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本、人文與全人教育

    生命教育最後一講,第十六講---「人本、人文與全人教育」。除了講義,老師發了一張兩面的教育學習單(天下雜誌提供):「活出生命力!新世代的真實體驗」和「真實體驗:來一場生命之旅!」;還有一張「教育應該不一樣---許禮安讀書摘錄」和他寫的一篇文章<請大家均衡攝取毒素>。

        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

    是當代美國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博士創立,心理學界又稱為「馬斯洛心理學」。

    以馬斯洛為代表人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認為,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學派,把心理學建立在對動物行為研究和對精神病患的病態心理研究上,抹煞了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貶低了人的意識和個性的有價值品質。

    他們反對佛洛伊德的生物還原論,強調既要看到人的本能,更應看到人的特有潛能,認為個人與社會並無本質的矛盾,不必對心理的社會衝突抱悲觀態度。

    他們也反對行為主義的機械決定論,強調遺傳內部複雜動機系統在人的行為中的作用,認為物質、社會、文化環境能夠促進或限制人的潛能實現。

    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心理學應關心人的價值和尊嚴,研究健康的人格,研究人類中的出類拔萃者,因此與前述精神分析及行為學派有明顯分歧,因此心理學界稱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心理學中的第三種思潮。

    1962年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會成立,它是美國心理學會第32分會,沒有嚴密的組織和特殊的綱領,只有四項工作原則:

(1)心理學的首要研究對象是具有經驗的人。

(2)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研究經過選擇的人,關心的是創造性和自我實現。

(3)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研究對個人和社會有意義的問題。

(4)人的尊嚴和價值的提高應成為心理學主要涉及的範圍。

馬斯洛:

    馬斯洛(Maslew,Abraham Harold 1908~1970), 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

出生:1908 年 4 月 1 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布魯克林區。

逝世:1970 年 7 月 8 日,心臟病突發,逝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

學歷:康乃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立學院,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馬斯洛對人性持樂觀主義態度,他認為人不是醜惡的而是中性的或是良好的,所以最好是促進他的健康發展。

人類的需要

一是給生物系譜上的逐漸變弱的本能需求,稱為低級需要或是生物需要。

一是隨生物的進化逐漸顯示出來的潛能,稱高級需要或衍生需要。

馬斯洛曾先後兩次提出需要層次的理論,歸納起來可分為七個層次,按低級排列到高級,呈一個金字塔的階梯:

(1)生理需要---對食物、飲料、氧氣、睡眠和性的需要。

(2)安全需要---對安全感、穩定性和擺脫恐懼、焦慮的需要。

(3)歸屬和愛的需要---對歸屬感、愛情、友誼和擺脫孤獨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自尊和來自他人尊重的需要。

(5)認知需要---認識和理解的需要,其中認識需要是基本的。

(6)審美需要---對真、善、美追求的需要。

(7)自我實現需要---對實現自己的潛能、創造力、理想和信念的需要。

  馬斯洛把前四種歸為「基本需要」(因缺乏而產生的需要),把後三種歸為「發展需要」(存在的價值或後需要)。

……

高峰狀態(高潮經驗)

是處於最佳狀態的時刻,即感到莊嚴,強烈的幸福感,狂喜,完美或欣慰的時刻。也是人的一生中最能發揮作用,感到堅強,自信,能完全支配自己的時刻。

進入高峰狀態的人不但覺得自己變得更好,更堅強,更統一。而且在他眼裡,整個世界看上去也更美好,更統一,更真實。

馬斯洛認為,只有這種人才能勝任工作,有發明,有創造,成為社會中充分發揮作用的人。

自我現實的人格特徵:

(1)有良好的實現知覺。

(2)對己對人,對大自然表現出最大的認可。

(3)自然性、單純性。自然性較強。

(4)對工作、對事情,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

(5)有獨處和自立的需要。

(6)有較強的自主性,不受環境和文化的支配。

(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賞力。

(8)周期性神秘的或高峰的經驗。

(9)關心社會喜歡和所有人打成一片。

(10)和為數不多的人發生深厚的友誼。

(11)具有強烈的民族性格。

(12)具有強烈的審美感。

(13)有富有哲理的,非敵意的幽默感。

(14)有創造性的。

(15)不受社會現存文化規範的約束,進行獨立思考和行動。

最佳作用(Optimal Functioning)

馬斯洛用他的學說來解釋最佳作用。認為他的「發展需要」滿足的人最能表現出最佳作用。

具有最佳作用的人常顯露出如下特徵:

(1)他們能夠更為有效地觀察現實,與現實建立理性的關係,不被特別的需要防衛所歪曲。

(2)他們能夠接受自己、別人和自然;接受一切事物利弊的兩個方面,不誹謗他人,不懷疑人類的性質。

(3)他們活動和反應方向是自發的,而不是被迫的,這種自發體現著一種坦率和熱忱,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忠實於自己,不會矯揉造作,不落俗套。

(4)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能使他們發揮最大才能的任務,事業使命上,甚至可以奉獻自己和「失去」自己,這與一心為自己的私慾形成對比。

(5)他們有著隱居和超然的需要,用自己的特有價值和情感指導自己的人生,不大願意進行頻繁的交際。

(6)他們有著自立和獨立的性格,這種獨立和自主成為他們文化中的一部分,使得他們更多地依賴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而非外部世界,但同時又不受它們的束縛。

(7)他們具有一種清新脫俗的鑒賞力,以敬畏的,驚奇的和愉快的心情體驗他們一生中遇到的多種事件,從基本的日常生活的經驗中得到巨大的鼓舞。

(8)他們具有一種全人類的同一性,對人的關心不只限於朋友或家庭而是對全世界一切文化中的人。面對攻擊性的,不體諒別人的人,抱有幫助的真誠願望。

(9)他們易於接受民主的價值觀,不以種族、地位、宗教為基點來看待人,雖然意識到別人的差異,但不以差異取人。

(10)他們具有發展良好的,毫無敵意的幽默感,不會傷害他人感情或猥褻淫穢的事情上尋找幽默感。相反,倒是更傾向於嘲笑自己。

(11)他們有著高度的社會興趣,但對於社會事件從不墨守成規,在文化規範與內心體驗發生衝突時,不會盲目持遵奉的態度。

(12)他們具有創造性,這些創造性來自最佳作用者對經驗的更開放,情感更自然的事實,並用現實的動機直接相關。

人文主義(Humanism)教育理論

思想背景:

進步主義運動的餘緒:

進步主義運動雖然在五○年代後逐漸沈寂,但其觀念深刻地滲透教育的人文主義之中,如以兒童為核心、專注於兒童的主動與興趣、合作參與的民主精神等。

存在主義的影響:

存在主義強調個人價值與個體獨一無二的獨特性,也對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有所啟發,使得人文主義教育理論比進步主義更加強調個人的價值與個人生命存在的意義性 。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

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個人價值與自我實現的觀念,也增強了人文主義教育理論的人文精神,尤其是自我實現的概念在於協助個人去發現、追求、成為與發展真實的自我與全部的潛能。

浪漫主義教育學者的批評:

六○年代狂飆世界的浪漫思潮與革命思想亦影響到人文主義,其對於學校壓抑健全個人發展採取全面的批判,並透過通俗讀物宣傳人文主義的思想 都對於人文主義的發展有所助益。

代表人物及重要著作:

代表人物有尼爾( Neill)、格雷色(Glasser)等人,重要著作如尼爾的「夏山學校」與格雷色的「沒有失敗的學校」。

教育理論:

人文主義教育理論強調個人的價值與生存的意義,肯認兒童主動、興趣、好奇與渴望學習的趨向,因而在教育上的主要措施就形成開放的教室、自由的學府與無失敗的學校。這些教育措施在六○年代末期、七○年代初期迅速的擴展,儼然與傳統教育途徑分庭抗禮,台灣近年來的教育鬆綁、開放教育、田園教學等教育改革運動,基本上也都深受人文主義的影響。

開放的教室:

開放的教室意圖打破傳統僵化的教室教學,而以較為活潑多變的空間、時間的安排與搭配營造更人性化的教學空間。除了在教室內有所謂的各種「學習區」外,教室與教室、教室與校園間的區隔被泯滅了;甚至學校強調的是一種「無圍牆的學校」,使得校園、社區及周圍環境成為一個整體,打破空間與時間的割裂。另外在課程的編排方面,也呈現出開放的精神,取消預先排定的課程時間、內容等的計畫表,而僅是為學生的共同合作與體能活動作充分預備,提供一個開放的人性學習空間。

自由的學府:

自由學府的運動則是對於公眾教育的一種反動,因為人文主義教育學者認為,公眾教育已經淪為「看護性」功能的學校,且其採用灌輸的方式正是足以閉塞人類性靈,而無法發展個人特色與人性。自由的學府因此由不滿現存教育制度的家長聯合起來,自己設立學校、建構課程、從事教學等,其教育的宗旨在於發展「自由的兒童」,使其能自我實現。如台灣的毛毛蟲學苑、森林小學與全人中學等,都是由一批有心的學者與家長聯合起來所自行設立的學校。

沒有失敗的學校:

  格雷色在所著「沒有失敗的學校」一書中,提出了一種人文教育的路徑。他指出,人類有兩種失敗,愛的失敗與自我價值的失敗;而傳統學校顯然在這兩種教育上都失敗了,因為沒有建立起溫馨的人際關係,透過人際關係可以使學生獲得愛與自我價值的滿足。一所成功的學校必須提供學生這兩方面的需求,而人文主義觀點正是最適合給予學生從中習得愛與發展自我價值的最佳教育方式

    全人教育的核心概念

  在台灣地區,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理念,最早是由中原大學所倡導,該校於四十週年(1995年)校慶時,揭櫫「中原四十、邁向全人」的大纛,並以「天、人、物、我」四大學習面,開展全人教育的思維與策略(黃孝光,2005)。一九九九年台灣地區最高教育行政主管楊朝祥部長受到該校辦學方針的感召,提出「全人教育、溫馨校園、終身學習」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教育願景(教育部,1999)。至此,台灣教育界開始有一批學者及實務人士開始深入探究全人教育的學理與實踐基礎,並且陸續有相關的實驗學校開辦,例如台北縣森林小學、苗栗縣全人高級實驗中學、台中縣磊川華德福小學、宜蘭縣慈心華德福實驗學校等。這些實驗學校力求突破傳統升學的教育思維,強調「學生為主、共同參與及行動省思」的精神,來開展學生的多元智能,企盼能培育出「全人」的下一代。

一、全人之意義

  「全人」(holistic person)一詞就中文意義來解釋,是指「完整的個人」(吳清山、林天祐,2000:76),是相對於「半人」或「非人」,但又與完美之人(complete man)不同。它正是透過批判「半人」或「非人」的過程,確立起「全人」的意義(林治平,1998;曾慶約,2005)。就西文字義來解析,全人一詞的根源是取自希臘文的字源,“holistic“的holo是指「將可看見的各部分彙集在一起,再加上一些看不見,但確存在的什麼,合併在一起」。易言之,對「人」的認識或瞭解,實應將「人」視為一個大於各個可見「部分」的整體來看待,才能對「人」有真正、全面和完整性的瞭解(林治平,1996)。

二、全人教育之意涵

  全人教育的意涵可藉由三個層面來析述(李明,2005;吳清山、林天祐,2003):第一,教育目標與原則方面:是以「學生」為主體,並將學生視為完整的個體,是以充分發展學生潛能及培養完整個體為目標。

第二,教育內容與形式方面:認為全人發展的範疇有德性、智能、體力、社群、美育、事業及情緒等,對於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加以統整,同時顧及思維與操作、觀念與實踐、分工與合作、欣賞與創作的學習過程。

第三,教育組織與資源方面,教育單位必須統整行政結構與行政運作,以作為示範,並且提供師生所需的教學材料與行政資源。

三、全人教育之相關概念

  在各種教育理念中,有數個教育概念是與「全人教育」的精神較為接近,例如「素質教育」是偏從教育的目標與方法來談教育的理想性;「通識教育」是從教育的內容來談如何培育一個健全的「人」;「人文教育」是從教育的主體(以「人-學習者」為本)來看教育的內容與方法;「開放教育」則從教育的形式來談課程規劃與教學方式。以下謹就上述四個教育概念,說明全人教育之相關精神:

(一)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quality education)。「素質」是指人具有多元能力的特點,和應對社會的綜合能力。而「素質教育」則是根據個人及社會發展之需要,全面提昇學生的素質為目的,重視學生的主體性,開展學生的智慧潛能,健全學生的個性修養(什麼是素質教育,2005)。在教育手法上,提倡學生走向社會,學習科學與文化知識,鍛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此外,也重視體育、音樂及美術的教育作用,因為體育是一個人素質全面協調發展的基礎,音樂能將人的道德、情感及美感連結在一起,美術則是涵養人的心靈美感(為素質教育正名,2005)。

(二)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通識教育是指以喚醒受教者「德性、智性、體能、群性、美感」等各面向為主體的教育,一方面發展受教者的潛能及生存適應能力,一方面培養受教者能夠與人所生存的人文與自然環境建立良好互動關係(吳清山、林天祐,2000:78)。據此可知,通識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的模式,不是專家或菁英式的教育,目標在導引學生拓展知識視域,認識不同學科的理念與價值,提昇對人類共同問題的感觸,並發展終身學習的潛能(李明,2005)。

