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許多 生死學第九講

    今天是【安寧療護與生命關懷】學程~~~101年2-6月「生死學與生命關懷」課程的第九講「如何面對生離死別」。課程內容有:前言、第一節「幽默治療法」、第二節「信心治療法」、第三節「平時的訓練」、第四節「認清真實面」以及附錄「我們對孩子的十大誤解」。

    課前老師提到附錄的「我們對孩子的十大誤解」時,說我們對末期病人也同樣有誤解。並介紹一本好書---采實文化出版,大津秀一寫的《人生必修的10堂課》,字體大,很適合中老年人看。

前言:在國外原來稱為「死亡學」的,到國內就得叫做「生死學」,原因是大家怕死,怕得要死!要談死別,就得穿插一下生離,兩者有極為相似之處。關係的斷裂讓人因此活在不同的世界!如果兩個世界從來沒有交集,那生離的意義就如同死別一般。可是會不會是因為蝌蚪從來不知道青蛙的世界毛毛蟲永遠不懂蝴蝶的天空,所以人也從來不明白死後的世界

第一節「幽默治療法」:

一、幽默給予我們力量,協助我們應付難關。「那些在生命中最有成就,活得最滿足、最充實的人,都是曾經在生命中面對過最重大威脅的人。」把心打開,對任何事情都做好準備。如果連死亡都不算打擊,生命中還有什麼難關無法度過。這也就是老師常說的「凡事希望有最好的結果;但也不要忘記做最壞的打算。」另外「只要死亡成為敵人,生命就是一場掙扎。」老師說如果我們跟「死神常相左右,那對生命的判斷就會不一樣」,其實,世界上有許多事是比死亡更可怕。

二、幽默提供不同觀點,幫助我們保持平衡。這裡有一個「麻雀與大便」的故事。最後老師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不管外面的世界或外在的你發生什麼事,你還是可以控制你的心。所以囉,轉念很重要

三、聽見內在的鼓聲。這裡有個在網路流傳的「銅鑼聲」故事。等死也有不同的等死法,有人「等死,等到嚇死」,有人「等死,等到忘記死神來臨」。外面的銅鑼聲無法影響你,如果你可以聽見自己內在的鼓聲。

四、淬煉生命的原汁。「檸檬汁」也是一篇網路相傳短文。聰明人都知道,生命就像一個處處刁難的老師,他給你一個似乎莫可奈何的難題,等你自己想辦法把它剖開、搾乾,細細地加工處理,然後靜靜坐下來,好好享受歷經千辛萬苦才得到的寶貴成果。

    第二節「信心治療法」:

一、我的人生一定充滿挫折挑戰,但我一定要盡人事聽天命。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挫折與失敗才是人生的常態,獲得與成功都只是僥倖。但是,凡事一定要先盡人事,而後才聽天命

二、我一定會死得最艱難、最痛苦。這叫做「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佛教有句名言:「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三、就算阿彌陀佛(上帝)不來接我,我也要找路去見祂。我願生生世世來贖罪。

四、「我當入地獄;不惟入地獄,且常住地獄;不惟常住地獄,且莊嚴地獄。」老師的意思是要我們有:「你在的地方,要因為有你而變得更好。」這個積極的作為。

    第三節「平時的訓練」:

一、良善的本心:拉長時間、放大空間,返歸本心。在安寧療護中,凡事都沒有絕對及標準答案。常不輕菩薩說:「我見眾生皆是佛,唯我一人是凡夫」,這樣的精神就是安寧人所應具備的基本態度。我們必須縮小自己、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與意見

二、多生病:消滅精壯自我,記得身體是會敗壞的。修行人宜帶三分病,「帶病延年」、「拖命修行」,才會記得身體是不可靠的、健康是一閃即逝的。再忙碌的生活,都不能迷失自我,永不放棄夢想,努力讓生命活得有意義:投入去愛別人、去關懷周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我們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我覺得我的第一志願「當小學老師」和現在「當醫院、學校的志工」都是有意義的事,這是我的使命。

三、常想自身:如果我是病人,我是否可以如此活著?我們的身份地位和名利權勢是「生不帶來,生不帶去」,唯有開闊無所求的心才能讓你和所有的人自在相處。不要說是像病人如此艱困地活著,我光看到對病人的痛苦無感覺的看護時,就曾說:「我如果遇到如此的看護,不如撞牆死了算了!」老師笑笑對我說:「說不定妳連撞牆的能力都沒有!」大家哄堂大笑。

