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靈 醫療藝術1          心靈醫療藝術2

101年[安寧藝術健康人生]讀書會,要讀10本書,這是第 10本. 

   閱讀《心靈•醫療•藝術》心得

    吳介禎/著   藝術家2005年05月 初版

這本《心靈•醫療•藝術》全書有159頁,除了第4、5、6和156頁以外,每頁都有照片和圖片,顏色鮮豔,我喜歡。我想它們是放在醫院做「空間景觀」和「公共藝術」的擺置,本來就是要讓人賞心悅目的。這本書有:

序:人人都是公共藝術家(編輯部)

楔子:無言的治療師(危芷芬)

第1章  前言

第2章  醫療空間與藝術治療

第3章  醫療院所空間裡的公共藝術

第4章  結語:藝術介入治療

本書封面上套著書腰,是三位推薦者用「以藝術療傷的秘密花園」為主題推薦,有:邱文達(萬芳醫院院長)說:「美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而醫學旨在維護健康與生命的尊嚴,醫學與藝術的結合,使醫院冰冷的空間轉化為充滿了執著與熱情的生命藝術館。」另外危芷芬(心理學博士)說:「藝術為環境所帶來的氣氛轉變,讓病人可以在無言的治療中,癒合身體與心靈的創傷,迎向另一個新的起點。」第三位是吳介祥(南華大學美藝所助理教授)說:「醫院裡最迫切需要的是維護生命自主與尊嚴,而不是以理想主義的批判態度傲慢地介入。公共藝術因此在不平凡的任務中激發出不平凡的交流介面。」

由藝術家編輯部所寫的序---《人人都是公共藝術家》,寫著:1965年,德國前衛藝術家約瑟夫•波依斯已建構「擴大藝術」之概念,曾提出「每個人都是藝術家」;而今天的「公共藝術」就是打破了不同藝術形式間的藩籬,在藝術家創作前後,注重民眾參與,歡迎人人投入公共藝術的建構過程,期盼美好作品呈現在你我日常生活的空間環境。(p.4)

由中原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危芷芬寫的《楔子:無言的治療師》,說:當醫療環境能夠提供正常生活的元素,其功能等同於為病人進行心理治療。任何形式的藝術創作,都能夠讓病人的心靈暫時脫離被禁錮在醫療環境的軀體,奔向不受病痛束縛的想像空間。…有趣的是,環境所帶來的氣氛轉變,未必為當事人所自知。當逛街的人聞到咖啡或麵包的香氣時,他們變得更樂於助人,儘管他們並不知道香味引發了愉悅的心情。…同樣地,病人本身未必意識到藝術作品在他們身上所產生的種種療效,那怕只是片刻遺忘身在醫院的事實,但是他們卻能夠從這些無言的治療中,癒合身體與心靈的創傷,迎向另一個新的起點。(p.6)

第1章「前言」說:不同於其他公共藝術作品「美化環境」的目標,藝術對醫療機構的介入,讓醫療機構的氛圍產生變質。

在國外,兒童醫院是藝術進駐醫療機構的開始,由於病童無法以精確的語言傳達疾病帶來的痛苦,藝術創作成了取代醫療人員與病童溝通的有效工具,也使傳統醫療機構以收藏為主的公共藝術計畫,轉形為以參與為主的藝術治療,駐院藝術家也成了最新的創作趨勢。(p.7)

翻開它的第一頁(p.8)有一首乳癌病人寫的詩,和一大朵在洛杉磯聖約翰醫學中心圍牆上的向日葵(p.9),令我振奮。此外作者用8頁(p.12~19)共11張照片來介紹洛杉磯兒童醫院的公共藝術裝置,包括以大型積木做的醫院招牌。

《死亡的面紗》---乳癌病人Z寫:

夜晚如此凶惡,

入睡是不可能的。

疼痛與驚恐如鬼魅糾纏著我。

在死寂的黑暗裡,

只剩我自己與無可形容的孤獨相擁,

一切都因此顯得極不真實。

即使是一個光明的白天都無法驅散這令人屈服的幽暗,

即使是一個熱鬧的週末上午都不敵此刻侵蝕人心的沉默。

偶爾,一個分散我痛苦的片刻會提醒我,

面紗的另一邊還有不同一個世界,

一個被祝福的藝術天地。」(p.8)

第2章「醫療空間與藝術治療」:愈來愈多研究發現,合適的藝術品可以強化病人的社會支持感、穩定病人情緒。研究人員強調,醫療空間的藝術作品選擇以降低病人的壓力為目標,而非以藝評人的眼光為標準。(p.21)