(三)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或稱人本教育)(humanistic education)的概念起源於文藝復興時代,是對「中古時期」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模式進行批判。強調生活或教育應以「人」為中心,因為人不是神的工具或載體(林玉体,2002)。二十世紀初,心理學家Maslow、Rogers等人大力倡導「人文教育」,一九六○年代在美國形成「潛能開發」的教育風潮,以培養功能完全發揮的個人。但時至一九九○年代,高度科技化的社會發展方式,造成教育體系與方法,過度重視認知、技術、專門而忽視情境、人文、通識的教育過程,形成個人人格失衡,導致社會脫序的現象不斷呈顯。故教育先進國家開始強調「人文」精神,以導正過度工具理性的教育模式(吳清山、林天祐,2000)。而人文教育學家Miller就認為,全人教育應用「人文教育」的方法,去達成全人發展的目標。包括協助學生整合知性(intellectual cognitive)與感性(emotional affective)的領域,形成「平衡」的學習經驗,讓受教者去發展自我(林耀堂,2005)。

(四)開放教育

  開放教育(open education)是指因應學生個別差異,妥慎設計學習環境,激發學生不斷主動探索學習,使學生獲得全人發展的教育理念與措施。為達成全人的教育目標,開放教育的信仰者會強調教師專業知能與自主權,肯定學生的個別差異,重視學生全面性的發展,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會以彈性、多樣、主動、適性的精神,進行課程規劃與教學活動(吳清山、林天祐,2003:144)。由此可知,開放教育與全人教育的理念有多處重疊之處,只是開放教育較強調突破固定、統一、標準化的傳統教育方式。

    全人教育的教學環境設計

      主講人:黃有志

壹、前言:

一、聯合國教科文指出:學做人、學做事、學習不斷去學習與人共處,成為未來學習的四大支柱。

二、面對挫折,學習自我相處,建立健全人生觀,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教育的責任。

三、各國進行教改的趨勢,係從知識化的教育變為學以致用,生活化的教育,台灣目前重視競爭、知識,卻欠缺同理心的教育方式,已嚴重落伍了。

四、未來老師的能力特質:彈性、創意、專業、運用科技、團體合作,終身學習將是關鍵。

貳、全人教育的意涵:

  從生活中教做人做事。

參、全人教育的本質:

一、全人教育就是一種自我發展教育,著重人生的過程,如何懂得經營自己,追求不斷地自我開展與成長,體現生命最大的價值與意義,活出快樂積極的人生。

二、全人教育就是一種生活為主的教育。

三、全人教育就是一種以人為本教育。

四、全人教育就是一種現代公民教育。

五、全人教育就是一種終身學習教育。

肆、推展全人教育的困境:

一、欠缺完整的理念與價值體系:應該讓學生有動機學、快樂學、迫不及待學,老師可以專業教,家長熱心助學。

二、缺乏全人教育教學環境設計:家長要配合教導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規律的生活。

三、缺少全人教育體驗活動安排:921提供的活教材讓學生感受自然的力量、親情的可貴、生命的無常、深刻體驗生死一瞬間的變化。

四、甚少教導學生省思全人教育:自己過得快樂嗎?幸福嗎?知足嗎?

五、無法融入日常生活成為習慣:珍重別人,愛物惜物,具公德心。由實際行動中養成習慣,習慣養成後,即可產生一行為模式。

伍、全人教育教學環境設計原則:

一、生活化原則

二、整體化原則

三、適性化原則

四、多元化原則

五、統整性原則

陸、全人教育教學環境的設計策略:

一、教育行政:成立專責機構或研究單位。

二、教育資源:發展全人教育行政支援系統。

三、教育計劃:促使學生快樂學習,教師有效教學。

四、教學活動:從做中學,更從體驗中學習,重視情感、感性的學習,例:動物死亡、調整悲傷情緒。

五、課程設計:重視各學科中的統整性與和實際生活的關連性。

六、教材選擇:以隨機教學為主,以生活體驗為重心。

七、教法運用:吸引學生為重點,著重生動、活潑與有趣。

八、教師角色:教師主動分享自己對全人發展的體驗,具有正確生死觀並熱愛生命。

九、學生學習:以多元化的活動為學習的媒介,如角色扮演。

十、社區資源:結合社區的人事時地物。共同推展全人教育。

十一、教育理念:全人教育是生活化與終身化的歷程。而非一單獨的學科。

十二、教學內涵:應以學生為主,把握他們的感覺,激發他們的感受,進而感動他們。深入自身當中,內化他們的心靈。

柒、全人教育與生命教育的融合與溝通

一、全人教育與生命教育的運用---生命教育就是全人教育,人生不只是一個階段,而是一個全面性的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應是「生活」而非「成績」。

二、全人教育取代生命教育的可能性探討--- 全人教育係以生命教育為核心,使學生真正理解生命無與倫比的意義,並將這種體會化為終身受用的智慧、生活信念與生活習慣。

 

如何陪伴孩子像陪伴菩薩或天使一樣

    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許禮安 醫師

前言

……我在一些演講當中偶爾會穿插我兒子的小故事,強調的是我和老婆共通的與眾不同、不願從眾的教育態度,以及我從心也重新學習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於是決定寫下這篇關於「兒童教育與陪伴」的文章,告訴這些大人們應該如何陪伴小孩:要像慈視眾生、像陪伴菩薩或天使、像對待臥佛或耶穌基督一樣。

一、從孩子的位置與角度看世界

……兒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帶他去家樂福買東西,我突然想到:「我小時候究竟是怎麼開始認識或看到這個世界的?」於是我決定蹲下來跟兒子同高度,我的視線朝向貨架上看去,恍然明白:東西都堆到天上去了。……

大人們用他的角度看這個世界的時候,卻不知道小孩和小人物能看到的竟是如此不同。醫護人員家屬與志工用健康的角度看待「病情世界」時,可以眼觀前後左右四面,卻不知道末期病人是躺在床上只能看著上面的天花板,而且「病床六尺,就是我的世界」。

二、從小被大人教育有錯就怪別人

有很多家長(特別是阿公、阿嬤)在小孩跌倒時,都會打地板、罵地板給小孩看,責怪說「都是地板不好,害我金孫跌倒。」我一直都覺得這種大人和這樣的教育模式有病,地板一直都在那裡啊,請問它到底招誰惹誰了?這樣被教育的小孩長大之後,自己犯錯就怪別人:「大家都闖紅燈,警察為何只開我罰單?」「大家都有A錢,為何只有抓我去關?」這是光有賭徒性格卻無「願賭服輸」的氣魄!……

