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80827讀1.JPG     1080827讀1封面封底.JPG 

              108年8~12月[久病慢痛 . 樂活安寧]讀書會,8月要讀的兩本書之一。

 閱讀《恰到好處的安慰:這樣說,幫助親友面對挫折、傷痛與低潮》心得

          凱西‧克洛/著 艾蜜莉‧麥朵威爾/繪   崔宏立/譯

                 究竟出版社  2017年10月 初版

書目

序言 劇透人生:壞事總會發生

PART ONE:打好基礎

Chapter1 照顧別人之前,先把自己照顧好

Chapter2 設身處地

PART TWO:付出關心的3項基準

Chapter3 心懷善意,比任何事都重要

Chapter4 聆聽:無聲勝過千言萬語

Chapter5 小動作,大不同

PART THREE:拜託!我不要變成災難!

Chapter6 拜託!千萬!不要說這個(謝了)!

Chapter7 同理行為速查表:怎麼說、怎麼做,就靠這本小抄

結論  你抓到重點了!

致謝

暖心推薦

    11年前我的親人住安寧病房,林修女時常來幫我們祈福、禱告,她讓我最受用的一句話就是「我們要祝福他(她)」。我用「祝福」送走我的親人後,往後遇到親朋好友有人「失落」時,我就會說「我們要祝福他(她)」來安慰生者。

      好幾年前,在路上遇到一位學生家長,打招呼後,發現他們夫婦拖著行李箱,就問說「去旅行嗎?」,那位爸爸說:「我們剛辦好丈人的喪禮,回高雄。」我頓時錯愕,除了一句「喔!」真不知道要說什麼,剛好他們也到停車的地方,我們就互道再見了。後來週三上許禮安醫師的課,我請問他遇到這種情境,要如何說呢?他說可以說「您辛苦了」。從此這句話,一直讓我很受用,尤其在我很感謝人家幫我忙的時候。

       讀完這本書,我學到在支持、關懷受到困難的親戚朋友時,可以說「你還好嗎?」和「真是遺憾」。

     本書的<序言 劇透人生:壞事總會發生>中有作者們的故事,以及她們如何完成這本書的過程,還有「導讀」。

       第10頁有作者凱西(沒什麼親人,媽媽有精神疾病)和艾蜜莉(24歲時被診斷出第3期的何杰金氏淋巴瘤。經過9個月的化療和放療後出院回家,15年來未再診斷出其他癌症)的故事,她們說,隨著年紀成長,挑戰也越來越多,這些經歷過的一切讓她們了解到,遇上困難時能有來自別人的支持是多麼重要。

        「艾蜜莉運量她身為賀卡作家及插畫家的平臺,加上戰勝癌症的倖存者經驗,以及從親近同事朋友身旁學到的教訓,發表一系列的『同理心卡片』。這些卡片經過特別設計,好讓我們能在疾病和悲慟之際有比較可靠的方法彼此聯繫。凱西則創立了一個『互相扶持走出來』的組織,與商業、醫療和悲傷諮商等各業界的同理心專家與顧問合作,發展『同理心入門訓練營』,和以『陪伴』我們所關心之人為題的工作坊。

       凱西從她的研究,以及在大學、醫院和商業場合所提供的『同理心入門訓練營』學到不少。艾蜜莉也在設計同理心卡片時,從令人難以置信的廣大回應當中獲得很多。」(p.12) 她們就是用這些學習與收穫,來完成這本書。

         再來是作者的導讀:

         本書有好幾種用法。許多讀者都不免有位朋友正身陷危機,所以你大概想找到一些方便、實用的話或是做法,可以馬上派上用場。你可以在書中的第2部分和第3部分找到這些資訊。如果你只有4分鐘搞清楚該對悲傷的同事說什麼才好,第3部分可以提供支援。對於那些有備而來的讀者,第1部分可找到在他人受苦時我們為什麼難以搭上線的原因。(p.7)

為了幫助讀者學會在這個領域裡信任自己,書中將會深入探討三大要點:

