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的身體功能與照顧

    午飯後在沙發小憩一下,好睡,真舒服! 手腳慢吞,到教室有點遲到,老師已經在開講了。今天上照顧者的身心靈成長第五講---銀髮族的身體功能與照顧。

    進入主題前老師給我們看兩個投影片。一是「人生的杯具」,3歲以前(小時候)是拿「奶瓶」,4~22歲(正值青少年)是喝「飲料」,23~50歲是執「酒杯」(出社會要應酬嘛),51~70歲是握「老人茶」杯,71歲以後,人生的杯具就是吊「點滴」囉!第二個投影片是「以一百歲的心情來過日子」,圖文並茂,主要是說我們要以寬容、慈悲的心來對待別人。

(人生來這世上只是過客,有開闊的胸襟,就會有快樂的人生。這也是我一直在學習的,努力學習的處世態度。)

      壹、老人醫學與老人照護簡介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李世代醫師)

一、前言

    年輕人的醫療照護不出於門診、住院、緊急病況以及其他前後之接續醫療保健服務。老年人的照護則複雜得多。

    老年人在健康上所呈現於外的病訴往往低報或低估,疾病病癥的表現往往不很典型,健康病史或以往之健康相關經歷久長,又因年紀增常帶來一些官能老化衰退及歧異性,增加醫療照護上的複雜性。

    除了死亡,老年人也較容易暴露於殘障之風險疾病果。疾病也常非單獨存在而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共患病情(co-morbidity);醫療照護設施之利用,日常生活之 照護協助與需要之評估等,種種在老年人照護之特色,顯示其為一般傳統之醫療院所難以涵蓋。

    於是,專為老年人照護之設施便應運而生。美國在五零年代末,英國在六零年代陸續成立照護老年人之種種相關設施。英國由政府強烈支持,美國則由民間主導,政府少有過問。美國在1974年社會福利法通過立法,1989年老人法案亦通過立法後,無以數計的老人日間醫院、老人日間精神病院、日間中心、成人日間照護、門診復健中心、高齡中心、日間健康照護中心、護理之家等等;甚至醫院亦增加各種延伸性質的照護服務,如機動應召及出訪、慢性及亞急性照護、出院後續規畫及追蹤照護、居家照護等因應實際需要而推陳出新的服務網路。

    老年人的照護依實際的需要,國外分為特殊機構為主、社區為主及居家為主等三種類型,且能區隔清楚;國內則限於文化背景及社會情況,大致能分為機構式照護及非機構式照護等兩大類。

(在當志工時,偶爾會聽到專業人士說「機構」,我不知道它是什麼,經過上課,我現在終於弄懂了。)

    當前,國內由於軟硬體缺乏,欲作好老人照護工作,也要有一些規劃完善,能兼具服務,教育訓練及研究之老人醫學照護中心,以負起重點推廣的責任,最好擷取歐美先進國家老人照護的發展經驗,做好前瞻性社區的老人照顧。

二、老人醫療保健照護中心的內涵與特色

    老年人的健康照護內容主要包含老年醫學照會、住院老年病人之健康評估、門診老年病人之健康,評估、急症療護、出院後照護計畫、亞急性照護及長期照護等。

    所以老年人的照護問題便得著重照護之需求、內容、設計、執行、技術訓練、品質、病人風險、財物之利用情形、軟硬體的連繫配合、政策因素、財務因素、保險涵蓋與給付、經營管理等。

三、老人社區照護

    對自主能力較高、不須他人太多照顧之老年人而言,老年社區的設置似乎比專門醫療保健照護機構更為實際。

    老年社區中,退休後之居住服務包括:1.獨立公寓或別墅;2.家居他人輔助居所庇護居所、群居;3.護理之家。

四、老人照護之品質評估及管控(QA & QC)

    老年人照護之內容及品質及為重要,除了一切流程及作法須達專業要求之外,也須兼顧到受照護對象的舒適及尊嚴。

五、結語

    老人的整體性照護,國內尚有待發展,必須師法歐美先進國家的作法及經驗。而國內即將快速進入老年社會及老化國家,一切相關之軟硬體及照護觀念、人員訓練等均有待加強。不只要體認到家對老年人的意義,也應正確使用機構式照護之有限資源,避免高度集中式機構式照護型態,而依各地社區情況分社照護機構,再往社區做推廣。

      貳、人體如何老化?