我兒子從小走路跌倒或撞牆,我們就教導他:「地板(牆壁)本來就在那裡,是你自己去撞它的,你會痛,地板(牆壁)也會痛啊,跟地板(牆壁)說:對不起!」我不會叫兒子不准哭,我覺得有血有淚才是個「人」,我看著他竟然能夠邊哭邊跟地板(牆壁)說對不起。自己錯了就承認,不要牽拖怪別人或拖別人下水,俗話說「不生,牽拖厝邊(台語)」,我希望兒子長大是個哭笑自如、有擔當的真人。

三、從小看繪本保護想像超能力

我很喜歡一句廣告詞:「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請問:太陽和月亮應該是什麼樣子?草原和海洋應該是什麼顏色?可不可以有紫色的方太陽、咖啡色的長月亮、藍色的草原和綠色的海洋?小孩看繪本可以保有原始生命的超能力想像世界,大人看繪本或許可以稍稍記起失落已久或被教育所斲傷的生命本能。……

在我兒子還沒滿三歲進幼稚園之前,我就發現他有時候會在晚餐後開始「發作」:把書架上他拿得到的繪本一本一本抽出來翻閱,一個晚上可以翻了一大疊,很像是在總複習。我都說:「這小子明明還不認識字,所以應該是看著圖像,想著爸比或媽咪曾經怎樣跟他講這個故事吧!」我因此知道孩子是從繪本與圖像開始認識世界,後來才能夠進入文字與文本,現在台灣出版界推動「橋梁書」則是介於其間的過渡階段。

四、左撇子小孩來教育幼稚園老師

我從事安寧療護工作已經十八年,安寧療護強調:「尊重末期病人的自主權與個別差異」。可是,為何要等到一個人快死了,才想到要尊重他呢?可不可以在他還健康的時候,就尊重他的自主權?可不可以在你的孩子小時候,就尊重他的個別差異、欣賞他的與眾不同呢?我們一整個世代的生命教育都教錯了,孩子從小就被要求要合群、要從眾、要和其他人一樣,可是假如孩子和其他人都一樣,那既然已經有那麼多的其他人,根本就不需要再把他生出來啊!

每個孩子之所以值得被生下來,就因為他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樣,這才符合「生物多樣性」的物種原理,人類才不容易因為大環境的變遷而絕種滅亡啊!根據全世界的統計:左撇子在各類人種當中都佔約10%。我妹小時候是左撇子,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教育體系,她被我爸媽和老師強迫改換成右手。當我發現我兒子是左撇子時,現在輪到我這個「右撇子」做主,我決定尊重孩子的天性!

當兒子已經會用左手拿餐具自己吃飯後,有次看到他用右手拿著餐具卻不會吃飯,我們才寫連絡簿提醒幼稚園老師:「我兒子是左撇子,請注意餐具不要放右邊,不要讓他以為必須跟別人一樣用右手。」我自己是佛教徒,吃素超過二十年,當我看到兒子在天主教幼稚園裡面,用左手在胸前畫著十字,我很高興養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兒子,我要等他長大自己決定宗教信仰以及繼續吃葷或改吃素。……

五、幼教要先教台語和台灣民間故事

我兒子三足歲去讀幼稚園在開學的第一天,老師很巧就講了白雪公主的故事,我不想太早用外國童話故事污染兒子,所以我暫時不買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和伊索寓言等繪本給兒子看。因此兒子今生上學的第一天晚上,我就不客氣的給老師寫聯絡簿:「請老師不要先講白雪公主的故事,可不可以先教台灣民間故事!」

後來發現兒子的幼稚園有教美語,兒子竟然有英文名字,念起來是「俊」,我很排斥這件事,於是又給老師寫聯絡簿:「請老師不要先教美語,可不可以先教台語!」幼稚園其實有教一些台語,我們家裡現在儘量講台語,因為先前阿公、阿嬤竟然都和金孫說國語,而我們也忽略了,害兒子現在台語稍微會聽卻不大會講。……

六、學才藝上安親班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權

我在演講安寧療護強調,不只要尊重末期病人,應該在還健康的時候,我們就希望有人尊重我們的自主權、欣賞我們的與眾不同,現在則延伸到: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應該尊重他,將來他長大之後才知道要尊重別人。可是大部分家長父母親強迫孩子去學才藝、要補習、上安親班,都說:「我是為他好!」卻沒想過將來小孩會長大、父母會年老,將來他會跟主治醫師說:「醫師,你盡量幫我爸媽插管急救,我是為他好!」那就是家長父母親活該現世報啊!……

我兒子一直不願意上安親班,幼稚園上全天不需要去安親班,升上國小一年級,只有週二全天到四點,其他四天都在中午十二點,同學都去安親班,他決定要上「媽咪安親班」,我們尊重兒子的決定。寒暑假問他要不要去安親班,他說不要去,去上游泳課和樂高課,暑假去澎湖、花蓮,陪爸比去演講加旅遊,還和媽咪去十趟科工館玩一整天,我本來就不在意他的功課,但是今年暑假結束前,他跟媽咪講了一段令我們很感動的話:「媽咪暑假陪我很辛苦,所以我生日拿到的紅包錢要分一半給媽咪。」

七、你年紀最小考最後一名也是應該的

我兒子是八月底出生,小一開學沒多久,我就給他心理建設:「你是全班年紀最小的,所以考最後一名也是應該的,如果你成績考太好,其他同學會很難過。」這是我的標準:希望兒子可以快樂的學習與成長,假如兒子考最後一名我都不在意,他就不會有功課的壓力,所以現在升上小二,他還是每天很開心的上學。……

我在佛教團體就講這句名言:「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如果得最後一名對小孩和家長都是痛苦的,那就讓我兒子最後一名好了,同時可以讓其他家長和小孩都開心,反正我不在意成績,只在意他有沒有學到東西。我只要兒子學會閱讀、養成習慣,他就可以終生受用,即使他學習速度緩慢跟不上同學,但是長久累積總有收穫,至少不會像許多考生在大考完後就燒書或把書廢紙回收。……

八、八歲就要開始打工體會民間疾苦

我記得小時候我媽在夜市賣水餃和酸辣湯,所以我國小就開始體驗「夜市人生」。國小放學要先到夜市幫忙擺攤、升火、煮開水和大骨湯、排桌椅、擦桌椅,到晚餐時段大忙,要幫忙收碗盤、擦桌子、包水餃、端盤子。一直到大學讀高醫醫學系,家裡賣麵,我三餐都回家吃飯,理所當然要幫忙,還邀約醫學系同學來我家吃麵,從不曾覺得自己不如人,知道父母賺錢辛苦,就會節儉但卻不會自卑。……