一項針對已經出院的病人所做的繪畫研究發現,不論種族差異,病人都較偏好描寫地景、田園風光或花朵的畫作,他們也喜歡表情愉快的臉孔或表達關心的人物,或者置身自然景觀裡、心情輕鬆的人物。此外,病人或家屬在大型醫院空間中,容易失去方向感而迷路,大型藝術作品具有方向指引功能,可以強化病人的掌控感,降低在陌生空間中所承受的壓力。(p.23)

第3章「醫療院所空間裡的公共藝術」。有20小節,描述世界各地許多醫療院所中所出現的公共藝術作品,以及產生這些公共藝術品的緣由及故事,讀來令人窩心又溫暖。「公共藝術」在醫療院所中出現,確實比設置在任何其他地方有更多意義。

第1節《老兵不死》,第2節《描寫希望的面孔》,第3節《彩虹的律動》,第4節《設計可以治療》,第5節《銜往接來》,第6節《四季如畫》,第7節《四海一家》,第8節《倫敦的天空》,第9節《生命的線條》,第10節《療癒花園》,第11節《小扶手、大學問》,第12節《藥廠贊助》,第13節《戰火巴格達》,第14節《活在可能之中》,第15節《醫院森林》,第16節《是藝術也是指標》,第17節《浮潛到海洋世界裡》,第18節《醫院工地圍籬藝術》,第19節《最美好的醫治》,第20節《萬藝競芳》。在這些少至2頁,多至15頁的介紹圖文中,每個故事都精采,誠如作者說的「讀來窩心又溫暖」。在此,我要分享第12、15、19節。

第12節《藥廠贊助》。作者介紹說:「位於紐約曼哈頓的私立史隆凱特林癌症紀念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於1999年開設了一個大型癌症門診中心,這個以洛克斐勒家族成員為名的癌症門診,擁有全世界最金碧輝煌的裝潢與藝術品陳設。」(p.79)再仔細看下去,原來全球第四大製藥集團必治妥施貴保,是它的股東,且必治妥施貴保歷屆總裁都是它的董事;而它的大靠山洛克斐勒家族,不僅擁有龐大的石油王國,也擁有幾可操縱全球製藥市場的製藥帝國。

他又說:「私立史隆凱特林癌症紀念中心裡這些作品,同樣是由克里夫•卡爾頓(Cliff Garten)與他的團隊所製作(第11節《小扶手、大學問》裡的醫院走廊扶手,也是擁有景觀建築與藝術雙料碩士學位的克里夫•卡爾頓與他的團隊所製作),但它們如果放在豪華度假村會很正常,在一個醫院裡出現,它們的貴氣就有一點令人眼花撩亂了。」(p.80)我就是喜歡它的貴氣

作者用15頁(p.79~93)的圖文來介紹它,每個造型都有它的美。我最喜歡的是81頁「日式風格的燙金畫」。另一個我要分享的原因之一是,蘇珊•桑塔格曾在這裡做過骨髓移植。我看過她兒子大衛•瑞夫寫的《泅泳於死亡之海》,所以看到這間癌症紀念中心,腦海就想像這位「知識界的女英雄」在這裡穿越、泅泳。我沒到過這裡,也不認識桑塔格,不過我對這間癌症紀念中心的感覺是很親切的。我就是喜歡它的雍容華貴!

  第15節《醫院森林》。我喜歡它的原因是,它呈現一片綠意盎然的熱帶森林,色彩鮮豔,有許多野生動物來陪伴,會讓來兒童醫院的人,充滿歡喜和驚喜,我們看到動物,不都會說:「好可愛喔!」

    《醫院森林》的故事主角是辛希雅•簡楚里(Cynthia Gentry),她的畫室就是醫院。1995年,辛希雅自告奮勇要幫醫院創作,位於喬治亞亞特蘭大市中心的休斯思伯丁兒童醫院(Hughes Spalding Children's Hospital),則是第一所受惠於她多采多姿作品的醫院。

    作者用10頁(p.114~123)的圖文來介紹它。這裡有:美洲豹、犀鳥、綠咬鵑、樹袋鼠、老虎、紅眼樹蛙、藍蝴蝶、猴狨、水獺與海豚、愛情鳥、人猿、金剛鸚鵡等,再配上植物,就是一座熱鬧的熱帶森林了。在第114頁,有一隻爬在護理站佈告上的美洲豹,佈告第一條寫著:「在本院病人會獲得充分的尊重。」眞好!

