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安寧療護臨床心態的現象考察之二---安寧療護的本土化模式(一)(二)

       台灣生死學大師余德慧教授於2012年9月7日仙逝。余老師逝世周年,東華大學舉辦為期兩天(2013年9月7~8日)的研討會→「荒蕪年代的栽種---余德慧教授學術紀念研討會」,這篇文章就是許禮安醫師在研討會發表的演講。一上課禮安醫師讓我們看余德慧老師的追思會投影片以及余老師在署花安寧病房的種種片段……

前言

    這篇論文延續我在民國100年10月1日到台灣大學參加「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的會議報告論文:「對安寧療護臨床心態的現象考察」,變成「對安寧療護臨床心態的現象考察之二---安寧療護的本土化模式」。……

    十年前我寫下這段「後記」:92年10月24日15:10~17:00高雄小港醫院「安寧療護進階課程」,演講題目「打造本土模式的安寧緩和醫療模式」。本篇文章是為這場演講而寫,但確實是多年胡思亂想所產生的一點心得,希望藉此帶來一些刺激與辯論,讓安寧療護的本土化可以得到真正的開展。

    …決定以自己十年前這篇「安寧療護的本土化模式」文章作為骨架,重新思考並改寫細節,紀念恩師余德慧教授多年來的帶領,讓我走在安寧療護的路上一直與眾不同。…

    余德慧教授多年來打破學術規範,指導出許多風格特異的碩博士論文。余老師曾經跟研究生們說:「學術不能一直躲在象牙塔裡面,一定要進行『學術雜交』(產業界稱為『異業結盟』)才能開展出新的道路。」而我這個家醫科與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決議如此奉行余老師給我們的指導與傳承他的精神

               零、思考安寧療護的本土化模式

   在年輕生命的轉彎之處,在絕大多數醫師避之唯恐不及的死亡陰影之中,我從事安寧療護十八年多來,偶爾的欣慰與經常的挫折都只是命運的必然。心裡的困惑卻一直揮之不去,總是在面對所有處置時都如影隨形:既然安寧療護強調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個別差異,我們憑什麼會以為只要根據歐美的經驗,就可以直接對台灣末期病人派上用場?

    換句話說:什麼才是安寧緩和醫療的本土化模式? 我們又該如何打造這樣的本土化模式? 或者,我們該如何打破西醫「崇洋媚外」的全盤移植或殖民模式? 以我的觀點來看,台灣的西醫基本上只是帝國主義西方醫學的殖民地走狗,因為台灣的醫師竟然可以不用自己的語言來執行醫業!據說我「腦後有反骨」屬於天生的反對派,因此所有的原則與規定都可能被我質疑,安寧療護本身「沒有標準答案」的特性,正好被我用來當作護身符。

    因著高雄醫學大學許敏桃教授的推薦,高雄小港醫院簡淑媛督導的邀約,要我在台灣光復五十八周年的前一天(民國92年10月24日)回故鄉高雄演講「打造本土模式的安寧緩和醫療模式」,於是藉機整理思緒寫下文章當講稿。經由我十多年來超過千場以上,在台灣各地有關安寧療護、臨終關懷與生死學的演講當中,所有對於「安寧療護的本土化模式」的思考逐漸形成,轉眼之間十年過後再重新改寫成這篇論文。

    本篇依序區分為四大部分:身體照顧、心理照顧、靈性陪伴、基本人性,每一個大部分又再細分為四小部分。我希望藉由安寧緩和醫療臨床實務的反省檢討,以及對安寧療護臨床心態的現象考察,讓我們看到初次露出線頭的「安寧療護本土化模式」,或許可以藉此交織成一片、甚至是一整套對末期病人而言算是剪裁合身的「泥土化」安寧療護服務。

                    壹、身體照顧

一、症狀控制的本土化

    安寧療護強調第一步是疼痛控制與症狀控制。但是疼痛控制做得再好,頂多只有六十分,因為疼痛控制沒辦法治病救命,病人終究會走向死亡,我們必須進入心理、社會、靈性層面的陪伴,才可以往上加分。