付出關心的3大基準

1)心懷善意,比任何事都重要

2)聆聽:無聲勝過千言萬語

3)小動作,大不同

 藉著探索這幾個基準在你生命中的意義,並實際應用看看,你就對自己付出的能力更有信心。(p.13)

 如果你要只記一個重點,本書的重點應該就是:

 若是有選擇「說些什麼」或「什麼都不說」,說些什麼幾乎總是有較好的結局。

PART ONE:打好基礎

CHAPTER 1:

照顧別人之前,先把自己照顧好

朋友發生困難,阻撓我們伸出援手的常見三大心理障礙:害怕做錯事、害怕說錯話、害怕沒時間/資源。在書的最後「結論」(241頁)也有提到,它們是我們主動關懷別人的路上,最常遇到的三種阻礙。這些顧慮追根究柢就是單純對自己沒信心,不相信我們早就曉得該怎麼做,不相信靠著我們善良的本性就已足夠。

是我們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了!我們想真誠地和別人相處,就必須注意到自己常隨身攜帶的兩個大心理包袱,讓我們懷疑自己與他人相處的能力:(1)之前怎麼讓別人心情低落的罪惡感,(2)之前被別人搞到心情低落的怨恨。我們因此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別人也沒好到哪去,造成我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付出。

凱西的小女兒喬治亞問凱西靠什麼維生?她說「我協助人們在朋友悲傷時可以互相陪伴。」

喬治亞說:「那很容易嘛。」

凱西說:「妳會說哪些話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唸幼稚園的喬治亞花一分鐘的時間,大聲講出:「對不起。」、「你想要跟我一起玩嗎?」、「你想要休息一下嗎?」、「你想要抱抱嗎?」

      喬治亞讓我們知道「幫助別人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

CHAPTER 2:

設身處地

    「當我們最需要朋友和家人的時候,他們都避不見面。」

   ----孩子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的瑪麗

最後的總結:「伸出援手但笨手笨腳,往往要比根本不伸出援手好得多。」

             PART TWO:付出關心的3項基準

CHAPTER 3:

心懷善意,比任何事都重要

這是付出關心的第一項基準。

        我們痛苦難過的時候,都會有某種程度的「羞愧」、「害怕」和「孤獨」。在那樣的時刻,我們並不需要有誰來讓我們印象深刻,或是熟練地說服我們脫離痛苦。「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善意,能因著心中的善,勇敢試著付出關心。」(p.59)

這一章有說明「同情心」和「同理心」:

      同情心是人類對於別人痛苦所發出的自然、本能反應。它最可能發生在你也遇過相同悲慘處境的時候。妳曉得丈夫離妳而去時的感覺如何,所以當同事也遭遇相同事情的時候,妳自然而然會對她心生同情。同理心則是運用想像拓展你的能力,可以同情處於超乎個人經驗的對象,說不定那甚至是你所認知完全不一樣的狀況。這是一項有用的心理工具,可藉此培養更多同情心。(p.68)

        同情他人,會讓我們自己有所獲益,不過遇到下列三種情況,你應該先停下來,別急著去協助別人:

1.有時生存現實就在眼前,危機往往發生在最不方便的時候。

    就在重要產品發表會前夕,你的同事發現自己得了癌症;有個重要任務就快結案了,你最好的朋友和情人分手。就在我們連照顧自己都相當吃力的時候,有時還被要求去照顧別人。研究顯示,當我們承受壓力的時候,比較不會生出同理心。

2.你關心的那個人真的相當難照顧。

    像是患有嚴重心理疾病、嗑藥成癮,失智症,他們的課題在情感上還有經濟上都遠遠超過你一個普通的凡人所能應付的。

3.我們一生中就是會遇到一些伸手牌,他們想要的總是比我們合理付出的還更多。

      在這幾種時候,要同情自己。認清也許你根本做不到,或根本不想做。倒不是你不願意付出犧牲,而是認清自己沒辦法付出,所以不覺得被剝奪,也不會進一步心生怨恨。以下幾點提示,可以協助引導各位關懷別人,還有關懷自己的行動:

˙注意自己的心情。

˙花點時間留意自己的壓力。

˙花點時間做一份個人清單。

˙讀一讀第5章

總歸一句話:做你自己就非常夠了。(p.81-85)