我老婆從小打工,讀護理半工半讀加上助學貸款,聽她說過護理工作之外的有早餐店、泡沫紅茶、花店、禮儀公司等,所以多才多藝,像孔子說的:「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因此兒子還在娘胎時,我們就講好:「八歲就要讓兒子去當童工,以免將來不小心當上官員,會被百姓恥笑不知民間疾苦。」為何選在八歲呢?因為我和老婆都大約在這個年紀開始工作。

兒子今年過完七足歲生日隔天就是小二的開學日,他說他是八歲,我們稱呼他「店小二」。既然已經八歲,在家吃飽飯就叫他:「店小二來擦桌子」,做家事之外已學會用電鍋煮飯。光這一點就贏過半數的國中生,我曾在花蓮某國中對全校國一、國二學生演講「生命教育」時,問:「會用電鍋煮飯的舉手?」竟然還不到一半。……

九、功課是自己的事是你會被老師處罰

我們讓兒子去讀不用寫功課的幼稚園,到國小必須寫功課,我們讓他知道功課是他的事情。我們說:「隨便你要寫多久,反正你功課沒寫完,是你去學校被老師處罰,老師又不會處罰爸比媽咪。」幼稚園大班上正音班開始學寫字,我跟老師寫聯絡簿:「不用太早學寫字,反正以後寫字機會越來越少,都是打電腦。」「我兒子是左撇子,認字是圖像思考,寫字像畫圖,希望老師不要太強求筆順。」

我老婆寫「關於寫功課這件事」:「老實講功課不多,只是要寫字,小孩面對寫字,只能說無敵慢,因為他說他住烏龜國,爸爸媽媽只能等他慢慢寫。面對功課這件事,我想他需要學習時間管理,寫功課和上學都是他的事,作業忘了帶是他的事,功課寫完就是他的遊戲時間,寫快寫慢由他自己決定,唯一的規定是功課寫完之前不可以玩玩具及做其他事。」

十、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是培養天然免疫力

  俗話說:「第一個孩子照書養,接下來就通通照豬養。」我的兒子卻是一出生就被決定「照狗養」,小時候開始會自己吃東西,食物掉在地上或桌子,我就叫兒子撿起來吃,還會叫他把盤子舔乾淨。有位相熟的師姊說:「你們家爸比是醫生、媽咪是護士,竟然這樣教小孩,說出去給別人聽也沒人會相信!」……

  我現在覺得我的做法就是古人說的:「不乾不淨,吃了沒病。」讓他去接觸存在自然環境中的各種病原,得以因此發展自己的天然免疫力。現在小孩保護得太好、太無菌,我聽過的小孩擠乎都是進幼稚園財經常被同學傳染生病。我兒子則是偶爾小感冒,沒去看過小兒科醫師,就是爸比這個家醫科醫師會幫她泡特調的黑糖水,裡面加一點點的普拿疼。搞到幼稚園老師都懷疑兒子她爸到底是西醫還是中醫,別的小孩感冒都去看病吃藥,哪有醫師的兒子感冒是喝黑糖水的。

十一、尊重孩子長大選擇宗教信仰和職業的自由

我雖然吃素已超過二十年,從小嗜吃山珍海味,吃到某年發現再這樣下去可能會還不完,於是就此改吃素。我不會因此要兒子從小就吃素,不然對他太不公平,我等兒子長大後自己決定是否要吃素、要信什麼宗教、要從事何種職業。

很多人會問我兒子:「你爸是醫生,那你長大要不要當醫生?」我討厭大人這種無聊的問句:「你爸是總統(清潔工),那你長大要不要當總統(清潔工)?」試想你會這樣問總統或清潔工的小孩嗎?這是一般大人未經思考而加給孩子的枷鎖。我兒子小時候說:「爸比是醫生,媽咪是護士,我長大要開救護車去救人!」多好啊,可以變成家族企業。後來他陸續說:「我要開垃圾車去收垃圾」,「我要開消防車去救火」,「我要當昆蟲學家」,「我要當警察去抓壞人」。

有次我爸媽聽到就說:「當警察很危險!」我和老婆直接就回話吐槽:「那當醫生就不危險嗎?」聽說醫師的保費額度在台灣還高於軍警呢!我兒子後來喜歡樂高玩具,說他長大要當樂高工程師,但他也很喜歡樂高的警用摩托車。我們都覺得只要不危害社會人群,他長大想要當什麼都好。

十二、希望兒子記得爸比最常跟他講的一句話

我以前看過一個報導:研究者詢問國小學生:「你爸爸最常跟你講的一句話是什麼?」統計獲得第一名的竟然是:「還不快去做功課!」有孩子調皮搗蛋,他寫的答案是:「去把棍子拿來!」可想而知他經常被爸爸修理。有孩子的爸爸大約是草莽個性或中低階層,答案只寫了一個字:「幹!」

當父母的有檢討過自己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或是會讓孩子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什麼嗎?我決定要從小對兒子講好話,你希望他將來寫什麼答案,現在就要常常跟他講。……

我和爸爸之間從小沒有甜言蜜語、沒有肢體接觸,現在才想辦法要彌補,可是我和兒子不可以再錯過這個階段。我從小就和兒子抱抱親親養成習慣,每天晚上關燈睡覺前要親嘴,然後說:「晚安,我愛你!」早上要叫兒子起床時,要親他再說:「早安,我愛你!」出門演講前(因為現在一起和他走路上學再去上班)要說:「我愛你!」

我在高雄社區大學、美和科技大學、千佛山都開過「生死學」課程,在家從小就給兒子生死教育。我希望兒子想到爸比時,不是只有:「還不快去做功課!」生命如此美好,來這世間能當家人是奇蹟,要珍惜彼此的對待。我希望如果有天我睡著就沒再醒過來,兒子會記得爸比跟他說的一句話是:「晚安,我愛你!」假如我出門遇到意外再也回不了家,他會記得我跟他說的:「早安,我愛你!

