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志工的再學習
下午到基金會學習,看影片學安寧療護。第二講,主題是「生命的再學習---安寧志工」。課程內容有五大部分:
一、安寧療護志工(義工)服務須知:(一)尊重生命 (二)忌諱與禁忌。
二、安寧療護工作人員的心理建設:1.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2.事情由己做,話語隨人講說! 3.但盡一己心力,溫和堅定、細水長流。 4.千萬別自我設限,天下沒有什麼不可能。 5.護理人員是安寧家族的寶貝和主力。 6.安寧人的基本特性:對人的關心、對事的好奇、好學求知的動機,是外顯的個性,溫柔的本心應是基本的內在需求。 7.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只要我們彼此相愛,並記得我們有過的愛的感覺,我們就雖死猶存」。
三、安寧療護工作人員的人格特質:1.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以及醫療的極限。 2.照顧(care)生病的「人」,而不是只照顧生人的「病」。 3.眾生平等,尊重生命,寧可雪中送炭,切勿錦上添花。 4.不自大,不自以為是,能接受別人的意見,能自我反省。 5.愛心、耐心、好奇心、本心。 6.自身或至親曾與重大疾病或死亡交過手。 7.學習西醫以外的方法,不以醫療身份傳教。 8.可以示弱,可以哭泣,可以無能為力,仍有七情六慾。 9.女媧補天的精神,愚公移山的毅力。 10.看得開名利權勢,放得下地位身段。 11.把事情做「好」,而不只是把事情做「完」而已。
12.安寧臉(Hospice face)的迷思。
四、佛教徒進行臨終關懷的注意事項:
1.請不要告訴病人說:「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不痛、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甚至,念阿彌陀佛就會好起來。」
2.請不要主動對病人與家屬提到「業障」這個詞。
3.看到家屬在難過時,請不要安慰他們說:「人總是會死的!」或是「人死不能復生」之類的話。
4.請不要勸病人和家屬說:「要看得開、放得下!」
5.我很怕有些治療後康復的癌症病友來當志工時,會勸病人說:「你如果像我這樣努力,你就會成功。」
6.請勿「助念後往生者面帶笑容,就誇念佛功德。助念後往生者面露兇相,就怪對方業障太重!」
7.當病人往生時,不可以強迫家屬不能哭,只能勸他們到外面哭完,情緒宣洩後再進來。
8.不要試圖對病人傳教或說教,病人可能比我們的道行更高深莫測。
五、如何陪伴臨終病人與家屬:
1.為什麼一定要說什麼或做什麼呢?難道就不能什麼話都不說、什麼事都不做嗎?
2.為什麼一定要有標準答案?難道你交朋友要事先套好應對的詞句或完全按照一套劇本演出嗎?
3.可不可以在對別人說話或為別人做事之前,先想一想自己的出發點以及是否有真心誠意?
4.我只能教大家:請閉上嘴巴、打開雙耳、擦亮心眼,安靜地坐在旁邊,等候病人(生命導師)是否願意開口或動作來為我們指點迷津?
因為我是安寧志工,所以我特別看仔細,看看前輩們是如何在安寧病房做陪伴!老師播放的是蓮花基金會「最後的禮物」第二集---《生命的再學習---安寧志工》。我看到一個個謙卑的前輩志工,身段放得好柔軟;也看到有家屬傳承安寧志工的精神去安寧病房當志工。而這裡的安寧病房給人有人性化、溫暖的感覺。
片中讓我知道安寧團隊中,「師」字輩的醫師、護理師、宗教師、治療師等,總會讓病人有距離感,雖然他們都很專業;但是志工可以扮演當潤滑劑,跟病人可以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可以開始做溝通。我也學習到我們用「時間」去做陪伴,雖然沒有幫到病人的病痛,卻可以學到許多病人用生命教你的東西,這可要用心去學才會學到的。例如,當生命已走到盡頭時,你什麼都無能為力了,你就是要靠別人的幫忙,才能做你平日「習以為常」的事,此時,你就是要放開,讓人來幫你,包括:洗澡、翻身和包尿布;病人會用「喟嘆式呼吸」來告訴你,他即將要離開這世界了,家屬就要把握每一相處時刻;病人的死亡,讓我學習到:因為有死亡,我們才要珍惜活著的每一時刻。
接著老師播放安寧照顧基金會製作的「向晚有晴天」。劇中是描述一位肺癌復發的病人,已有移轉到肝和骨頭了,他接受安寧病房團隊的照顧,讓他可以做到人生四道:道謝、道愛、道歉、道別,讓家屬和他可以「生死兩相安」。他的女兒感念安寧病房對她家人的好、關懷,所以要來安寧病房奉獻自己的專長---音樂。主持人說安樂死是用加工來結束生命,而安寧病房是尊重生命,順其自然。還說到安寧病房的精神就是西西里•桑德絲女士所說的:「你是重要的,因為你是你。即使活到最後一刻,你仍然是那麼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然逝去。但也會盡一切努力,讓你活到最後一刻。」安寧療護是集眾人的「全隊」照顧,是全人、全家、全隊、全程的照顧。
還有一些時間,老師把上星期沒看完的光碟,繼續再播四之三---誰能聽見我的心聲。我們要學會尊重病人,尊重自己的親人。
甜甜 寫於101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