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他不是故意忘記的

    照顧者的身心靈成長第六講,主題是「他不是故意忘記的---失智症」。

    98年9月1日健保局安寧療護新規範,公告增列之八大非癌末期安寧療護疾病的一、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失智症)。失智症的必要條件是:1.CDR臨床失智評分量表為--末期(CDR=5)者:病人認不出親人。吞食困難。需旁人餵食或需要鼻胃管。大小便完全失禁者等。2.居家照護無法提供進一步之症狀改善而轉介時。3.病情急遽轉變造成病人極大不適時,如:(1)電解質不平衡;(2)急性疼痛;(3)嚴重呼吸困難;(4)惡性腸阻塞;(5)嚴重嘔吐;(6)發燒,疑似感染;(7)癲癇發作;(8)急性瞻妄;(9)瀕死狀態。

    什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不等於正常老化! 失智症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常被解讀是「單純是老化的正常現象」,俗稱老人痴呆症,台語則稱之為老蕃癲。

    失智症不是單一症狀的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這一群症狀主要是以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語言等認知功能障礙為主,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精神行為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及工作能力。

    失智症十大警訊:

1.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一般人偶爾忘記開會時間、朋友電話,過一會兒或經提醒會再想起來。但失智症患者忘記的頻率較高,且即使經過提醒也無法想起該件事。

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如英文老師不知「book」是什麼;自年輕即開車的司機伯伯現在經常走錯路;廚師不知如何炒菜。

3.言語表達出現問題:一般人偶爾會想不起某個字眼,失智症患者想不起來的機會更頻繁,甚至以替代方式說明簡單的辭彙,如用「送信的人」替代「郵差」。

4.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如搞不清楚年月、白天或晚上;在自家周圍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

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如開車常撞車或出現驚險畫面;借錢給陌生人;聽信廣告買大量成藥;一次吃下一週的藥量;買不新鮮的食物等。

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對言談中抽象意涵無法理解,而有錯誤反應。日常生活操作電器如微波爐、遙控器、提款機的操作,對指示說明的意思無法理解。

7.東西擺放錯亂:一般人偶爾會任意放置物品,但失智症患者更頻繁,將物品放在非習慣性或不洽當的位置,如把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手錶放在冰箱裡、到處塞衛生紙等。

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一般人都會有情緒的變化,失智症患者的情緒轉變較快,一下子哭起來或生氣罵人,情緒的改變不一定有可理解的原因。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如隨地吐痰、拿店中物品卻未給錢、衣衫不整。

(老師說,失智症,最重要的事是要教育家屬,因為他不是故意忘記的。)

9.個性改變:一般人年紀大了,性格也會有少許改變,失智患者可能會更明顯,如疑心病重、口不擇言、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或沉默寡言。

10.活動及原創力喪失:一般人偶爾會不想做家事、不想上班工作,失智患者變得更變動,需要許多催促誘導才會參與事務。原本的興趣嗜好也不想去做了。

   接著老師讓我們看三部影片,第一部是有三位失智老人住一起,一位站在浴缸前,不知自己洗澡了沒?就問樓下的室友說「我洗澡了沒?」樓下那位老兄就起身要上樓告訴他,走到一半卻問說:「我到底要上樓或下樓?」第三位本來在看電視的老人,順勢敲桌子,卻自以為是敲門聲,然後說:「come in!」以為有人來了!

(雖然是電影,三位都是失智的老人住在一起,可憐又讓人覺得害怕,萬一他們的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誰能控制? 我想一定會出問題的。)

    第二部是一位中年失智症的女兒,一次又一次地為老媽媽送茶,送到後來都沒茶杯了,她還說,「奇怪,茶杯怎麼都不見了?」鏡頭一轉,媽媽的桌旁堆了許多茶杯,媽媽也流下淚來。

(我的心很酸,照顧家人的情緒一時湧上心頭!也想到失智症的照顧者不一定是年輕人,這裡就是老媽照顧女兒呢。)

