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8~12月 [久病慢活 . 樂活安寧]讀書會,8月要讀的兩本書之二
閱讀《許醫師,有沒有可以學習怎樣活得健康的書》心得
許禮安/作。 海鴿文化,2019年7月出版,一版。
目錄
如何常保身心安康(代序)
第一部分 怎樣生活最簡單:食衣住行育樂
第二部分 關於空氣污染與菸害防制:人命在呼吸之間
第三部分 失智症的真相:不是故意忘記與返老還童
第四部分 失眠的真相:不要用安眠藥把自己打昏
第五部分 醫療常識的社會教育:醫界少做的一件大事
第六部分 癌症的預防:怎樣才不會得癌症?
第七部分 預防保健與健康教育:預防重於治療
第八部分 心理健康:生死悲傷都需要準備
第九部分 醫療體系的內幕:醫師觀察筆記
第十部分 心理建設的重要:看待世界保健康
書的封面,除了有書名《許醫師,有沒有可以學習怎樣活得健康的書》外,有兩行紅色的字:
一位安寧醫生給你健康的另類觀點
要「常保身心安康」,就要從「簡單生活」做起
許醫師在書的代序<如何常保身心安康>,把本書的重點寫出:
我認為要「常保身心安康」就要從「簡單生活」做,起於是就決定由此出發,開始整理預防保健與健康促進的觀念。(p.5)
第一部分 怎樣生活最簡單:食衣住行育樂
飲食:不能偏食,吃素最簡單,別去「吃到飽」餐廳飲食。正常飲食應該要適量,吃到飽是和自己身體的消化系統過不去。(p.14~29)
穿衣:衣服的兩個功能是保暖與遮蔽身體。(p.38)
住家:堅固耐用,心安是家。(p.41-45)
行走天下:搭火車,便宜又夠久,可在車上讀書或休息。(p.47-48)
育樂:讀書最快樂。(p.53-59)
修行:少說話、少手段、多念佛。(p.61-66)
這裡,許醫師說他的早課是早一點去安寧病房查房。還舉例:廣欽老和尚在即將圓寂之前,讓徒弟們把三藏十二部經典全部搬出來唱誦,而且要「總誦!」弟子們都傻眼了。一會兒,他老人家自顧念起「阿彌陀佛」,事後大家才知真意:原來一句阿彌陀佛就已經是大藏經的總誦。我們常常把修行搞得五花八門,卻忘記一門深入就是總持。所以許醫師說:「我們也常常把生活搞得錯綜複雜且紛擾不堪,卻忘記最簡單的理念與想法,以及根植於人性當中的單純。」
第二部分 關於空氣污染與菸害防制:人命在呼吸之間
<如何在毒氣島好好活下去?>
12招,阻絕吸入壞空氣
1.嚴格管制工廠廢氣排放:工廠排放廢氣為主要的空氣污染來源。
2.垃圾減量、垃圾分類:有助減少空氣污染。
3.減少使用汽機車:多搭大眾運輸工具、騎自行車,減少騎機車排放廢氣。
4.避免燒香、焚紙、燃炮:焚燒會釋出多種有害物質。
5.避免抽菸:香菸燃燒會產生數百種有害物質。
6.避免使用窗簾、地毯:容易堆積灰塵、塵蟎。
7.使用吸塵器:打掃時使用它,可避免揚起灰塵,減少吸入室內粉塵。
8.除濕機:台灣氣候潮濕,使用除濕機避免黴菌滋生。
9.使用排油煙機:烹煮食物時,記得打開排油煙機,避免吸入油煙危害健康。
10.緊閉門窗:空氣品質不良時,應緊閉門窗,避免空氣污染物進入室內。
11.配戴口罩:使用外科口罩即可,提供九成保護力,應每日更換、避免重複使用。
12.空氣清淨機:有效去除空氣中有害物質,提供優質的室內空氣品質,記得定期更換濾網。(p.73-78)
2招,強化肺功能
第1招,多吃深色蔬果。
顏色鮮艷的蔬菜、水果,富含抗氧化物質、植化素,日常飲食多吃深色蔬果,能夠降低體內氧化、發炎反應,避免細胞受傷害。
第2招,深呼吸運動。
多運動能夠增加肺活量,強化肺部、改善肺功能、增加耐受度。根據研究報告證實,平時從事太極拳、游泳、瑜珈等有氧運動,藉由深呼吸、長吐納方式,能夠訓練呼吸肌肉,達到有效換氣訓練,直接有效改善肺功能。(p.80-82)