    1999年,辛希雅與依格雷斯頓兒童醫院癌症中心的生命科學家米亞•布瑞瓦一起為骨髓移植病童創作了一本圖畫書《傑米的旅程》,讓病童知道他們將會經歷什麼,也才能疏解他們面對未來複雜療程的恐懼。不只是以生動、亮麗的圖案來鼓勵病人,辛希雅的作品有許多是知識性、教育性的,因為對病人與家屬而言,一無所知才是最大的憂懼

  第19節《最美好的醫治》。四十年前,約翰•菲特(John W.D. Feight)從大學廣告系畢業後,往返紐約亞特蘭大之間,從事廣告與行銷工作長達20年。由於祖父是鄉下行醫的小鎮醫生,約翰總是被教導要盡可能的幫助人。

1975年,約翰義務為亞特蘭大的北方醫院作畫,讓他深深感受藝術在醫療空間中的力量。1984年他放棄廣告工作,在亞特蘭大成立了「醫院藝術基金會」,專職致力於醫院藝術。他放棄高薪,投入醫療藝術,是因為醫院是人們歷經生、老、病、死的場所,但在醫院中除了科技與醫療之外,能提供給病人最大的支持與信心的,是空間氛圍中可感受的熱情。所以他成立的「醫院藝術基金會」宗旨是:提供為病痛所苦的人安慰與希望,而其最遠大的目標,是要讓全世界的醫院都成為最美好的醫治場所

多年來「醫院藝術基金會」透過「繪畫市集」(Paint Fest)的活動,不但讓病人感到有所寄託,讓醫療人員得到支持,也讓社會大眾都看到這樣活動的成果與可能性。一位病人寫道:「這禮拜當我為我的疾病痛苦掙扎時,想到即將來臨的繪畫市集,心裡就感到寬慰許多。」一位醫師在參加了繪畫市集後感動地表示:「約翰讓醫院的氣氛完全不同了,病人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都漸入佳境,我真的相信藝術可以是治療的一部分。」

約翰•菲特推動醫院藝術的成就讓他獲得許多獎項,也得到許多城市的榮譽市民殊榮。但今年六十五歲的他正在和前列腺癌搏鬥,作者說在本書完稿之際,他正在接受總共35次的放療。然而他在全世界穿梭奔波的腳步不曾稍歇,下一站他要到日本東京都的巴斯特醫學中心(Luis Pasteur Medical Center)說明繪畫市集的舉辦方法,並為當地的一所癌症中心繪畫。他也計畫登上富士山頂,希望做為他戰勝癌魔的慶祝。在為病人及醫院奉獻了二十多年,約翰卻要被生命的無常所試鍊,然而他的愛、熱情與信念讓他無懼無罣,因為他還是要帶給其他病人最美好的醫治

作者用8頁(p.142~149)的圖文來介紹它,讓我最震撼的是143頁的照片,和這本書的封面一樣的圖。一位生病的孩子和義工在討論她的創作,我看到她的頭頂上有一串電線包裹在裡面,她卻可以悠然地畫畫,可見繪畫市集的美好力量!

  第4章「結語:藝術介入治療」:除了藝術家之外,病人與醫療人員都是創作的主體,藝術治療也成為醫療空間公共藝術計畫的主題。對許多不論是為身體疾病或精神疾病所苦的人而言,藝術表現補充了言語所不能表達的感受與情緒。當面對不可回復的疾病,如阿茲海默、帕金森、癌症或硬化症等疾病時,病人的自主性會愈來越愈低,行動力會愈來愈弱,表達能力也會愈來愈惡化。但是對於病人與他們的家屬,藝術創作是可以轉化彼此痛苦、壓力,並且維護尊嚴的方法。(p.156)

在藝術家、心理學家、醫療人員、病人與家屬的共同努力下,醫療機構的藝術計畫直視生命的內涵。不論身體的疾病是否可逆轉,藝術創作提供了心靈重新出發的珍貴機會。而對於許多臨終病人而言,藝術成了他們最美麗動人的遺言。(p.159)

在158到159頁中的圖片是介紹台大腫瘤治療中心,我好喜歡它。這是台大醫學院的腫瘤科主任賴明坤有見於腫瘤病患的心情,特別以明亮又鮮豔的大幅現代「花」的攝影作品,來鼓舞病患的心情。美麗的藝術作品讓原本冰冷的治療中心,增添了許多溫暖的氣息

最後我用作者在「前言」中說的一段話做結語:「雖然截至目前為止,藝術創作對醫療空間的形塑、對病人或醫療人員的影響,或者專業藝術治療對治療所可能產生的效果都還沒有定論,但只要還有人會被一幅壁畫所感動、痛苦會因為一件雕塑而稍有減輕、在一個裝置作品前能盡情流淚,或得以在一個庭院內釋懷痛哭,醫院中的藝術就會一直創作下去。」(p.11)

這本書很值得大家去珍藏。看了有許多的啟發和心情溫暖,視覺也很享受。

    甜甜寫於101年12月23日

arrow
arrow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