一部份說明每個人體內都蘊藏著不同的蟄伏,如果不經仔細的觀察體會,自己將無法瞭解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第二部份將說明人與環境互動的微妙,很多情況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甚至連自己內心的感動經常也是莫名其妙的。最後,在瞭解自己和環境之後,我們將探討如何在這個空泛的世界裡實踐自我,做自己,並實踐自己的意義。書中將提到十七個議題,其間有彼此的關連性,不容易精準明確的劃分,但是為了方便起見,作者將這十七個議題歸納為覺醒、覺悟、及解脫三個主題分別說明。」(p.57)作者在自序中希望自己對於生命的觀察和人生的體會,能提供大家一個不一樣的思維,對大家的心靈成長有所助益,也希望能獲得迴響。

推薦序一、二,有兩句引用作者的話,我有深深的感觸。一是:「生命看似很長,但你永遠只生活在此時此刻,只有當下,甚至不包含你的上一個或下一個呼吸。」是呀!你的上一個呼吸已過,而你能不能呼吸到下一口氣,還不知道呢。在安寧病房,我看到病人老師教我的「生死,就在一呼一吸之間!」;二是:「人都習慣以自己的觀點來愛對方,但卻不懂得尊重對方;世上很多巧合和意外不是人能夠掌控的,只能歸諸命定的天意。」尊重,是安寧的精神,我想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處世態度,有尊重就不會有紛爭。天意如此,我們人怎麼會勝天呢!

作者會在一個或幾個故事後面寫出他的體悟和看法,感覺他看了許多醫學以外的書,還有關心、熟悉許多時事。他也會用一顆「小苗」來標記想要讓讀者去思考的問題。有些問題我必須要用較長的時間去思考,有些問題是我怎麼都沒想過的,我想這和我的人生歷練有關。不過我覺得這本書可以跟我們讀過的《生死習題》一樣,多次閱讀,慢慢思考其中的問題。心境和人生的閱歷不同,想法會不一樣,就像禮安醫師說的,安寧病房最迷人的地方就在它沒有標準答案

第一章  覺醒---認識自己。要討論的議題有六項:

一、瞭解自己的需要和慾求---動機

二、瞭解自己的思想和偏見---思想、信仰、力量,和靈性

三、明白自己的情緒---人的愛與恨

四、瞭解自己常用的防衛機轉---人的保護反應

五、認識自己荒謬的心---心的思維沒有邏輯

六、覺醒議題的整合---觀照心中的「無明」

「覺醒」這一主題,作者企圖指出幾項人類內心常見的問題,希望協助讀者經由反覆的觀照反省,瞭解自己,這是每個人心靈成長的首要步驟,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在第148頁有這一章的起承轉合:「作者用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求為出發,希望讀者能夠瞭解自己每個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名、利、或是想實現什麼意義;再者,這動機背後的思維又是什麼,我們的價值是不是有了偏差,或是我們正被別人所設定的價值所影響,實際上是實踐他人的意義,而不是自己的。我們要滿足的是生活上單純的需求,或是貪念。同時,我們要能體悟動心起念對個人的影響性,因為思想就代表你這個人,而思想也是力量,人具有實踐自我的本能,這也是說,你的存在自然地就會去實踐你的那個想法,而這也代表了你的性格和品格。另外,在人際互動中,我們要能隨時隨地地觀照自己,包括自己的情緒起伏和行為反應,不要不知不覺。同時,要能夠感受自己的幸福,是不是應該滿足了;如果不幸福,就設法改善。另外,瞭解自己的保護機轉也很重要,無意中習慣性的保護反射,有時候反而是造成自己二次傷害的原因。經常記得要反省自己,避免情緒化發洩,並且反覆觀照練習,養成習慣,你將有所改變。

    第二章  覺悟---外在與內心的互動。要討論的議題有五項:

一、受苦的意義

二、時間的假象,包含死亡是怎麼一回事

三、生命無法制止的感應,包含愛、罪惡感、感動、和感恩的探討

四、生命無法掌握的無常

五、人生的不公平

這章探討覺悟的課題,讓我們瞭解影響生命的外來力量和生命的不可測。明白讓自己和社會改變的外因,苦難和愛的影響,這些外因會激起個人內在爆發性的反應,這些影響經常是出乎我們的預料,無法掌握,來時無影去時無蹤,但卻吹皺一池春水。

    最後,從自我動心起念的瞭解,再到對環境外在可能引動內心反應的體認,我們回到自己,探討如何做好自己,實踐自我的價值---清醒的做自己。所以

第三章  做自己---解脫,生命是實踐的哲學。要討論的有六項議題:

一、回顧過去,思考未來

二、培養自信,克服恐懼

三、透視實體,找出價值,實踐使命

四、每個處遇,都是生命,全心投入

五、選擇所愛,愛所選擇,對自己負責

六、即刻開始,樂於學習,一步一印

    再來是「後記」、「致謝」,接著是「好言與好句」,作者把自己的感悟,重點式的集中起來,分成篇篇好話。我加了一些他沒選的「好言與好句」與大家分享:

幸福篇:

人是為了幸福而活的---快樂的活,何必受苦。(p.59)

幸福是一種心安的體驗、滿足的感覺、及喜樂的情緒。(p.60)

生活若能單純一點,少點慾望,更容易成就幸福的感覺。(p.88)

人心與思想動機篇:

情緒和行為正是你內在思想的顯現。

偉大的心靈啟發觀念,平凡的心思探討事件,庸俗的心眼論斷人非。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p.85)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過:富人永遠無法體會窮人的痛苦。健康人很難體會病人的苦。(p.111)

當內心有了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就能篤定踏實的活著。」這不只對疾病末期的病人重要,對活著的人更為重要,也是人生重要課題。(p.113)

時間與死亡篇:

死亡有多近,就在你身邊。

沒有生與死,其實你已死了千百回。

人的心態很少會對平凡中的平安感受到它們的存在或是滿意,但對於不如意的挫折

和負向的情緒卻非常敏感。(p.163)

人要學習如何去遺忘那些不愉快的生命,就像讓你那一段生命死亡一般,如此才可能再騰出更多的空間來存放快樂的能量。(p.179)

愛與感動篇:

美是用心靈的眼睛才能看到的東西,有愛才有美

知足才能感恩,感恩才可以包容。

懂得寬恕,就是給自己自由;原諒他人,就是解放了自己(p.201)                                               

當你感到欠缺時,想想你已經擁有的。事事感恩的人,就連面對生命的最後一口氣,也是滿足快樂的。(p.212。但願我能做到如此,這要修練的。)

人類的不幸福經常是因為缺少自我反省的能力,奢望太多,而且又不會安排自己的生活而造成的。(p.213)

無常與不公平篇:

對於無法改變的事實,除了認命,沒有更好的辦法。

用心體會一切的無常,就能很快斷除人生的煩惱。

人生的旅途注定是孤單的,或許過程中曾經共同分享過歡樂的時光,但是終須面對曲終人散的無奈和孤單的自己。(p.221)

回顧與自信、實踐篇:

使命就在眼前每個生活細節裡,用心的活好每個當下,生命就沒有反悔。

一個人能夠影響多少人的成長,就代表他的生命範圍有多廣,使命有多大。

不必在意他人的批評,滿足自己最重要,對的事情就用心去完成。(p.265)

有一個可以讓自己熱愛的工作是幸福的。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歡喜的做,也甘願承受。(p.269)

人生苦短,短到沒有時間讓你去記恨任何人,或是拿別人的言行來煩惱自己。(p.270)

附錄---安寧教育手冊精華內容有四本小冊子,內容介紹如下:

    第一冊《以信心和勇氣面對死亡》---生老病終就像春夏秋冬,終於我要回家了。它是針對病人本人的需求,讓他們瞭解過程中,自己心理可能的變化和必要的調適,與因應之道。

    第二冊《學習如何告別》---人類無法阻止生命之流,生老病終就像春夏秋冬,緣起緣滅自然不過,卻是難以割捨它是教導家屬在病人最後時刻,如何把握與病人相處的時間,做到關懷而不傷害,並學習如何妥善的告別。

    第三冊《跨過終點》---終於就要解脫了,只是無法預知它將以何種樣貌降臨。它也是要給家屬讀的,讓他們瞭解病人最後階段的身體變化和需求,教導家屬如何照顧,不要恐慌。

第四冊《如何走出哀傷》---喪失是生命的必然,只是我們無法預知它的來臨它是教導家屬在病人辭世後,如何處理哀傷,用時間來淡忘傷痛,順利走出哀傷。

在作者的許多「小苗」中(提問),有兩題我很感興趣,一是89頁的「櫃子裡,有多少衣服和鞋子是你不常使用的?你當時購買的原因是什麼?你學到什麼?」二是222頁的「面對生命的意外,你做了什麼準備?」這裡沒有標準答案,我心裡想什麼?誰知道!

第三章的最後作者說:「記得,有意義的生活和自我理想的實現,並不見得須要很高深的學問。」(p.278)謹以此自勉平凡的我,要快樂的學習,過有意義的生活。大家要幸福唷!

     甜甜 完成於101年9月24日

arrow
arrow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