    …不論西醫或中醫、正統或另類,只要可以改善病人症狀的都是好方法。我們結合傳統中醫,會診院內的中醫師,使用中醫與針灸進行症狀控制,此外適當應用艾條薰蒸、穴位按摩,並且製造出「通便茶包」、腫瘤外敷藥膏、紫雲膏紗布(採用中藥紫雲膏收斂傷口的效用,試圖取代西醫慣用的優碘紗布)等,這是中醫可以發展而且有機會超越西醫的部分。

二、另類醫療的迷思

    …姑且不論何者才是正統的醫療體系或旁門左道,所謂「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貓就是好貓」,讓病人覺得有效才是好的醫療。……

    安寧療護服務的對象是末期病人,這群被西醫宣判無效與沒救的病人,請問病人與家屬憑什麼要繼續相信西醫的治療方式? 我們又憑什麼否決任何病人與家屬覺得有效的偏方、秘方、草藥、密醫呢? 或許傳統中醫、民俗醫療與另類醫療在末期病人與家屬眼中,才是此時此刻唯一可以依靠的醫療!

三、音樂治療的真相

    …末期病人需要的也不是歐美有研究成果的音樂治療,他們要聽的或許是鄧麗君、梁祝、歌仔戲、客家山歌、原住民的豐年祭等。我們要的不是音樂真的有治療末期疾病的效果,當病人聽著熟悉或喜愛的音樂,眼神露出光芒、嘴角展現笑容,身體得到放鬆,心靈回歸自在,這樣也就夠了

    可是某些去歐美學習音樂治療的專家,回到台灣還繼續研究貝多芬與莫札特的古典音樂對病人的療效。為何音樂治療專家不去研究台灣的末期病人需要或喜愛何種音樂呢? …

    藝術治療、芳香治療、靈氣護理,長生學、法輪功、大愛手,這些事情的真相都和音樂治療一樣。我不是在推廣,也不想反對這些所謂的另類療法,我反對的是那些要藉此斂財或博得宣傳名聲的人。我更反對的是某些去國外學點皮毛回來就自以為是的專家學者,站在安寧療護尊重「自主權」與「個別差異」的原則下,請記得我們的病人並不是外國人!

四、茶或咖啡---尊重個別差異

    台灣人不吃牛肉,回教徒不吃豬肉,日本人說魚肉和烏魚子應該是素的,我吃素當然不吃所有的肉,人各因某些原因而有所喜好與厭惡。…

    安寧療護既然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個別差異,當然要先問病人:「想喝茶或咖啡?」……我們必須顧及病人身體的照顧需要,而不是單一標準,更不是完全根據老外怎麼說!我們一定可以趕上外國的症狀控制水準,只要勤讀期刊、積極用藥,但是不要忘記:有些症狀(例如疼痛)是極主觀的感覺。當我心情沮喪時自然就會食慾不振,心理的焦慮絕對可以影響身體的痛苦

            貳、心理照顧

一、本土化的心理照顧---「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

    曾有位昏迷而奄奄一息的乳癌末期病人,腫瘤科主治醫師和我們都一致判斷不會超過七天,轉到安寧病房後卻逐漸好轉,清醒而後可以下床,然後請假到處去求神問卜、算命改運,最後出院又過了兩年半四處雲遊的日子,才又回到安寧終於死亡。家屬認為是因為當時有去找算命仙幫病人改名因而改運,才有這樣神奇的效果。

    另一位舌癌末期的大哥同樣去算命改名,算命仙鐵口直斷:「只要過得了農曆七月,就可以遇到貴人。」可惜病人沒這個命,偏偏就是在農曆七月中旬死亡,當然就遇不到貴人而可以扭轉乾坤。