十三、拜佛是好事怎麼可以變成做錯事的處罰

佛光山星雲大師說:當他還是小沙彌的時候,他的師父總是處罰師兄弟做錯事去拜佛。當時他一直想這樣不太對,做錯事被師父罰拜佛,拜佛是好事,怎麼可以拿來當作處罰?那麼,大家看到有人在拜佛,就會聯想到他一定是做錯事。後來等星雲大師自己成了師父,他就改變規定:「弟子做錯事,處罰他不准拜佛!」……

我演講時把兩個故事串在一起講:有個小孩不小心死掉了,到了一個地方,有天使告訴他:「前面有兩個門,你去排隊,一個是往天堂,一個是往地獄。」天堂門前大排長龍,地獄門口沒人,小孩去排在地獄門口第一個。天使怕小孩沒聽懂,就問他:「你看大家都排隊要去天堂,你是不是弄錯了?」小孩很自在地說:「沒錯啊!我媽交代過我: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個小孩轉世投胎之後就發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就是地藏菩薩的前世今生。

我討厭「錦上添花」,期待可以「雪中送炭」與「濟弱扶傾」,當大多數醫師都想要「治病、救命」的成就感,我卻堅持要走在「解除痛苦(醫療的第三任務)」、陪伴臨終與收拾殘局的安寧療護。我希望兒子將來不要跟大家一樣:一窩蜂地走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因此我一定會交代與提醒兒子:「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十四、小孩不一定會長大而是隨時會消失!

我從事安寧療護服務十八年,在安寧病房和安寧居家療護照顧過年紀最小的癌症末期病人只有一歲半。他出生時是家中的長男和金孫,卻在滿月時發病,周歲時被台大醫院診斷已經末期,回到花蓮被小兒科主治醫師轉給我,一歲半在安寧病房安然死亡。

我因此知道:有些人不可能活到老,甚至還來不及長大,就會死亡。對我而言,小孩是天上來的菩薩或天使。一般人看著小孩覺得他自然就會長大,卻忽略了無常總是虎視眈眈。我一直都覺得:小孩不是一定會長大,而是隨時會消失!……

以前照顧過十歲到十五歲的幾個癌症末期的孩子,父母親總是對我說:這孩子是如何的乖巧懂事,是所有孩子裡面最貼心的。所有的述說都讓我覺得:「這麼好的孩子不應該在人間,果然是要回到天上去的。」因此,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過乖巧懂事與貼心,容許他調皮搗蛋與犯錯,我過去的經驗讓我對兒子有足夠的寬容,只求他能陪我久一點,千萬別太快離我而去。

十五、為何捨不得花錢給小孩買安全帽?

    我是佛教徒,花錢給小孩去讀私立天主教幼稚園,註冊費加月費平均每月超過一萬元。經常看到家長騎機車帶著小孩,家長幫小孩背著這家幼稚園的書包,家長自己全副武裝當然有戴安全帽,可是,可憐的小孩卻沒有戴安全帽。

    台灣自從騎機車強制戴安全帽的立法通過之後,車禍開腦的手術就少掉一半,因此我都奉勸一般民眾:騎機車一定要記得戴安全帽,千萬不要變成腦神經外科醫師練刀的對象。

    我兒子現在是國小二年級,我盡量陪伴兒子走路上學,放學則是由我老婆騎機車載回家,老婆自己戴安全帽的同時,一定會給兒子戴安全帽。可是我繼續經常看到眾多家長騎著機車來接送小孩,卻沒有給孩子帶安全帽。捨得花大錢給小孩去讀很貴的學校,或是至少還買得起機車,去捨不得花一兩百元幫小孩買一頂安全帽。

    這些家長似乎不知道自己每天拿著小孩的生命當作賭注,難道一定要等到出了人命才來後悔嗎?青少年兒童福利法好像管不到這件事,我甚至看到警察在學校門口指揮交通或站崗時,也不去糾正一下這樣的家長。我經常看到家長自己戴著安全帽,而他們最親愛的孩子卻必須用頭蓋骨來當鋼盔。

十六、我不同意需要從小就學美語

    我記得自己是小學五六年級就跟姐姐一起去補習美語,因為成績比國中生好,當時應該是開心的、被鼓勵的。我國中就讀高雄名校五福國中,有位英語老師每節課上課先小考,考不到一百分的同學一律處罰跪著聽課到下課,當時年幼無知也不知道要抗議。我長大懂事後才開始痛恨這位英文老師,但是我不會記得他的名字。

    我兒子進私立幼稚園,我才知道有教美語,還有外國名字,我不喜歡,因為我不覺得需要從幼稚園就開始學美語。親子天下雜誌有說過類似的觀念: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但是沒有人告訴小孩終點在哪裡?更沒人教小孩應該朝向哪個方向,如果不知道方向,那請問家長希望孩子跑到哪裡去?

    那句廣告名言:「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假如語言溝通是人類必須的,我們只需要學好一種語言。何況,將來的世界搞不好只需要在電腦的虛擬世界裡面溝通,假如你告訴我電腦科技做不到這個功能,那麼我們要這種舊石器時代的電腦科技幹什麼呢?

        ---以上講義節錄完畢---

    老師上課發的一張兩面的教育學習單(天下雜誌提供),各有6道題目,寫出來讓您也來想一想,你想如何體驗生命:

★「真實體驗:來一場生命之旅!」→

到目前為止的人生,你是否曾經認真的「回想」自己的生命歷程?那些曾經的快樂、難過、感動與感謝…靜下心來,讓我們一起來場真實的生命體驗!

1.我認為自己人格特質上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我對什麼人事物或情況「最沒有自信」?為什麼?

2.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曾發生「最感謝他人」及「最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是什麼?

3.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曾遇過最令我沮喪難過的一件事?當下如何處理這樣的情緒?如果再發生一次同樣的事情?我會怎麼做?

4.如果有一天,我萬分沮喪、近乎崩潰邊緣時,我會尋求誰的安慰或幫助?為什麼?

5.我現在和父母及兄弟姐妹相處「最困擾」的情形?我希望有什麼改變嗎?

6.如果時光真的可以倒流,我希望回到什麼時候?為什麼?(回到人生最後悔的一件事去改變它,或是回到最快樂的時光再一次的感受。)

★活出生命力!新世代的真實體驗

人面對重大悲傷會對生命真正的本質提出發問,「為什麼是我,不是別人?」這反而是成長關鍵,是危機也是轉機。請以現在的年齡做準備,思考下列的問題:

1.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曾遇過最令我沮喪難過的事?當下如何處理這樣的情緒?如果再發生一次同樣的事情,我會怎麼做?

2.如果有一天,好朋友對我說:「我活不下去了!」,我會怎麼做?

3.請針對近期的社會新聞事件進行觀察,發現那些值得關懷的社會現象?我認為自己可以怎麼做?(如虐待動物事件、自殺事件、人球醫療事件...)

4.如果我得了重大疾病,我希望家人告訴我嗎?為什麼?

5.如果生命剩下一個月,我最想對家人們說的話是什麼?(如何和家人好好告別)我將會如何安排接下來的日子?請具體規劃說明。

6.我希望喪葬儀式是什麼形式?請具體規劃說明。(宗教、音樂、靈堂佈置、告別流程...)