第三部分 失智症的真相:不是故意忘記與返老還童
<失智症十大警訊與補充解說>
失智症末期病人已在民國98年9月,被健保納入安寧療護的服務對象。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
1.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
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3.語言表達出現問題
4.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
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
7.東西擺放錯亂
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
9.個性改變
10.活動及原創力喪失
許醫師在每一項警訊後都有補充說明,請參考書的第116-123頁。
第四部分 失眠的真相:不要用安眠藥把自己打昏
<號外!醫界找到根治失眠的療法!>
我看到文章的中間,才看到,原來根治失眠的療法,就是「起床」!
<失眠要找原因,不只是吃安眠藥!>
之一,夜尿。之二,痛醒。之三,心事。
真的有心事,就會輾轉難眠,造成失眠。但是我還是會睡著,神經太大條了,在古時候,我會被野獸拖去吃掉!
第五部分 醫療常識的社會教育:醫界少做的一件大事
這部分許醫師苦口婆心地教我們許多醫療常識的社會教育。
<病人須知看病禮節>
第一,看門診不要像去菜市場!
第二,要找固定的醫師看診!
第三,要記得醫生和藥的名字。
第四,不可以「好吃道相報」。你吃了有效,別人不一定有效;別人吃有效,偏偏你吃就可能會有副作用。
第五,不要自己當白老鼠找死。 (p.148-150)
<健康與生病的權利>
病人的基本權利,包括:有權索取病歷摘要、有權得知病情及預後、有權得到勞保傷殘給付、有權得到安寧病房住院保險給付、有權免於肉體痛苦、有權參與醫療決策、有更多權利要爭取。健康的時候,其實更應該知道有接受「成人健康檢查」的權利,全民健保提供40歲到65歲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的免費成人健康檢查。
台灣醫療照護體系兩大趨勢:長期照護與安寧療護。吃火鍋要如何顧健康。感冒,沒有發燒的應該是「普通感冒」,會發高燒(通常超過攝氏38.5度),而且平均發燒三到五天,可能是「流行性感冒」,感冒打點滴不會比較快好。
足癬的衛教:「香港腳就是黴菌長進皮膚裡面,你現在開始擦抗黴菌藥膏,不是擦到皮膚外表正常就停藥,這樣菌絲(菌根)還在皮膚內層,要擦到皮膚外表正常之後,至少多擦三個星期,讓內層的菌絲被殺光,不然一潮濕,黴菌就會從裡面長出來,永遠都不會斷根。」
家庭醫學科強調「預防保健」,兼顧身、心、靈與社會,總是要勸病人戒菸、戒酒、戒檳榔。
高血壓的病人,第一、不要吃太鹹。第二、要持續運動。第三、要減輕體重。這樣才有機會可以不用吃降血壓的藥。
不要迷信打點滴會讓發燒快好,上吐下瀉馬上止。需要打點滴的情況:
一、已有脫水現象:成人出現口渴、心跳變快、血壓降低、小便量減少等,就可能是脫水。嬰幼兒出現一直哭卻沒有眼淚,尿布連續3小時都沒濕、眼球凹陷、皮膚乾燥及躁動不安等症狀,顯示可能嚴重缺水,需要打點滴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二、嬰幼兒、年長者、免疫不全者以及因噁心嘔吐等身體各種狀況無法經口進行足夠的水分及營養補充的病人。
第六部分 癌症的預防:怎樣才不會得癌症?
