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講「本土生命繪本活動簡介」

    周三下午的課開始了,這次是【健康人生與樂齡學習】學程的[本土生命繪本與動畫]課程。課程理念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動「本土生命繪本暨動畫創作徵選」活動邁入第五年,透過觀賞第一〜第四屆得獎繪本與動畫作品以及坊間各種相關本土生命繪本,了解生死教育的內容與意義,透過討論生死教育深層內涵及觀點

    本土生命繪本展(a)  

 

    課程只有六周次。是講生命美學,關於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本土繪本和動畫。今天是第一講,課程主題是「本土生命繪本活動簡介」。有四篇文章:

◎「用繪本傳送愛---種子部隊培訓」計畫說明。許禮安醫師寫於98年11月5日。

◎關於本土生命繪本創作徵選活動。許禮安醫師寫於98年6月18日

◎對大眾傳播媒體建議有創意的生死教育。許禮安醫師寫於98年4月30日

◎輔導老師最需要接受輔導!許禮安醫師寫於96年9月16日

    第一節課老師先預告今年「Pass人生 幸福綻放—102年安寧月」系列活動的四大系列。然後介紹生命繪本活動,3屆的作品分為12個主題,從2009、2010、2011、2012年,已舉辦過4屆,有繪本和動畫;今年第5屆把動畫改為插畫。繪本是很好的媒介,用繪本跟小孩談生死,所以也培訓兩屆繪本志工,帶第三屆的在地(六龜)志工,接棒這個講生命繪本故事的工作。

    第二節課上講義的內容。第三節課看「用繪本傳送愛」的活動照片和第5頁的其他方案。有300場的生命美學說故事,才有本土生命繪本的產生。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給許禮安醫師一個「全力發揮的舞台」,禮安醫師如是說。

我把第1~4屆本土生命繪本暨動畫創作得獎作品,共55部,從講義轉載下來:

2009年第一屆有:阿公打暗號、十道幸福的橋、山之聲、再見環環、蝴蝶、送別、在愛中相逢、第18床、不只一個答案、今生與來世之間、農夫阿公。

2010年第二屆有:紅豆牛奶冰棒、孟冬姑娘、寫一封信、更接近雨滴的低調練習、阿嬤的娃娃、神秘的箱子、喂?你有空嗎、爺爺和他的金桔樹、動畫—光、動畫—貓咪咬一口、動畫—猴君、動畫—影子。

2011年第三屆有:禮物,給我愛的你、小小的尋人啟事、土豆阿嬤、來踢毽子、不倒翁阿嬤、我同學阿猿、秀鳳一號、美人樹下、深谷裡的月色、生之鑰、山魂、蠑螈乾、動畫—Mr.blue sky、動畫—玉蘭花香、動畫—奶奶的地瓜飯、動畫—貓。

2012年第四屆有:代理人生、她笑了、阿嬤的大寵物、心之飛翔、皮皮、向日葵之旅、說給史豔文聽、松樹林裡的川川熊、花兒也忘了、沒有耳朵的兔子、動畫—閉上眼你看見了什麼、動畫—Shoulder肩、動畫—miss you、動畫—思想起、動畫—生命的禮物、動畫--鐵金剛。

再來擇取講義四篇文章的部分:

◎「用繪本傳送愛---種子部隊培訓」計畫說明。

    前言:八八水災之後,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除了捐款以及購買義賣的藝術品作為贊助之外,還希望實際去做一些事情,於是由執行秘書李佩璇企畫了「用繪本傳送愛---種子部隊培訓」活動,由執行秘書翁育慈來統籌。

基本上,我們希望培訓出來的學員可以去當一個「陪讀繪本的書僮」,以繪本為媒介去關懷兒童,讓他們有人陪伴而得以適當宣洩情緒。我們不是教師,而是「種子朋友」!不是輔導,而是「心理陪伴」!受災兒童並不是做錯事需要被教訓,更不是心裡有問題而必須被輔導,他們只是倒楣剛好住在災區罷了,而同樣的事情,可能會發生在所有人的身上。

結合文化藝術推廣生命教育(安寧與關懷)一直是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全力推動的方向。生命的挫折有著許面向,並非只有黑暗與悲傷,有時反而更能展現深層的生命思考與人性光輝。透過用繪本說故事的方式,對生命遭遇進行思考,潛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們面對生死的智慧。對於孩子們來說,生命的失落也許就不全然只有分離或難捨的悲傷,而有著更深厚的內涵、愛與智慧。

遇到此次八八水災的震撼,覺得受災兒童後續心理陪伴需要有人接力,而繪本是一個最好的媒介,這等於是災後定點的持續關懷與長期陪伴。Barry Lopez說:「有時,一個人要活下去,故事比食物來的更需要。因此我們每個人都相互將故事灌注於對方的記憶,這就是人們互相關懷的方式。」我們希望透過培訓計畫募集更志工參與,透過閱讀繪本和說故事的方式,對小孩甚至親子之間,進行長期的心理陪伴與生命教育。

培訓設計與服務規劃:

第一階段是招募學員進行培訓,時間是98年11月到99年1月,培訓地點在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華會館」。第二階段是完成培訓的種子部隊開始服務,時間是99年2月(寒假後開學)到12月,成立「用繪本傳送愛」的種子部隊,整年度為災區小孩說故事。