    如果我們把卜卦、算命、改名、改運等都只當作迷信,那就是台灣西化教育的失敗。身為中國人,當現實無路可走,當病無可醫、命救不回,自然就會朝向這些民俗,當成指引方向的明燈。恐龍電影「侏儸紀公園」裡面有句名言:「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當西方的醫療科技告訴病人死路一條,唯有這些本土化的心理照顧,讓病人及家屬的心理有落腳之處,可以有所期待與作為,至死方休。

二、本土化的悲傷關懷---「牽亡和觀落陰是本土化的悲傷關懷」

    我有一位紅粉知己小安,十年前(SARS來的那一年)的八月底死於白血病時才二十八歲,她姊姊認識一位通靈的師父,那位師父在頭七時看見小安在海邊,小安對師父說要來花蓮找我。小安生前最喜歡花蓮的七星潭海邊,雖然住在北部,卻多次來花蓮聽海浪。

    當我告訴護理朋友這個故事時,她們的反應只有兩種:「許醫師,你在編故事齁?」「許醫師,你以為你在演偶像劇喔!」可是當我告訴花蓮一位認識的師父時,她卻說:「許醫師,難怪你的身邊有另外一種味道!」出家人不打誑語,所以我相信這位師父說的是真的。就算所有的人都不相信我說的故事,我寧願相信小安確實已經來到花蓮陪在我身邊,因為唯有如此才可以安慰我那悲傷的心思

    有些家屬在病人死後,會去「牽亡」或「觀落陰」,以解決未了的家務事或心願。如果我們醫護人員以為科學至上,不信這些邪門或認為只是騙局,只相信外國人寫的「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那是自以為高尚,卻從來不曾貼近家屬的悲傷心思,那麼這些悲傷的家屬大可以不要理會這種缺乏人性的專業人員,而且其實「牽亡」或「觀落陰」正是本土化悲傷關懷儀式的其中一種

三、接納民俗療法

    每個小兒科護理人員都曾經覺得:那些父母親帶著高燒不退小孩去收驚是迷信與無知的行為;等到自己當了媽媽,遇到小孩高燒不退,當然還是會帶去給人家收驚。有位心蓮病房的護理人員曾經對我說:「受驚真的有效耶!我的小孩帶去收驚之後一星期就退燒了。」但是醫護人員應該都知道:九成的發燒就算沒有治療,都會在一週內自然痊癒。

    俗話說:「也要人,也要神。」當小孩高燒不退,大人一定會帶小孩去看醫生,但是假如仍然不退燒,這時就必須採用民俗療法來雙管齊下,因為該做的都做了,大人接下來就只能耐心等待小孩退燒。所以收驚其實真的有效,但不是治療「小孩得驚」,收驚真正的作用其實是「收大人得驚」,也就是對大人進行心理照顧。

    過去我們的教育把這些民俗「污名化」為「迷信」,卻不去探究其根本效應,我認為這才是教育失敗。收驚、斬皮蛇、求藥籤、吃香灰、戴香符、過火、蓋紅印、祭解、放生,這些我們以為是無知或迷信的民俗療法,曾經安慰了多少父母親的憂慮心情。我們何時才肯放下身段去瞭解並接納這些民俗?

四、信心治療法

    記得上述那位舌癌末期的大哥,起先西醫說要開刀切舌頭,他就跑掉了,等過了一年半再回到西醫這裡,已經無藥可救。當他的舌頭爛得一塌糊塗,有位江湖郎中對他太太說:「你先生的舌頭爛掉表示快要好了,因為舊的舌頭爛了,就會再長新的舌頭出來。」你可曾聽過哪種動物的舌頭爛了還會再長新的舌頭? 而他的太太卻深信不疑。

    當時我們很想去控告這個可惡的江湖郎中,同時覺得怎麼會有這麼笨、這麼好騙、這麼容易受騙上當的家屬,可是當我們再仔細想:當你掉落海裡,就算漂過來的只是一根稻草,明知道一點用處都沒有,你可能也會死命的抓住。因此,當全世界的醫生都對她說先生沒救了,她也只能相信那是唯一的希望。

    你說那江湖郎中害人匪淺,他其實給病人家屬的是心理照顧,稍有理智的人都會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保證。就像許多人會去買樂透,希望那極不可能的好運就落在自己身上一樣。其實所有的心理照顧都只是「信心治療法」!