    巴爾的摩老化研究提供了人如何老化的平均資料,然而要切記,有很多人並不一定遵循這些老化平均值而老化。

1.:大腦自成年後即開始損失少許細胞(每天損失一、二十萬個神經元),但是記憶和反應時間可到70歲才開始衰退。

2.眼睛:40多歲時,開始對近物聚焦困難;50歲起,對強光較為敏感,陰暗光度下的視力變差;覺察移動物體的能力退步;70多歲時,體察細微的能力開始減退。

3.:高頻波段的聽力20幾歲即開始衰退,低頻波段則到60歲才開始;30歲到80歲間,男性聽力衰退的速度是女性約二倍。

4.肺臟:20歲到80歲間,肺活量減少40%,老化相當早且快速。

5.胰臟:葡萄糖耐糖試驗顯示葡萄糖的代謝隨年齡衰退。飯後血糖較易呈現偏高現象。

6.心臟:最大運動心率在20歲至75歲間減少25%;但整體心臟功能老化並不如預期之快速。

7.血管:動脈管壁隨年齡增厚;20歲到75歲間,收縮壓增加20~25%,從30歲起便呈穩定增加,但舒張壓則僅增加到50餘歲,之後即持平或稍降。

8.肌肉:肌肉量隨年齡減少;運動時耗氧量每十年減少5~10%;手抓力到75歲時減少45%。

9.骨骼:骨骼終其一生存有骨中物質喪失和形成之取代現象;35歲時,骨質喪失開始凌駕骨質之形成取代;婦女停經時,骨質流失以平常之三倍加速進行,70歲以後又見趨緩下來。

      叁、全人診治,老年門診上路

          (資料來源:長春月刊)

一、《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門診》

    台大醫院於民國92年就由家庭醫學部推出「老年醫學門診」,而目前台大醫院成立「老年醫學部」,希望整合資源對老年醫學有深入的教學、研究、服務。

    老年醫療需求的確不同,但並非每一位老人都需要看老年門診,目前台大醫院的老年門診是針對65歲以上老人,實施周全姓老人評估門診。老年醫學門診,性質上是接受照會的門診,只有出現需要周全性評估考量時,才需進行轉介;在門診難以評估者,也會安排進一步住院評估。老人照護的第一線,還是在家庭醫師,或是原本的內科醫師,特別是病情穩定者,並不需要到老年醫學門診就診。

二、《台北榮總---老年整合性門診》

    台北榮總於95年2月成立了「高齡醫學中心」,準備針對老年人照護問題做全面性的臨床服務整合、醫學研究投入、專業人員培訓,其中面對老人就醫的環結也推出了「老年整合性門診」。

    整合性老年門診提供的是團隊的醫療服務,對老人提供的是全人的醫療診治,而非針對單一疾病、單一器官的醫療。它可以「免除一科看一病困擾」,並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三、《署醫---老人快速掛號窗口》、《北市醫---老人親善門診》

    衛生署全省35家署立醫院從95年9月1日開始,推出專為老人設計的快速掛號窗口,同時台北市也已推出老人親善門診,讓老人看病過程更省時方便。

(高雄市天主教聖功醫院也有門診敬老服務,80歲以上的老人看診,於門診插卡報到後,電腦自動幫您插號先看,免得老人家枯等時間。)

      肆、老年醫學與正常老化

人類器官衰老時間表 (網路資料:英國《每日郵報》報導)

    最近英國研究人員確認了人體各個部位在同時光較量中開始敗下陣來的年齡。研究顯示大腦在20歲就開始衰老,眼睛和心臟的衰老年齡是40歲,而女性的乳房,在35歲就縮水不再長大了! 以下就是人體一些器官的衰老退化時間表:

1.大腦:20歲開始衰老

    我們降臨人世時神經細胞的數量達到1000億個左右,但從20歲開始逐年下降。到了40歲,神經細胞的數量開始以每天1萬個的速度遞減,從而對記憶力、協調性及大腦功能造成影響。

2.腸:從55歲開始衰老

    健康的腸可以在有害和有益細菌之間起到良好的平衡作用。腸內友好細菌的數量在我們步入55歲後開始大幅減少,這一幕尤其是會在大腸內上演。隨著我們年齡增大,胃、肝、胰腺、小腸的消化液流動開始下降,發生便秘的機率便會增加大。

(難怪我高齡的祖母,長年茹素,卻為便秘所苦。子孫們不斷的貢獻「秘方」,卻也不敵老化。)

3.乳房:從35歲開始衰老

    女人到了35歲,乳房的組織和脂肪開始喪失,大小和豐滿度因此下降。隨著年齡增長,乳腺癌發生的機率增大,這和乳房的物理變化毫無關聯。曼徹斯特聖瑪麗醫院乳腺癌專家雷斯˙埃文斯表示:人體細胞隨年齡增大受損的可能性更大,如此一來,控制細胞生長的基因可能發生變異,進而引發癌症。