★「教育應該不一樣---許禮安讀書摘錄」(我擇錄其二)

1.因為考試只容許「有強記能力」的考生出頭,考試考不出熱忱,考不出責任心,考不出使命感,考不出溝通力,考不出領導力。考試當然也考不出有遠見、有企圖心、有決策能力的未來領袖。考試更考不出一個人的品格、品味,至於藝術、文化、教育內涵,更是統統考不出來。(38頁)

2.英國著名教育改革家羅賓森(Ken Robinson)曾提到一種「歸屬於天命」的狀態,他是這麼說的:「歸屬於天命,有跡可循,最明顯的就是自由與踏實的感受。當你從事自己熱愛又擅長的工作,才可能覺得或出了真實的自我,成為你理想中的自己。你覺得自己做著天生該做的事,也成為你天生該成為的人,這就是歸屬於天命的狀態。」(112頁)

  請大家均衡攝取毒素

    塑化劑事件持續擴大,朋友問我:到底還有什麼東西能吃?什麼東西不能碰?我苦笑回答:生活周遭全是毒,請大家均衡攝取毒素

    食品安全的未爆彈,何止塑化劑而已,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幾全淪陷,政府把關不嚴,民眾貪圖便利,給予黑心業者可趁之機。前一陣子評比網購土鳳梨酥,發現香精被嚴重濫用,有的下手太重,鳳梨酥聞起來就是化工味,塑化劑只是台灣食品的冰山一角,面對麻木不仁的政府,想要吃得健康,唯有自力救濟。

          菜籃族請注意

    蔬果的農藥殘留:筍子燙過再煮比較安全,葉菜類、埋在土裡的根莖類,能煮熟的就不要生食,青菜和豆類先燙再炒煮;炒菜時不要蓋鍋蓋,想盡辦法讓農藥盡量揮發,連煮紅豆都要先燙過。一定要有分攤風險的概念,偶爾在傳統市場買菜,有時也去超市走走,而且不要只吃幾種菜,均衡攝取營養的同時,也分散毒素。

此外 海鮮的保鮮添加、瘦肉精與鮮肉精、漂白劑與防腐劑 都在我們的食物裡。該怎麼辦?老話一句千萬不要獨沽一味,否則會比較快死。

          外食族看這裡

   「哇!這蝦仁又肥又大又脆,好好吃喔!」小心,你口中所吃的肥嫩蝦仁,都是餐飲與食品專業人士絕對不敢碰的東西。他們都是泡水長大的,請別把加藥的當新鮮。

          誰把客人當家人?

    買菜不能同一攤,上館子,吃小吃也一樣,一定要換著吃,輪流來,因為不洗菜的比比皆是,甚至包括飯店在內,沒有人會像媽媽一樣一根根仔細清洗,誰代言都一樣,除非你看到老闆邊煮邊買邊吃,這保證安全。很多都是老生常談,但你經常忽略或視而不見:太美的不吃--因為色素,太白的不吃--因為漂白,太香的不吃--因為香精,沒有完整形狀的不吃--不知道摻了啥,例如水餃貢丸等,想吃之前先看清楚。

           幾個迷思無法破除

    自己在家煮就會沒事? 答案也不一定。去水醋酸鈉的濫用,包括食品與食材;就連自己做麵包的麵粉也沒有百分之百安全;我們自己經常使用的調味料,很容易就發現全是人工添加劑;…買有機的就安全? 多喝水吧!多喝水連塑化物也沒事,拿了瓶礦泉水, 喝了一半。發現水源是自來水,什麼都是騙人的。

           自保方法

    身體不是紙糊的,若非積年累月長時間攝取,一次兩次誤食也不會出問題,所以請大家不要偏食,一定要均衡攝取毒素喲

 

上課的第二、三節穿插幾個圖文皆美的投影片→

1.311日本地震海嘯。一艘船在海嘯過後被拍攝船的外部與船的內部。

(影片播放時,我又回到當時看新聞報導的震驚心情,我是邊看邊流淚…,只記得是88水災災戶的媽媽,打電話給我說有海嘯,趕快看電視!)

2.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這個投影片,每張的主角都是「色彩鮮艷的鳥兒」,文字是讓人感動的「人生經驗」。生命本來沒有名字,何必計較→→「我是 你也是 我們降生到世上 有誰是帶著名字來的  又有誰是帶著  頭銜、職位、身份、財產…… 來的……」我把投影片收到我的電腦裡。

3.人生教我的44堂課

這個投影片,每張都是天真無邪的小孩的照片,配上人生經歷的名言,有44則。是很棒的圖文:

1.流汗的錢,不會跑;流汗的孩子,不會倒。

2.當我微笑時,世界和我一起微笑;當我快樂時,世界和我一起活躍。

  ~愛斯莉 ‧錫瑟

3.鼓愈擂愈響,話愈說愈明。(俗語)

4.失意人前,勿談得意事;得意人前,勿談失意事。 ~劉墉

5.恨就像回力球,一旦擲出,很快就會反彈。

6.真正的考驗不是第一里路,而是旅程最後一里路。

7.受人點滴之恩,須當湧泉以報。

8.愈早明白自己人生要走的路,就不會走上我們不要走的路。

9.做事當求盡力而為,做人但求無愧於心

10.不斷的砍伐用的雖是小斧,卻能砍倒最堅硬的橡樹。 ~威廉 ‧莎士比亞

11.任何願望只要誠懇,並做好準備,上天就會及時做出安排。

12.找一個懂你的人,也期許自己做一個懂別人的人

13.人不講理是一個缺點,只知講理卻是盲點。

14.我們能互相給予的最佳禮物是「真心的關懷」。 ~佩蒂

15.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張愛玲< 紅玫瑰與白玫瑰>》

16.成功是一把梯子,雙手插在口袋裡是爬不上去的。 ~靜思語

17.人有沒有學問,就像麥穗一樣。當他們是空的,就昂著挺立;當他們趨於成熟,飽含實力時,就謙遜的低著頭,不露鋒芒。(法國作家歌德)

18.人生的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是能屢仆屢起。困頓是成功的恩人。(俗諺)

19.莎士比亞:「愛,像炭一樣,燒起來時要想辦法讓它冷卻,不然的話,讓它任意下去,將會把一顆心燒焦。」

20.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把你打倒,只有你自己。不能毀滅我的,能磨練我,使我堅強茁壯。(尼采)

21.閱讀是眼睛的延伸,讓我們看到別人,也讓我們懂得謙卑

22.生活並不是一個悲劇,它是一個搏鬥。(巴金)

23.每個人都能縮小自己時,大家的空間就變大了

24.人生有許多事情,正如船後的波紋,總要過後才覺得美。(余光中)

