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多傷慟  生死學第十講

    今天上【安寧療護與生命關懷】學程~~~101年2-6月「生死學與生命關懷」課程的第十講「死亡,我準備好了嗎?」。課程內容有前言和七大項對死亡的準備,每一項都有禮安醫師分享的故事,分別如下:

一、就是現在,我可以死了嗎?

二、今天晚上,我可以死了嗎?

三、還要多久,我才可以安然死去?

四、「醫生」當久了,最後總會「醫死」人!

五、死亡幫我決定生命的長度與內容!

六、當然是我應該要死!怎麼可以詛咒給別人死!

七、活著是什麼滋味?死後是什麼世界?

還有兩篇附錄:「Mark inglis 攀越極限:聖母峰」本文摘自Cheers雜誌第81號(People人物專欄)和「癌末教授Randy Pausch的最後一場演說」本文來自網路。

    在前言中,老師說第十講的文章是應蓮花基金會之邀,演講的題目是「死亡,您準備好了嗎?」但老師想到死亡應該是自己切身之事,所以改題目為「死亡,我準備好了嗎?」再來老師把安寧界祖師奶奶西西里•桑德絲醫師對病人說的話再秀一次:「你是重要的,因為你是你。即使活到最後一刻,你仍然是那麼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然逝去。但也會盡一切努力,讓你活到最後一刻。」之後,老師說一句讓我想思考的話:「死亡之前,你要如何活著?」

    在「三、還要多久,我才可以安然死去?」中,我學到:「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事,要先做好。

在「五、死亡幫我決定生命的長度與內容!」中,我才知道死人和活人的區別。原來是:「死人沒有今天,活人沒有明天。」活人總以為自己有無窮無盡的明天,其實和死人相比較,活人真正擁有的只有短暫的今天。老天爺對人所開的最大玩笑,就是讓我誤以為自己永遠都還有明天,所以從來都不知道要珍惜我僅有的今天

在「七、活著是什麼滋味?死後是什麼世界?」中,我細細咀嚼這句:「死亡的最大用途,是讓我們可以認真體會活著的滋味。」是啊!只有我自己知道活著的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附錄的「Mark inglis 攀越極限:聖母峰」,作者是失去雙腿的人,他說:「人可以做任何事,只是你願不願意做」。我想:真的,當我願意做時,往往會成功;可是我常認為自己老了,不想冒險,當然就沒「意願」了。他又說:「你的收穫是別人拿不走的」。對啊,你的收穫是你用心學習得來的,別人只能分享吧!最後他說:「樂觀是免費的,請盡情享有。人生中最昂貴的就是負面思考,當你覺得沮喪時,不妨回頭看看,你已經走了多遠的路,這樣會讓你有繼續走下去的勇氣。」另一個附錄「癌末教授Randy Pausch的最後一場演說」寫得真好,(老師在課堂上讓我們傳閱這本書)看完後被這位偉大的父親所感動。波許教授去世後,將遺下三子,最大的才5歲,最小的才1歲,讓我想到讀書會的一本書《微笑跟世界說再見》。我很認同文章所言:「當任何人在死前對一生的體悟,變成一堂課時,無論他是教授還是路邊掃地的民工,或是總統還是乞丐,都值得花你兩個小時好好的做一個學生。」

老師在播影片前,先發一張「愛,蔓延---安寧聯展」新聞稿,邀約大家利用時間來上雲藝術中心看畫展並來聽課,是4月28日下午兩點到五點的「生死教育與本土繪本」以及4月29日下午兩點到五點的「本土藝術與生存美學」。今天的影片是觀賞一個魔術表演,太逼真了,我的拙眼實在看不出它的破綻!

接著老師讓我們再繼續上星期的分享---「如何面對生離死別」,並自我介紹。這星期坐第一排第一號的是鐵英,她是臺灣文學家鍾理和先生之女,由她「先發」。她面對爸爸、公公、婆婆、媽媽、哥哥的死亡,聽她娓娓道來,真的是傷慟!10歲失怙,幼小的她不知如何表達悲傷,當說出家人幫父親處理喪葬事宜時,令人鼻酸!公公住院「想吃麵」和「想回家」的兩個心願未能達成,也是她的痛與遺憾!婆婆是失智症,更是無奈且勞心費力。媽媽以97歲高齡辭世,跟她說的「捨不得」,讓我想到《最後的擁抱》中的臨死覺知,媽媽知道死亡即將來臨。而哥哥的死讓她更是傷痛,也覺得是延誤!她說:「照顧說得簡單,其實陪伴可真的不簡單!」

再來是一位安寧老將女士分享,她是趙可式博士的粉絲,跟隨老師學習安寧很久了,很感性的一位學員。她讓我學到:「做安寧是要終身學習的。」;接著是一位年輕的癌友說:生病了,才仔細思考人生的優先秩序。另外一位護理師,她看到許多病人的死亡,還有同事的死亡。她在外科,陪伴許多病人開刀,卻無法陪伴自己的爸爸進開刀房,雖然她的爸爸很想她陪伴…無奈啊!就她說的從「竭盡所能」做事,到自認「無能為力」,辭職當志工去也。她認為在安寧病房是「學習」,而不是「給」什麼

我們這班可真是「臥虎藏龍」,每個人都有她豐富且動人的「面對」故事,下星期會再有不同的學員分享。故事淒美,因為有愛,我覺得都會圓滿。

甜甜寫於101年4月18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