4.膀胱:從65歲開始衰老

    65歲時,我們更有可能喪失對膀胱的控制。人到中年,膀胱容量一般只是年輕人的一半左右—如果說30歲膀胱能容納兩杯尿液,那麼70歲時只能容納一杯。這會引起上廁所的次數頻繁,尤其是肌肉的伸縮性下降,使得膀胱中的尿液不能徹底排空,反過來導致尿道感染。

5.肺:從20歲開始衰老

    肺活量從20歲起開始緩慢下降,到了40,一些人就出現氣喘吁吁的狀況。部分原因是控制呼吸的肌肉和胸腔變得僵硬起來,使得肺的運轉更困難。

6.聲音:從65歲開始衰老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聲音會變得輕聲細氣,且越來越沙啞。女人的聲音越來越沙啞,音質越來越低,而男人的聲音越來越弱,音質越來越高。

7.眼睛:從40歲開始衰老

    隨著視力下降,眼鏡成了眾多年過四旬中年人的標誌性特徵—遠視,影響我們近看物體的能力。

8.心臟:從40歲開始老化

    隨著我們的身體日益變老,心臟向全身輸送血液的效率也開始降低,這是因為血管逐漸失去彈性,動脈也可能變硬或變得阻塞,造成這些變化的原因是脂肪在冠狀動脈堆積形成—食用過多飽和脂肪。之後輸送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引起心絞痛。

9.肝臟:70歲開始老化

    肝臟似乎是體內唯一能挑戰老化進程的器官。英國萊斯特皇家醫院的肝外科顧問大衛˙勞埃德解釋說:「肝細胞的再生能力非常強大。」他稱手術切除一塊肝後,3個月之內它會長成一個完整的肝。如果捐贈人不飲酒不吸毒,或者沒有換過傳染病,那麼一個70歲老人的肝也可以移植給20歲的年輕人。

10.腎臟: 50歲開始老化

    腎過濾量從50歲開始減少,腎過濾可將血流中的廢物過濾掉,腎過濾量減少的後果是,人失去了夜間憋尿功能,需要常跑廁所。75歲老人的腎過濾血量是30歲壯年的一半。

11.前列腺: 50歲開始老化

    前列腺常隨年齡而增大,引發的問題包括小便次數的增加。這就是良性前列腺增生,困擾著50歲以上的半數男子,但是,40歲以下男子很少患前列腺增生。

12.骨骼: 35歲開始老化

    英國利物浦醫院風濕病學教授羅伯特˙穆茲解釋說:「在我們的一生中,老化骨骼總是被破骨細胞破壞,由造骨細胞代替,這個過程叫骨轉換。」兒童骨骼生長速度很快,只要2年就完全再生。成年人需要10年。25歲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是,35歲骨質開始流失,進入自然老化過程。絕經後女性的骨質流失更快,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骨骼大小和密度的縮減可能會導致身高降低。80歲時,我們的身高會降低2英寸。

13.牙齒: 40歲開始老化

    我們變老時,唾液的分泌量會減少。唾液可沖走細菌,唾液減少,我們的牙齒和牙齦更易腐爛。牙周的牙齦組織流失後,牙齦會萎縮,這是40歲以上成年人常見的狀況。

14.肌肉: 30歲開始老化

    肌肉一直在生長,衰竭;再生長,再衰竭。年輕人這一過程的平衡性保持很好。但是,30歲以後,肌肉衰竭速度大於生長速度。過了40歲,人們的肌肉開始以每年0.5%到2%的速度減少。經常鍛鍊可能有助於預防肌肉老化。

15.聽力:在55歲左右開始老化

    英國皇家聾人協會的資料顯示,60多歲半數以上的人會因為老化導致聽力受損,這叫老年性耳聾,是因「毛髮細胞」的缺失導致。

16.皮膚: 25歲左右開始老化

    隨著生成膠原蛋白(充當構建皮膚的支柱)的速度減緩,加上能夠讓皮膚迅速彈回的彈性蛋白彈性減小,甚至發生斷裂,皮膚在你25歲左右開始自然衰老。

17.味覺和嗅覺: 60歲開始退化

    我們一生中最初舌頭上分部有大約10000個味蕾。到老之後這個數目可能要減半。過了60歲,我們的味覺和嗅覺逐漸衰退,部分是正常衰老過程的結果。它可能會因為諸如鼻息肉或竇洞之類的問題而加快速度,也有可能是長年吸菸累積起來的結果。

18.生育能力: 35歲開始衰退

    由於卵巢中的卵數量和質量開始下降,女性的生育能力到35歲以後開始衰退。子宮內膜可能會變薄,使得受精卵難以著床,也造成了一種抵抗精子的環境。男性的生育能力也在這個年齡開始下降。40歲以後結婚的男人由於精子的質量下降,其配偶流產的可能性更大。