CHAPTER 4:

聆聽:無聲勝過千言萬語

這是付出關心的第2項基準。

    要和陷於困境的人對話,最好的方法不是講多少好聽話,而在於能否好好聆聽。

       對大多數人來說,都知道「聆聽」有重要的價值。可是當事情亂成一團,朋友陷入痛苦時,自然會想著「我該怎麼改善這個狀況?」(p.91)

    「學會閉嘴」----如果想要好好聆聽,首先第一步,同時恐怕也是最大困難所在,就是要能夠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乖乖」保持安靜。(p.93)

聆聽的類型:

同理聆聽」:保持安靜沉默,讓別人講完,正是優良聆聽的主要重點,它非常重要,會建立聯繫與信任,並且鼓勵人們真正開放自我,也會幫助我們體會某人的感覺。

         依其設計,同理聆聽就是要如此影響人:

「我陷於悲傷情緒的時候,即使是好的建議也幫不了我,只有聆聽可以提供協助。我大學室友的父親好幾年前就過世了。和她在一起,我從來不曾感受到身處不同地方的壓力。她往往什麼都沒說,只是讓我沈浸在難過之中   感受它、呼吸它。我得先完全接受,才能完全釋懷。」---喪母的達拉

  還有兩種聆聽,需要在支持別人時參與對話:

尋求事實聆聽」:這時,聽者想要記住對方說了什麼,因為那些資訊能派上用場。

批判式聆聽」:這時,聽者的主要目標是分析並評估聽到的內容。(p.98-101)

你還好嗎?」實際上就是最基本的關懷問句。它是個打開話匣子的好方法,但是,如果你要問的對象很明顯是在心煩意亂的話,或者還在重大慘案發生的頭幾天,或幾星期內壞事尚未完結前,這句話是不太恰當而且可能會讓對方抓狂。(p.107)

         一旦習慣去問「你還好嗎?」接下來就可以提問以下幾件事,表達出你是真心想聽對方自在述說他的狀況:

1.「你對那有什麼感覺?」或「你的感覺如何?」

2.「你今天過得好嗎?」

         另一種表達關心的語句,就是「真是遺憾」。它是讓對話能提供支持的好方法。當我們認同對方悲傷的狀態,說出「真是遺憾」會比你所知道的更擄獲人心。只需幾個字,就能優雅地傳遞關心並表達同情。 (p.114-115)

在124頁有一個很棒的「實境對白演練」:

 瑪麗亞剛辭去做了長達10年的穩定政府部門工作,正在和妹妹蜜雪兒聊天。

瑪麗亞:「真不敢相信我居然會幹這種事。要是找不到別的工作怎麼辦?」

蜜雪兒:「妳幹嘛把工作給辭了?就業市場競爭得很啊。」

瑪麗亞:「我不知道。我真是個笨蛋!」

       蜜雪兒替瑪麗亞擔心的事也許有道理,但重點在於擔心也幫不上忙,只會讓她承擔更多懷疑眼光。

讓我們再試一次看看:

蜜雪兒:「我可以想像妳會有多驚慌[這兒,蜜雪兒肯定的瑪麗亞的擔心],不過我相信妳的判斷,而且我有信心妳一定可以找得到更合適的新工作。[這兒,她信任瑪麗亞,替她壯膽,這份信任是根據她對瑪麗亞個人特質的認識而來。]有什麼是我可以幫上忙的嗎?比如像是幫妳看看履歷表,或者幫妳把履歷傳給朋友參考?[這兒,她提供具體而且有用的協助。

         這是「聚焦在對方的感受上,切勿只關注事實。」(p.124-125)這個修改後的對話,我覺得對我在關懷的應對上很有幫助。

在131頁一整頁,有一份「應急用的佳句清單」,作者說:把這些句子收在後口袋裡,以備不時之需:

「你想要談談嗎?」、「不會無聊啊,我想要聽。」、「對你來說感覺怎樣?」、「現在你過得如何?」、「這一定很辛苦,如果你做得很棒。」、「我相信你會做出正確的事。」、「我看著你走過之前的各種困境。現在會覺得很苦,但我曉得你可以安然度過。」、「沒錯,了解這事真的讓我對你刮目相看。我覺得你更迷人、更勇敢了。」、「我佩服你。」、「我愛你。