            叁、靈性陪伴

一、注定是要下地獄---「平」信徒或「虔」信徒?

    台灣的老百姓相信什麼?我們的安寧療護「宗教師」知道多少內容與意義?很多人誤以為有宗教信仰的末期病人比較不怕死,一方面是太看得起這些「平」信徒,另方面則是瞧不起民俗信仰,不把民俗信仰當成一種宗教。根據余老師(余德慧教授)的說法:「平」信徒是一般「拜拜求保佑」的,「虔」信徒才是虔誠信靠的宗教者。

    有位深信民俗信仰的阿公,當他住進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志工師姊對他說:「你臨終時會看到菩薩來接引。」阿公很篤定的回答:「像我這款的哪有可能菩薩來接引?當然嘛是牛頭馬面來帶路。(台語)」民俗信仰讓他相信所有人都要去地獄見閻羅王,而且當然要有牛頭馬面來帶路,生命與死亡的劇本既然是這樣寫的,當然就沒有害怕與擔憂,阿公的神情非常自在安詳,勝過眾多自以為有宗教信仰的末期病人。

二、深入瞭解民俗信仰---「乩童」也是「宗教師」!

    台灣的基督教徒加天主教信徒還不到百分之三,寫佛教徒的超過五成,但真正佔絕大多數的民眾其實是民俗信仰者。因此只靠「宗教師」就想做好「靈性照顧」,那是自欺欺人。我們的善良老百姓看到佛教師父多半都會恭敬對待,而有些佛教師父會誤以為:病人經過他們的佛法開示就可以提昇靈性的評分。

    有位混跡黑白兩道的大哥病人,健康時他一直都在關帝廟裡服務信眾,為人海派不拘小節,得到癌症末期時很不甘願,大哥說:「我又沒有做什麼壞事,為什麼會癌症末期?」 住進安寧病房時非常暴躁不安定,後來我們讓他請假回去關帝廟,廟祝在乩童扶鸞時傳關帝君聖旨說:「你是我的好弟子,所以我要收回來身邊隨侍。」

    這位大哥從此心情篤定,因為他知道事已天定不可違令。看來我們不只要認識宗教,還要深入瞭解民俗信仰。請問這個時候誰是這位大哥的「宗教師」呢?就是乩童,「乩童」也是宗教師。我認為:站在「安寧療護尊重自主權與個別差異」的標準,我們必須重新檢討看待民俗信仰的態度。

三、隨病人病情而位移---宗教儀式有時變成保護傘

    宗教儀式與真正的宗教信仰是有一段距離的,有些人會把宗教儀式當作「保護傘」。例如有位乳癌合併骨轉移的師姐,因為學佛多年,住院時把自己的病房佈置成佛堂,每天念佛四小時以上。她對於母親早年的某些行為一直不諒解,要求志工協助去開導她母親,我們深入瞭解才發現其實是她需要被開導。

    這位師姐其實是因為相信「念佛十萬聲,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於是努力念佛,但是更努力計算次數。但是,假如把念佛次數當做交換條件或是購買通行證的費用,這樣的信仰就變成商業行為。就像西方歐洲當年曾經盛行宗教「贖罪卷」,有錢人只要花錢買贖罪卷就可以贖掉所有罪惡直接上天堂。

    阿昌班長是口腔癌末期的虔誠佛教徒,當一次疑似病危臨終時,念佛機助念聲不斷,兩三天後神奇的又清醒過來,他只記得當時身心輕鬆,唯一不滿意的是念佛的聲音太吵了!乳癌末期的君姐原是虔誠的基督徒,住院常有教友來探視並一起禱告,後來病情變化,她開始不要教友來看,來的則被她質問:你們信仰的到底是什麼?