25.當一扇幸福的門關上,另一扇會打開。但我們只會盯著那扇關著的門。

26.花朵能夠嬌豔,因為它禁得起風吹雨打;大樹能夠屹立,因為它禁得起狂風暴雨的考驗。

27.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

28.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樂,求人痛苦。

29.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30.於千萬人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只有輕輕地問一聲:「喔!你也在這裡嗎?」 ~ 張愛玲

31.要比誰更愛誰,不要比誰更怕誰。

32.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

33.讀書好比在交朋友。你認識一個朋友以後,會經由他認識其他朋友,讀完一本書,也會繼續讀有關的書。 ( 錢穆)

34.聰明的人,藉他人的經驗自用;愚笨的人,熬過了痛苦,卻忘了經驗。

35.我們沒什麼東西佈施給別人不要緊,最要緊的是把歡喜佈滿人間

36.事情拖不得,性子急不得,目標低不得,下手重不得。(戴晨志)

37.生活中或許有「失望」,但一定不能「絕望」;總要滿懷「期望」,而且永不放棄「希望」。

38.人世間最上乘的課題,是戀愛;戀愛中最難解的問題,是分手;分手後最恐怖的過程,是回憶;回憶裡最痛苦的感受,是我依然愛你。 《從此我們失去聯絡》

39.一霎時把七情俱已昧盡,滲透了酸心處淚濕衣襟。我只道鐵富貴一生鑄定,又誰知人生數頃刻分明。想當年我也曾撒嬌使性,到今朝那怕我不信前塵,這也是老天爺一番教訓,他叫我收餘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海回身,早悟蘭因。 《京劇鎖麟囊唱詞》

40.如果你不滿意你現在的生活,就是不滿意三、五年前你的決定;如果三、五年後你想過不一樣的生活,就要從現在學習改變。

41.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心好命不好,一生能溫飽;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難保;心命都不好,貧困直到老。

42.真正的掌聲必須來自自己,一個人如果不能自我肯定,外面的掌聲再多也沒有用。(班傑明)

43.正面積極思考的練習,是成功生活最偉大的法則。

44.當所有的人都在挖金礦,你該做的生意就是賣鏟子

一杯咖啡惹出的大禍(蝴蝶效應)

看了Xuite影音,你才會知道一杯咖啡惹的禍有多大! 很有臨場震撼感!我的震撼感隨著那顆「到處肆虐」的大球高低起伏,終止於一個驚嘆號。您也來Google一下吧!

終身學習→百歲日本佛學大師---松原泰道的精神養生法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學大師,生於1907年。

  65歲那年,他發表《般若心經入門》,因說法精妙。一舉成名。從此四方講學,還年年推出新作品,迄今著述超過130部,成為日本佛學界的一個奇跡。

    松原泰道致力於推廣一種佛教生活哲學,把一般人難以理解的佛學經典與智慧寫成易於理解的著作,也把佛教的理念活學活用,成為一套經世致用、充滿智慧的人生觀。

我的人生是從50歲開始的

    松原泰道說:「我的人生是從50歲開始的。以我的經驗來說,五、六十歲是人生的轉折點,由此人生可分為兩段:50歲前,是打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我們往往為立足社會、養家糊口而疲於奔命,基本上是為別人活著;50歲以後,經濟基礎已經奠定,職責也已完成,這才到了實現自我、創造自我的最有價值的階段。」

    有人問他:「你的長壽秘訣是什麼?」他爽朗地笑起來:「哪有秘訣?我從來不知道自己能活這麼久。」

   他的長壽並沒有遺傳因素,母親在他3歲時病逝,父親在他30歲那年也因腦溢血辭世。他自幼到成年都是體弱多病,身體差到連參軍入伍的標准都達不到。大學時,他還得了一場病,差點命赴黃泉。

    松原泰道的長壽顯得不可思議。也許,只能從精神層面尋找長壽依據。果然,他說,他一向看重精神養生法。

親身經歷的三個故事

    大學那年,他得了腎病,奄奄一息,卻遇到了一位好醫生。醫生誠懇地對他說:「孩子,你太憂鬱了,你的病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因素導致的。我們能不能來個分工合作:外面的病由我來治,心裡的病由你來治。」這番溫暖人心的話鼓舞了他,他開始樹立信心,積極樂觀地配合治療,腎病很快就好了。

    這次康復給了他深刻的啟示:心態健康最重要!

    他去外地講學,午間到一家餐廳吃了一個便當〈注:盒飯〉,便當裡有一個裝筷子、牙簽的紙袋,上面印了一闕歌詞:「見也難,別也難;有哭泣,有歡笑;時光像秋風匆匆吹過,一生只見了這一回。」當時,有三個藝伎表演這闕短歌,優美而感傷。第二年,他再去這個地方,已經見不到這三個人了,就像歌裡說的那樣。

    他意識到:一切稍縱即逝,對人對物都要用心珍惜。

    1954年,北海道有一所寺廟請他去講經。臨出發前,天氣預報說台風即將登陸,對方來電話通知他不要上船。於是他退了票。沒想到,原定的那一班船被台風襲擊,整個船沉沒,死了1200人。聽說船上有一個美國牧師,自己有救生圈,看到一個女人懷抱孩子卻沒有救生圈時,他把自己的救生圈給了女人,女人和孩子獲救了,他卻被淹死了。

    這場悲劇震撼靈魂。從那時起,松原泰道覺得,他的生命是別人給的,他要學著多捨少取,回饋他人,要「用懺悔和布施之心創造萬物共生的世界」。

    他的精神養生法就這樣形成了。

三不原則        

    精神養生法還有個「三不原則」:不勉強,不浪費,不懶惰

不勉強,指的是不好高騖遠,做脫離常規的事;

不浪費,指的是珍惜時間、珍惜身邊的事物、珍惜他人的善意;

不懶惰,指的是自己的事不能讓別人去做,不管年齡多大,都要鼓足熱情繼續學習。中國有個名叫百丈的和尚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認為說得很有道理。

       終生學習

    有一位曾探訪松原泰道的人說:「原以為,一位百歲老人會枯萎得如同核桃殼一般,沒想到松原泰道的面容如此潤澤、明朗。他的笑容如冬日陽光般溫暖,話語間有一種與萬物共生其榮的欣喜和感激。」

    近日,松原泰道在寫一本書《學習死亡》。他說:「死亡像不停行走的鐘,每一秒都存在,也許這是一本寫不完的書。但寫不完有什麼關係呢?人生總是半途終結的。我們每天只需盡力做好能做的事,力所不及的事,就交給蒼天吧。」

    他的座右銘是:終生學習,至死方休!

甜甜 完成於103年12月24日上課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生命教育第十六講
    全站熱搜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