    137頁有一問句:「寄電子郵件會不會顯得很沒誠意?」作者說「才不會!」。在同一頁的「同理小訣竅」說有位女士在父親過世後收到一封電子郵件:「我寫了一封電子郵件,分別寄給朋友、家人還有同事等等,公開宣布說我爸已經與世長辭,結果收到好多好多回覆,其中有許多是心裡掛念但沒時間親手寫張卡片的人。雖然有人可能會認為用電子郵件發出弔唁訊息,實在一點都不酷,但能聽到人們的關切我真的很感激,不管他們是哪種方式表達出來。」我可以感同身受,因為先夫的訃告,我也是先用電子郵件發出的。真的看到親朋好友的關切,我終身難忘,感動與感激!

CHAPTER 5:

小動作,大不同

 作者說,這章「我們將要用付出關心的第3項基準,來解釋小動作如何造成重大差異。」

 作者用五個簡短題目,請大家把答案寫在便利貼上,把這些便利貼黏在牆上,蓋一座小動作之牆。

1.在我陷入困境的時候,同事做過什麼事情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2.認識的人為我做過什麼事情,提供什麼樣的安慰或協助?

3.再也不曾見面的舊朋友,之前為我做過什麼?

4.好朋友或家人做過什麼事來支持我?

5.我陷入困境的時候,收過哪些最棒的禮物?

    這些小動作,小雖小,但整體總和起來是如何幫助以下情況的:孤單、寂寞、恐懼、無力感、不踏實,還有經濟不穩。(p.147-148)

來自同事:(擇錄)

「手術醒過來的時候,發現同事們在醫院的牆上貼滿療癒的文字、名言和段落,對我來說相當有意義。」

來自鄰居/認識的人:(擇錄)

「當我從醫院回到家,發現門口放了花還有食物。」

來自朋友:(擇錄)

「我生病時來拜訪並且支持我的另一半。讓她曉得還能得到支持、愛還有照顧,這讓我覺得好安慰。」

來自家人:(擇錄)

「哥哥把我們的車清理乾淨,還加滿了油。」

來自陌生人:(擇錄)

「有位不相識的人主動上前來,語氣柔和地問我:『你還好嗎?』」(p.149-152)

    你真誠的給予,要從你能給的開始,而不是某人的需求是什麼。因為做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事情,表示我們較有可能實際去執行。

這裡有一份「發揮同理心的動作選單」:(幫助的人們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凱西的朋友梅根說這些是她的「免疫系統的延伸」。)

聆聽者(善於提問、關切答案。要是覺得講話很煩的話,還能提供空間,單純與人相伴。)、

簡訊高手、心靈大師、詩人、

實際的送禮者(贈送打掃服務、食品或按摩券。)、廚子、

無厘頭送禮者(送些可笑的禮物,或是帶人去看脫口秀)、

堅持的人(計畫生變也不生氣,持續邀約)、

司機(開車接送出席重要場合。)、手工達人、

聯絡人(找出可提供協助的人並引見,從醫療、另類醫生、律師、治療師,到曾經歷過類似情境的其他人。)、陪玩、

研究員(詳細鑽研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保護病患不會掉進網路裡龐雜且嚇人的的醫學資訊無底深淵。)、園丁、

勞力漢(為對方處理日常瑣事   從採購食品、衣物送洗、到打掃家裡。)、

組織家(把重要的財務、健康和法律資訊分門別類整理妥當。)、

保母/費心的照顧者、

專案經理(整合其他人的協助)、

金融家(資助保母、醫療或法律費用等等的開支,而且不用還。)、

公關大師(對外接洽,把最新消息分享給朋友。)、

主人/女主人(邀請對方到他們家住,或請來家裡吃頓飯。)(p.155-158)

總結:恰到好處就是美

如果你能夠或願意付出,就只不過是一句簡單的「真是遺憾」也都比轉身就走好得多。

即使我們有信心可以替別人扛起上百斤重擔,也不過是花一整天的時間去做點事,像是陪孩子度過一個美好的夜晚,或邀約對方在週末時出門逛逛。如果你還在猶豫自己的付出似乎不太適合,請你要曉得:你可能已經做得很棒了呢!做什麼都好,即使是些小事,都絕對足夠。而且,恰到好處就是美。(p.181)

         PART THREE: 拜託! 我不要變成災難!