此時,我很想分享昨天在病房的陪伴:要幫忙013的先生從病床移到輪椅上,可要三、四個人同心協力完成;當他和太太去外面散步回來,我們一群人幫他移到病床時,也折騰一番。他說:「這麼折磨,早點死算了,也連累身旁照顧的人。」他上星期二才轉來,我和他們也只見過一次面,一時也不知如何安慰他,就握緊他的手,拍拍他的手背,讓他知道我的關心。

四、無常感:死亡隨時來臨。 證嚴上人常說:每日都要小死(睡眠)一回,何時會變大死不知道,因為「明天或無常,何者先到,沒人知道」。  死!死的造訪不過一次。所以,當為它的來臨準備。」這是老師隨身攜帶的小卡片之一,我們都有看到。

    第四節「認清真實面」:

一、現代不死神話:活得健康就永遠不病不死?

二、人性的基本面:無論身份地位、名利權勢,一生病就變成凡人。

三、死亡是公平的:師父、牧師、神父、修女、醫生、護士,有誰可以不死?俗話說「黃泉路上無老少」,其實黃泉路上無高低、無尊卑、無貧富。

四、死亡是安全的:大自然的基本設計,回歸存有的母體。「要死得妙,就是無念(什麼都不想)無欲(什麼都不要)、無知(什麼都不必瞭解)、無著(什麼都不執著),就像浮雲掠空一樣飄然而去」。老師說「脫離~~~」,就像無敵鐵金鋼的指揮艇脫離組合體一樣。

附錄「我們對孩子的十大誤解」:

1.在孩子尚未準備好之前,我們就期望他們能夠做到。

2.如果孩子無法達到我們的要求,我們就會很生氣。

3.我們誤解孩子的動機。

4.我們希望孩子能像大人一樣。

5.我們背道而馳。

6.我們會在孩子犯錯時,責備和批評他們。

7.我們忘記責備和批評會讓孩子受到多大的傷害。

8.我們忘記愛的行動會多麼有幫助。

9.我們忘記自己的行為最有影響力。

10.我們只看見孩子的外在行為,卻沒有看到孩子內心深處的愛和好的意圖。

    最後老師播一些短片,當做精神糧食。有:

1.拆房子。用爆破的方式,我們真的就看到高樓一瞬間「倒了」!

2.有娛樂效果的拆房子。先有一大段的煙火秀,接著在煙火中,房子「化為烏有」。

3.生活常識。廚房的鍋子起火,怎辦?它告訴我們用濕的布覆蓋鍋面,就可解除危機。就是「隔絕空氣」啦!這在小學三年級的自然科學就教過了唷!

4.各式各樣的創意電腦

5.走在時尚的中國。這些器物都是古中國的日常生活用品。我看到「有手錶功用的戒指」、「戰國時代的冰箱」、「古代美女的髮式、內衣外穿」、「水晶杯」、「朝的蹴踘(古人所說的踢毬,應該就是現代的足球吧!)」「高跟鞋」、「戰國的服飾(和日本的和服相似)」、「明朝的冰箱」等等。

    再來老師讓我們說說各人對於面對生離死別的看法。我坐在第一排第一號就先說:「我女兒在巴黎,我跟她就是生離;我的先生已死,所以我們跟他是死別。他在世的使命圓滿了,回到他可愛的家;有一天我的使命完成,我也會隨他而去。」有一位在成大安寧病房的志工,分享她對生離死別的故事,並說在安寧可以看到更多動人的故事,她已經服務8年了。還有在屏基服務10年的安寧志工,也同樣有許多的感動!她們都是我的楷模。您想知道更多的感動嗎?請來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會,上許禮安醫師的課,就會把感動和分享融入您的生活。

    下課回到家,思念親人的心情雲湧而起。老師說「生離」至少親人還在,對啊!昨晚我還因為朋友要去遊的事,跟女兒在google互通訊息;拜科技之賜,用「一指神功」就可跟十萬八千里外的親人聯繫。「死別」之痛,就永在身心中,雖然老師有幫我們化解:「有適當的情緒宣洩,我們才可以過生活。」,但是痛就是痛,一想到:「當棺木緩緩被推進火化場的格子裡,我和孩子們手牽手向他致上最後的一鞠躬後,那種天人永隔的痛,我落淚了!」我們再也看不到他了,只能在夢裡相見!寫到這裡我的視線模糊……今天是他四週年忌日,他卻沒有入我夢裡……

  甜甜寫於101年4月11日(農曆3月21日)

arrow
arrow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