    第三部是最震撼的(對我來說),以前上課我有看過,我把它說給家人聽,大家都印象深刻,以此為戒,要知父母教導之恩。「有對父子坐在庭院休息,父親看到不遠處有隻小動物,就問在看報紙的兒子說:『那是什麼?』,『麻雀』;不久看到了又再問:『那是什麼?』,『麻雀!』;當父親問到第4次時,兒子火了說:『ㄇㄚˊ ㄑㄩㄝˋ』(影片出現兒子拼出s-p-a-r-r-o-w)。父親不動聲色,回到房間拿出一本筆記本,翻開一頁,指出一段,請兒子大聲念出來,…原來是他兒子小時候也問過爸爸『那是什麼?』,而父親用慈愛的回答那純真的他,一共回答21次『麻雀』。」

(老師說,失智者正是生活在佛教所謂的「活在當下」,因為問完就忘記,什麼都是他的第一次問。這也讓我想到《錢不夠用》這部電影,那位失智症的老媽媽一直問兒子吃飽了沒?因為她問過就又忘了,惹得兒子發火,快氣炸了。)

    第二節課,讓我知道失智症者要看神經內科。老師播一部「認識失智症」,是國內拍的,讓我們了解失智症者的影片。影片裡面有:1.阿公忘記孫子已經讀小學了,還跑到幼稚園要去接孫子;2.先生以前交代太太辦事都可以做好,現在發現交辦做的好幾件事,她只能做一兩件;3.一位退休老師(陸伯伯的太太)的故事。其中也有醫療人員穿插說明失智症的一些症狀和如何請求幫忙。看完影片讓我們知道有台灣失智症學會可以幫忙,有失智諮詢專線0800-474-580(0800-失智時-我幫您)可協助

    講義還有:失智症 (DSM-IV)的診斷條件、阿茲海默症(DSM-IV)的診斷標準、引起失智的原因、失智症之診斷步驟、臨床失智評分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我想這些都是給醫生看的。

    講義最後有一篇<當失智症找上家人>,作者:劉秀枝醫師(國內失智症權威以及家屬)。

    劉醫師先寫她的一位患阿茲海默症的病人回診的情形,然後由這位病人(老教授)的回答、反應,聯想到幾個現象:

1.阿茲海默症是老年人的疾病,各種社經地位的人均有可能罹病,而以女性居多,因此產生許多照顧老伴的「新好男人」。

2.遺忘未必是痛苦,只是親人會難過傷心。

3.有家人照顧的阿茲海默症患者是最有福的,只是照顧者很辛苦,有時就先走了。

    劉醫師說:「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也是造成失智症的最主要疾病,佔所有失智症的60%。其確定診斷要靠死後的病理解剖發現:大腦皮層內有大量的澱粉斑沉積及神經細胞內有神經纖維纏結。目前仍是一個臨床診斷,先由醫師根據家屬提供的病史及各種神經心理測驗以判斷是否有失智,再做各種檢查以排除可能造成失智症的其他疾病,才診斷為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最初以近期記憶力減退為主,長期記憶和立即記憶良好。所以有些家屬常常沒有察覺到父母已有輕微失智,而說:『他記憶好得很呢!過去的事記得很清楚,談起來如數家珍,頭頭是道』。最常見的近期記憶減退是說過的事馬上忘掉、重覆問問題家屬有時會被問得心煩氣躁,但對病人來說,每次都是第一次問呢!

    除了記憶減退外,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其他心智功能的減退因人而異,比如有人容易迷路、時空混亂、把幾個星期前的事當作今天發生、分不清電視情節與現實、不會算錢、無法報稅、不會填寫銀行存摺、用字表達困難等等。隨著病情逐漸嚴重,長期記憶也逐漸減退,心智功能也慢慢退化到小孩時期,甚至不認得家人,生活需人照顧。」劉醫師在文章中也穿插一些她在門診的實例來說明。