CHAPTER 6:

拜託!千萬!不要說這個

(謝了!)

在失去了什麼,且人生遇到轉折的時候,人類真是喜怒無常的生物。所以事實就是:要陪伴陷於黑暗時刻的人,根本沒有什麼可以一招見效的萬靈丹。然而,最重要的是別把事情弄得更糟。(p.187)

總結:

同理心,不是告訴別人應該要怎麼去感受。

快快遏止以下衝動:

˙暗示別人你曉得他們對這件事的感受

˙指出造成問題的原因

˙告訴別人應該怎麼應付他們的困境

˙以悲觀回應對方的煩惱

˙貶低人們的顧慮

˙以強迫的正向態度或陳腔濫調看待對方的狀況

˙稱讚他面對困境時有多強,或有多厲害 (p.224)

CHAPTER 7:

同理行為速查表:

這裡有列出表格和重點提示,作者說:它們絕對能幫你給予支持時更有信心,也能幫身處危機的那些人更容易接受支持的力量。

    表格有三大欄:企圖(有五列:「表達同理」、「有所關聯」、「提供觀點」、「感興趣」、「傳達希望與決心」)、別說這些試試這些。每個表格後都有附帶很多「」體貼的小動作。

☆看一眼就會懂:面對生病/長期的健康問題

幾個體貼的小動作:(擇錄)

從我老家的一間餐廳,送來一盤家鄉味的料理。

每週有3天送我女兒去上學,讓我可以去做門診治療。

☆看一眼就會懂:面對離婚議題

幾個體貼的小動作:(擇錄)

有位朋友帶很多氣球到我的公寓,歡迎我搬到新的地方。

我的好朋友送我書,內容是在討論要怎麼活過離婚。

☆看一眼就會懂:面對懷孕不順和流產的情況

幾個體貼的小動作:(擇錄)

我說過不想被問到有沒有懷孕,朋友雖然焦慮緊張又真的很知道消息,但都尊重我的意願。

☆看一眼就會懂:遇到失去親人的情形

幾個體貼的小動作:(擇錄)

我從來沒有要求別人,但我太太過世之後,鄰居每隔幾天就幫我把落葉什麼的掃乾淨,他這樣做了差不多快一個月,可是從來沒有拿出來說嘴。

☆看一眼就會懂:關於失業

幾個體貼的小動作:(擇錄)

有位朋友提供一份諮商的工作,讓我能度過經濟困境。

我還在害怕找不到介紹人的時候,有位同事主動表示願意出面。(p.228-239)

結論 :你抓到重點了!

    如果我們想要主動表示關懷,並讓對方能夠信任自己,我們得要先信任自己。那並不表示我們得要完美無缺。只要做自己就可以了。

1.相信你的關心:

 ˙心懷善意比任何事都重要。

 ˙如果你在乎,你的關心就有份量。

2.相信你的價值:

 ˙先把你自己照顧好。

 ˙不要對他人的困境做出批判或是預設立場。

3.相信你的行為:

 ˙聆聽勝過千言萬語。

 ˙小動作大不同。

    帶著真誠與坦率,彼此主動關懷,而且緊密相伴度過困頓的時刻。這些正是能將人們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最深刻情感。

    如果我們學會用這種方式與人相繫,就能培養出親密長遠、榮辱與共的關係。學習主動關懷可能會很可怕,但你只要知道:

   沒有什麼比得上你恰到好處的安慰。」(p.242-245)

          這本書的安慰,就是關懷;對悲傷的人說出恰到好處的安慰話,就是「悲傷關懷」。這是一本很棒教人如何關懷別人的書。

                甜甜 完成於108年8月25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閱讀[恰到好處的安慰]心得
    全站熱搜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