    當病人還在社會期,腦袋(心智)盤算某些宗教儀式是可以抓取作為保護及交換條件,例如相信念佛越虔誠保證去西方極樂世界。等到落入「病沉期」或真正病危時才發現念佛太吵了,而虔誠的基督徒卻開始質問教友們。隨著病人病情的變化,宗教有不同的呈現方式,我們的「靈性陪伴」當然必須跟著位移

四、自以為是「靈性照顧」

    我寫了一篇「靈性照顧與靈性陪伴的探討」,提出目前台灣的安寧療護體系中,有關靈性照顧的某些迷失,並且希望正名為「靈性陪伴」。我提到有些專業人士自以為是在做「靈性照顧」:讓自己以為本身具有的高尚靈性,來照顧被他們誤以為是靈性較為低下的病人。

    事實相反,病人的靈性層次通常高深莫測,身體的崩壞正好是靈性開顯的時機。我們健康的人其實都在社會打滾,沒幾個會經常出現靈性時刻。如果我們自身不加強靈性修煉,卻妄想對病人進行靈性照顧,或者學了一些宗教儀式的皮毛,就覺得自身功力高強或靈性充滿,那是會被識者所笑的。

    末期病人因為身體崩毀而靈性自然開顯,其實是末期病人在對我們進行靈性照顧。健康的陪伴者想要對末期病人進行靈性陪伴,必須自身先開始靈性修練

            肆、基本人性

一、生病以後都成凡人---認清「基本人性」才能貼心陪伴

    每個人身體還算健康的時候,都有他的社會地位,不論他是什麼階級與身分,不管他有多少功名利祿、孝子賢孫,一旦生病以後都會變成凡人,所有的基本人性都一定會出現,所需要的親情與照顧都是必然,所有絕望失落的心情與期待奇蹟的念頭也都一樣。我們必須先看到「人」的本質,而不是只看到身分和外表。

    我常說:「…按照生物本能傳宗接代的需求,『孝順父母』不是基本人性,『孝順子女』才是基本人性。」因此在醫院常看到:當年輕子女生病,父母一定請假陪同看病;當年老父母生病,卻是外勞陪同看病,而就算有子女陪來,子女對父母的病況是一問三不知。我們必須先認清並且接納這些基本人性,才有辦法不帶批評的去陪伴末期病人與家屬

    之外,台灣在「病情告知」的程序,是先告訴家屬,然後由家屬決定能不能告訴病人。美國恰好相反,要先告知病人,病人有完全的自主權與絕對的隱私權,可以要求醫護人員不能告訴家屬。以台灣的民情而言,這種兩極化的差異方式其實都不太適當。

    我寫了一篇「病情世界分析之二:活在關係之中」,談的就是本土化的病情告知模式。我們的個人是被包含在家庭之中,個人的醫療決定被當成家庭事務,所以不是單獨個人可以決定,必須調適各種家庭互動模式,以家庭為單位來進行病情的溝通

二、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科技要有人性,需使用者有人性

    同樣的視訊電話,可以在SARS期間被政府當成監視居家隔離者的工具,卻讓那些死於SARS的病人與他們的親人見不到最後一面。但也可以被安寧病房拿來借給家屬,當彼此打電話時,就成了病人與遠方家屬見面的溫馨時光。所以高科技想要有高度人性化的使用,必須要看使用者有沒有人性。

    症狀控制不一定只能吃藥打針,只要病人覺得有效,不論是針灸、按摩、音樂、書法、書畫,即使有些方法只是轉移病人的注意力。有些家屬照顧病人的一點巧思,算是本土創意,就可以讓病人過得更有品質。

    末期病人和家屬所需要的不是高科技、機械化與機構化的收容照顧,而是人性化的對待與陪伴。安寧病房不是看硬體來進行醫療軍備競賽,而是硬體背後軟體設計的用心。我們不只是需要在醫學中心當中設立一個人性化照顧的安寧病房,我們更需要的是:所有醫院的所有病房都能比照安寧病房,進行醫療照護體系的人性化改革!