服務範圍暫時以高雄縣受災鄉鎮為限,希望進入學校與社區,針對受災兒童與家長,把繪本和故事當作媒介,用各種方法把愛傳達給需要心理陪伴的孩童們。關於第二階段的服務規劃,目前有幾個初步的「心理陪伴執行方案」在考慮,包括:「生命繪本校園巡禮」、「生命繪本社區通」「行動故事繪本專車」、「接力閱讀趴趴GO」、「捐贈繪本給受災學校」等,必須等待培訓結束才能定案,希望能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陸續執行。

學員的對象條件如下:1.學歷、專長、年齡等客觀條件都不限。2.對於培訓課程有興趣有時間參加者。3.懷抱熱忱願意配合安排長期服務者。

◎關於本土生命繪本創作徵選活動。

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與五餅二魚兒童書店共同舉辦「2008生命美學說故事系列活動---聆聽繪本中的生命智慧」,希望藉由探討生死議題的繪本,透過平易親切的說故事方式,針對學童或親子,潛移默化的傳達生死教育的議題,讓孩子們藉此學習面對生命多元且正面的態度以及人文素養。

但是,隨著蒐集繪本、培訓師資與教案設計的過程,我們發現台灣關於生死教育領域幾乎都是外國翻譯的繪本,為了避免把小孩子都教成了外國人,我們今年(98年)決定啟動本土生死教育繪本徵選活動。外國人死後要通過長隧道,台灣人應該是要過奈何橋、喝孟婆湯的,過去寺廟把死後世界變成恐嚇活人的故事,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把它變成可愛的傳說與繪本呢?

2009年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與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共同開辦「2009第一屆本土生命繪本創作徵選活動」,徵件主題如下:(請以本土文化思維來進行創作)1.因為有死亡當終點在提醒我們,生命可以變得更美好、更有意義。2.每個人的生命中總避免不了死亡事件,我們該如何面對或因應?

今年首次舉辦本土生命繪本創作徵選活動,期許藉由各種的生命故事,透過圖像及文字的表達,引發對生死的認識和尊重。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期望創造一個深入淺出對生死議題關心的繪本媒介,讓更多人能感受生命教育的重要。

生之慧與死之藝應是每個人必須學習的,期望透過故事以及繪本圖像,在心中灑下健康的種子,讓大家察覺:面對死亡,悲傷是需要釋放的,面對逝去是需要耐心的陪伴與關懷,意識到生命有限的事實,死亡不是不可言說的禁忌而是生命的必然,進而尊重與珍惜生命。(我好喜歡這一大段話,「生之慧」和「死之藝」,讓我想到我們安寧病房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詩人泰戈爾所說的:「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種智慧和藝術真是要學習的:而「面對逝去是需要耐心的陪伴與關懷」,我在張啟華文化基金會就向禮安醫師學到,並覺得我是被溫柔且耐心的陪伴與關懷!我滿心感恩。

◎對大眾傳播媒體建議有創意的生死教育。

一、我們不敢談死亡,醫護人員更不敢提死亡!

    小孩說:「死了就死了,死了就不能回來了。」大人卻說:「往生、走了、去了。」美國人的D字眼(death、die、dying)會用其他字取代。醫護人員會用「expired(過期)」代替他們無法說出口的「死」字。(我在安寧病房的志工照顧紀錄單上,學了好久才把「expired」學會寫;我是安寧家屬時,護理師會跟我說「到時候」我們會陪妳,這個「到時候」就是病人死時;我也是跟我的親朋好友說「他走了」、「他往生了」。有一次我打電話去電力公司要更改送件人的名字,情急之下我說:「因為他死掉了!」我沒看到對方的表情,在電話筒裡,我可以感覺到那個人的錯愕!

二、生死教育是給健康人打預防針,而不是對臨終病人的!

    最近我經常提倡:端午節應該宣導自殺防治與生命教育!因為有個人在幾千年前想不開,就跳汨羅江自殺,千百年來我們後人有國定假日,大家忙著划龍舟與吃粽子。卻沒人想到:當年如果就有自殺防治宣導,屈原有得到足夠的關心,知道不被國君重用也沒甚麼大不了,我們就不會有端午節。所以溯本清源,自殺防治與生命教育才是端午節的重點以及民俗活動背後的精神意義。

三、許多節日都和生離死別、悲傷關懷與陪伴有關!

1.清明節、二二八紀念日:紀念逝世或死難的先人。

2.情人節(西洋、中國七夕):許多人是因生離死別而沒有情人的悲傷情人節。

3.植樹節(3月12日國父逝世紀念日):為親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以供懷念。

4.母親節、父親節:新生命誕生,我們生命的由來。台灣目前每年都有四萬多個家庭是第一次失去母親(父親)的悲傷母親(父親)節。

5.護士節(5月12日)、醫師節(11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現代人的生老病死都必須在醫護人員照顧之下發生,醫療照顧體系應該進行人性化的改革。

6.重陽(敬老)節:老者多病,老者將死,這是家屬要放在心裡的事實。

  輔導老師最需要接受輔導!

     這篇文章許禮安醫師寫於96年9月16日。文章很棒,大家可以在「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http://tw.myblog.yahoo.com/an0955784748/)找到。

甜甜分享於102年4月24日上課後

arrow
arrow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