19.頭髮: 30歲開始脫落

    男性通常到30多歲開始脫髮。一根頭髮通常從一個毛囊生長3年左右,然後脫落,再長出一根新的頭髮來。不過,由於男性型脫髮,從32歲左右睪丸激素水平的改變,影響了這一周期,導致毛囊縮收。

人體50~59歲是急劇衰老期

    血液循環對人體健康有重大影響,因為身體的器官組織均需要充裕的養分與足夠的氧才能正常運作,血液循環正是扮演輸送的角色,一旦血液循環差,器官組織得不到適當的補給,自然會功能下降。

    30~40歲下降一波,40~49歲再下降一波,至50~59歲會有明顯的退化現象,通常50歲以上的人容易感覺體力大不如前,容易勞累。如果此時未能及時調整工作或生活、飲食方式,那麼到了60~69歲所有病號便紛紛出籠。據臨床統計,60~69歲是各種疾病發病的高峰期,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冠心病、白內障、慢性支氣管炎及癌症等疾病,最容易在這個年齡層發生。

    其實人體在70歲之後,身體又將趨於正常,衰老現象趨於平緩。換句話說,如果50~59歲能善加保養,降低身體機能老化程度,有助於避開60~69歲的疾病危險期。到了70之後便可以真正健康有活力地享受「人生七十才開始」的生活,且延年益壽。而50~59歲的防衰老準備是,減少不必要的應酬,避開容易影響健康的刺激性行為,飲食求清淡規律,不過度勞累,不加重生理與心理的負擔。

老年人怎麼運動才健康

北投社區健康關懷服務合作計畫:關懷銀髮族保健園地

    台北市立陽明醫院家醫科主任何清幼表示,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逐漸退化,所以運動前最好先與醫師溝通,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及能力,選擇適合的運動型態與運動量。他表示,老年人運動時應注意的事項包括:

1.種類:一般以身體進行節律性及持續性活動為主,如慢跑、登山、騎腳踏車、游泳、土風舞等;最好依照個人喜好、環境因素與身體健康狀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運動項目,既可兼具健身及娛樂效果,而且較容易持之以恆。

2.時間:要達到健康的效果,每週至少需要運動3至4次,每次至少持續20至30分鐘。

3.強度:運動量不夠或過多,都不能達到增加健康的目的。以70歲的銀髮族來說,達到運動量的心跳率應該在每分鐘90下至120下之間。

    至於幾個常見的老年人慢性病,何幼清也提供建議:

1.糖尿病:糖尿病患應避免早上空腹未進食就運動,或者是過分參與激烈運動,導致低血糖產生,最好是飯後一小時再運動,或有人陪伴下運動;要注意胰島素的注射必須在非主要運動部位進行,以免運動量過大,胰島素吸收速度快,產生低血糖。

2.高血壓:高血壓患者應注意,要避免寒冬清晨太早出門運動,要注意保暖。血壓較穩定者,可從事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較激烈運動;血壓控制較不穩定者,適合散步、體操等較溫和運動。

3.心臟病:心臟病患運動量應循序漸進,以運動、休息、再運動的間斷方式,慢慢增加運動量。此外,避免冷天運動,若有心臟手術病史者,需經心臟醫師評估再運動。

4.骨質疏鬆症:患有骨質疏鬆症的長者,適合從事較溫和且負重狀態的運動,如散步、快走、慢跑等,應注意避免跌倒造成骨折。

5.退化性關節炎:患有膝退化性關節炎的長者,較不適合爬山或走長距離的階梯,可選擇無負重狀態的運動,如游泳、騎腳踏車。

6.視網膜病變:患有視網膜病變的患者,應避免跑步、舉重等劇烈運動,經過雷射治療的病患,需得到眼科醫師的許可,才可從事運動。

7.腦中風:必須在復健師或醫師指導下,進行復健運動。

    在第二節上課開始時,老師預告8月到12月的讀書會, 一次要讀兩本書。此外還介紹一本腦力就是競爭力的圖文書→《健腦15招!》。第二節課老師播出一個「懷念童年的情境」投影片,是介紹從1967~1976年代的玩具。有尪仔標、尪仔仙、彈珠、陀螺、布袋戲玩偶、毽子、筷子槍、跳繩、竹蜻蜓、跳房子……等等。勾起童年往事,大家都會說「無憂無慮」,但是那時家中有滔天的經濟重壓,而我身處末代初中聯考,過著暗無天日的「惡補」生活,然而這些囝仔玩具,我也都有玩過。

    下課以前,老師播一個「巴黎,紐約有何不同」的投影片,看到這些很美的圖,大家驚呼連連,大開眼界,也不斷地大笑三聲!!!快樂地下課囉!

    甜甜 完成於103年4月9日下課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照顧者的身心靈成長第五講
    全站熱搜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