    在治療的藥物及方法,劉醫師說:「目前阿茲海默症還不能根治,對於認知功能的藥物治療仍處於症狀治療的階段,即服用時可能有效,停用後即沒效。對於輕度及中度的患者,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及台灣的衛生署均核准乙醯膽鹼酶抑制劑,此類藥物市面上有三種:愛憶欣、憶思能及利憶靈,其療效差不多,約25%~50%的患者在服用後心智功能退化得較慢。然而目前尚無法知道藥物對何人會有效,所以每服用6個月後需做評估。

    雖然阿茲海默症目前還不能根治,但有關的新藥日新月異,目前最熱門的趨勢如下:1.研發抑制β或γ分泌酶的藥物;2.類澱粉疫苗。

    既然阿茲海默症真正的致病原因不清楚,目前不能根治,藥物效果也有限,那我們個人能做什麼呢? 首先由其危險因子著手,只有5%的阿茲海默是遺傳的,最為大家所公認的後天性兩大危險因子就是血管性因子低教育。所以要:

1.控制血管性因子: 預防中風,是預防阿茲海默症之道,所以,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服藥。一般人平時飲食清淡、多運動,預防高膽固醇及動脈硬化之餘,也就同時達到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效果。

2.多動腦:如打麻將、看書報、訪友、聽演講等,對大腦有保護作用。多動腦並不能讓人避免阿茲海默症,而是有助於延遲阿茲海默症發病的年齡或是減輕阿茲海默症的症狀。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會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以65歲以上的2.5%的流行率來算,每5年就會增加一倍。如果我們能讓阿茲海默症的發病年齡延後5年,就表示全部罹患人口少了一半,不僅在公共衛生的防治上意義重大,個人更增加了5年無失智的生命。

3.珍惜時光,及早規劃,建立良好家庭支柱: 阿茲海默症從診斷後可存活8到10年,當然和其病情的嚴重度及身體狀況有關。大腦萎縮並不會造成死亡,病人大都死於併發症,如肺炎、敗血症等,因年紀較大,也有可能罹患心臟病、癌症等。

    在漫長的10年中,在輕度時雖然記憶及大腦功能已退化,但生活大致可自理,此時生活速度放慢,反而較能享受生活,而家人覺得不知何時會失掉父、母親,也會較珍惜。再者,阿茲海默症雖然慢慢侵襲人的大腦,但它不像心肌梗塞或中風的令人措手不及,所以有幾年的時間可以好好規劃,比如財務的委託、分配,身上戴名牌或手鍊以預防走失,家人如何承擔照顧的責任等等。

    近幾年台灣各種失智支持團體紛紛成立,可以提供社會資源或讓家屬有喘息的機會。反過來想,自己可能有一天會需要家人的照顧時,平常就要營造良好的夫妻及親子關係了。」

   我節錄 轉載自「聰明活到一百歲」,天下雜誌出版2007 劉秀枝)

    第三節,老師讓我們看一部「被遺忘的時光」影片,它是國內一群失智者的紀錄片,描寫一群被時間困住的長者,可看出他們家人的無奈,但也甘願。另外一部「愛の備忘錄」是演出小真的媽媽得到失智症,雖是輕度失智,但也讓小真在工作時疲於奔命來解決媽媽的偶發事件。影片中介紹台灣失智症協會有舉辦家屬團體,讓家有失智症的家屬說出照顧失智親人的情形。有孫媳婦照顧者,處理爺爺拉肚子的窘境,她把先生也拉進來處理;有位媳婦照顧失智的婆婆,照顧到婆婆不見了!原來婆婆跑到附近的巷子去吃麵,媳婦找到時說她才剛吃飽呢! 小真也分享照顧媽媽的心情,她甚至哭著說很怕有一天媽媽會不認識她了,怎辦?

    我們都很專心看,因為那些情形可能有一天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或是我們就會是照顧者,一定要找協助的單位啦! 孤軍奮鬥,會累死自己。最後我們看一段好玩的影片,老師說要讓我們帶著笑容走出基金會,一天三大笑! 下課囉!

        甜甜 完成於103年4月16日上課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照顧者的身心靈成長第六講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甜甜夫人 的頭像
    甜甜夫人

    甜甜夫人的部落格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