三、活著必然會有痛苦

    我承認:安寧療護未必能減輕末期病人的痛苦!以我的經驗,只能解決九成的身體痛苦,還有約半數的心理、靈性痛苦是旁人無法解決的。但我不同意:最能減輕的方式只有安樂死。這只是解決人,根本是避重就輕或捨本逐末!避開難以解決的痛苦,乾脆把人直接解決掉。但是別忘了還有「未亡人」獨留人世間受苦。

    人世間苦樂相伴而生,活在人間本身就是一種苦,佛教稱此世間為「娑婆世界」,其意就是充滿痛苦但仍堪以忍受的世界,因此佛教徒希望能「離苦得樂」。有些末期病人與家屬問我:「人生為何如此痛苦?」我有時開玩笑回答:「你出生的時候不是早就知道了,不然你為什麼會哭著出來?」如果世間只有快樂而沒有任何痛苦,那我們都應該要笑著被生出來。

    我從事安寧療護十八年,才稍微理解到:身體的痛苦正是靈性開展的起點!如果身體全然無恙,人通常會活得有如行屍走肉,忘記靈性的所在。因為身體有無法解除的痛苦,於是靈性有了起點,生命有了新的出路。人類憑什麼妄想把上天賜予的房子(生命)毁掉,然後說這是最好的辦法?

    安寧病房曾有一位胰臟癌末期的修女住院,每天對我們醫護人員進行「靈性照顧」。她曾經有一段時間堅持不肯打止痛針,因為她說:「痛苦是上帝給我的試煉!」人的行事必定有老天爺的某種旨意,為什麼想要逆天行事?「上帝每關掉一扇門,必會開啟另一扇窗」。痛苦當中有大自然的美意!

四、死亡才是必然命運

    余老師(余德慧教授)推薦的《好走》一書,提出最重要的論點是:「死亡是安全的」而且「一千萬人就有一千萬種死法」(我的用語是:「每個人自成一種死法」)!大自然的運轉可能有它的基本設計,就算設計師(最高主宰)始終不現身,我們知道死亡是任何生物無法改變的必然終點,宗教則將之解釋為另一個起點。

    在安寧療護領域,我們要問:「誰需要臨終關懷?」有人回答:「臨終者須要。」再請問:「誰是臨終者?」天災人禍如:台灣921地震、美國911恐怖攻擊、日本311地震海嘯,當中有數千到數萬的罹難者,在事件發生的前一天都還活得好好的,有誰知道自己隔天就需要臨終關懷?真相是:所有的健康者隨時可能變成臨終者,因此,所有人都需要臨終關懷

    既然死亡才是必然的命運,而且必須是單獨面對的,沒有人會陪我們一起走上黃泉之路。當我們在照顧末期病人的同時,或許都該回頭想想自身,病人需要的服務可能也就是我們將來想要的,如果現在我們不提供,將來我們自己可能也得不到,這就是我的「現世報」與我們身為人的「共命」!

參考文獻

一、許禮安的安寧療護相關著作。有13本。

二、許禮安的安寧療護相關論文。有18篇。

      這篇上課講義可在許禮安醫師的部落格和臉書找到。我把網址寫在下面,謝謝!

部落格:隨意窩Xuite日誌「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

http://blog.xuite.net/an0955784748/twblog

臉書「許禮安」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08898048

 

    先來看我朋友傳來的一個笑話吧:

「嫌犯」

課堂上老師進行聽寫測驗,小明坐在老師前面第一個位置。

老師讀:「嫌犯」。

小明立刻在考試簿寫上「鹹飯」。

老師不小心瞄到小明的簿子,但又不忍讓他難堪,就提高音量:「嫌疑犯!」

只見小明遲疑一秒,似有頓悟提筆將「鹹飯」改成「鹹魚飯」。

老師在瞄完後差點暈倒,於是提高音量說,是「犯人的嫌疑犯!」

小明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再加上三個字: 「飯冷的鹹魚飯」,因為小明聽媽媽說過,用隔夜冷飯炒出來的比較好吃。

老師再瞄完後,又更提高音量說,是「殺人的嫌疑犯!」

小明聽了,就改成: 「蝦仁的鹹魚飯」,因為小明有吃過海鮮炒飯。

老師再也忍不住了,用翻白的眼神對著小明:我說是「有一位嫌疑犯!」

小明用顫抖的筆跡慢慢寫下「魷魚味鹹魚飯」。

老師只好走到他身邊,然後手按小明的肩膀說:是那種「罪大惡極要死的嫌疑犯。」

小明怯怯地塗掉先前所寫,然後改成「嘴大餓極要食的鹹魚飯」。

老師……

 

(我邊打字邊笑,笑到快抽筋! 也一直想到陸游的「臥春」詩,被有鄉音的老師念出後,學生竟然聽寫成「我蠢」的網路笑話。當時的我正坐在電腦前吃午飯,飯粒噴滿電腦和鍵盤上!!!

    鄉音濃重的國文老師,為學生們朗讀一首題為「臥春」的陸游古詩,要大家抄在筆記本上:

              《臥春》

暗梅幽聞花,臥枝傷恨底,遙聞臥似水,

易透達春綠。岸似綠,岸似透綠,岸似透黛綠。

 

沒想到,有一位同學的筆記本裡竟是這樣寫的:

              《我蠢》

俺沒有文化,我智商很低,要問我是誰,

一頭大蠢驢。俺是驢,俺是頭驢,俺是頭呆驢。)

 

如 此,安 好…

    我一直相信釋迦牟尼說的一句話: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麼”。所以我也相信:“無論我走到哪裡,那都是我該去的地方,經歷一些我該經歷的事,遇見我該遇見的人”。

    昨天,是一道風景,看見了,模糊了;時間是一個過客,記住了,遺忘了;生活是一個漏斗,得到了,失去了;世上沒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煙。

    看清一個人又何必去揭穿;討厭一個人又何必去翻臉

活著,總有看不慣的人,就如別人看不慣我們。人的成熟不是年齡,而是懂得了放棄,學會了圓融,知道了不爭。有些苦衷不言痛,不是沒感覺,而是知道說與不說都一樣;那些暗傷,不是不在乎,而是懂得了慢慢修復。

    如果生活是一杯水,那麼痛苦就是掉落杯中的灰塵

沒有誰的生活始終充滿幸福快樂,總有一些痛苦會折磨我們的心靈。我們可以選擇讓心靜下來,慢慢沉澱那些痛苦。如果總是不斷地去攪和,痛苦就會充滿我們的生活。所以,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人生,哪能事事如意;生活,哪能樣樣順心

不和小人較真,因為不值得;不和社會較真,因為較不起;不和自己較真,因為傷不起;不和往事較真,因為沒價值;不和現實較真,因為要繼續。因為善良,所以寬容;因為責任,所以承擔;因為某種理由,所以願意妥協。因為看輕,所以快樂;因為看淡,所以幸福。

    不要帶給自己煩惱,也不要帶給別人困惱

對自己好,就要用心;對別人好,就要關心。看別人,煩惱起;看自己,智慧生。體諒別人,就會做人;清楚自己,就會做事。人經不起考驗,故不要輕易考驗於人。走入人心很難,走入己心更難。心未定,故一切不定;若確定,則當下就定。心靜則智生,心亂則愚起。

  我選擇善良,不是我軟弱,因為我明白,因果不空,善惡終有報應;

  我選擇寬容,不是我怯懦,因為我明白,寬容了他人,就是寬容自己;

  我選擇糊塗,不是我真糊塗,因為我明白,有些東西爭不來,有些不爭也會來;

  我選擇平淡生活,不是我不奢望繁華,因為我明白,功名利祿皆浮雲,耐得住寂寞才能昇華自己。

 

        甜甜 完成於104年4月15日上課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甜甜夫人 的頭像
    甜甜夫人

    甜甜夫人的部落格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