<怎樣才不會得癌症?看清事物真相>
癌症的預防有四個階段:預防疾病發生、預防疾病進展、預防死亡、預防痛苦。
預防疾病發生,包括民眾衛生教育與公共政策。民眾衛生教育如:均衡的營養攝取、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的健康檢查等。好的公共政策可以保護人民生命安全,例如騎乘機車強制帶安全帽立法通過之後,台灣開腦手術大約少掉一半。
預防疾病進展,就是早期診斷計劃。女性最有名的「六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檢查)和「三點不漏(加上乳房自我檢查)」。
預防死亡是抗癌治療。
預防痛苦就是安寧療護症狀控制。
大部分人都誤解疼痛控制。真正疼痛控制是要預防病人發生疼痛,應該是讓病人按時吃止痛藥而沒有機會痛起來,中間還有痛就立刻給額外的止痛藥。其次是誤以為止痛藥會讓病人昏沉,這是過去錯誤認知的惡性循環。真正的疼痛控制是要讓病人清醒著不痛而可以繼續過他的日常生活。那種以為止痛藥會讓病人昏睡的,可能是過去經驗不足或止痛藥的劑量太高所導致的副作用,也可能是病人因長期忍受疼痛而睡眠品質太差,終於可以不痛而進入深沉睡眠所造成的誤解。第三是誤以為人快死了才需要安寧療護。安寧療護的基本精神是「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個別差異」,我們都希望還健康的時候就得到尊重,不是等到快死了才被尊重,那可能有點太晚了。(p.204-207)
第七部分 預防保健與健康教育:預防重於治療
<面對生老病死,我準備好了嗎?>
他引用陳秀丹醫師的話:「自己一定是做了很多好事,這輩子才能被上天託付,來守護病人的健康。透過近距離的生命觀察、感受生命的苦痛與美好、家屬的不捨與兩難,更能體會人生無常的道理。凡事只要盡心盡力,問心無愧就好。傳遞健康的理念,讓愛永流傳,這是醫護人員的使命。」許醫師說這也是他鼓勵大家去當安寧志工的原因。
我們一直宣導要讓癌症病人知道實情,病人知道自己的時間有限,才能按照他的心願處理後事,不留下遺憾。(p.234-235)
第八部分 心理健康:生死悲傷都需要準備
<悲傷關懷的新思維>
一、親人死了哪有不悲傷的道理?
死亡隨時無預警的來臨,每個人的死亡機率總有一天都是百分之百,活著的人早晚都要面對喪失親人的悲傷。
二、不要用兩巴掌來安慰悲傷!
我們經常聽到的安慰話於是:「你要趕快走出悲傷!」這好像是直接給悲傷者打上兩個巴掌,第一巴掌表示悲傷是壞事所以要走出來,第二巴掌就是怪他動作慢。要改用另外一句話來代替:「請你按照自己的腳步/速度,去體驗/經歷悲傷。」
三、我想要當少數人不行嗎?
按照安寧療護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個別差異的標準,應該尊重每個人悲傷程度的深淺與時間的長短,而不是用公認的標準去譴責某些少數人太超過。你管我要悲傷多久?那是我的自由!
四、不在與召喚的強大力量!
人們總是誤以為親人不在人世,就再也無法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卻不曾注意到有一種不在的力量,也就是召喚的力量!召喚的力量往往比現實的力量強大,不在的力量有時比人還在有用。
五、不要才開始哭就給我面紙!
「悲傷關懷」是要協助生者將「塞住淚管的石頭移開」,使其有適當表達情緒的時間和空間,請不要才開始哭就給他面紙!如果真的還是想給他面紙,請耐心的等待悲傷者從放聲嚎啕大哭到低聲啜泣,等他宣洩告一段落時,他的手會去東摸西找,代表他需要面紙,才可以給他。
六、不要叫我「節哀順變」!
這時當事人最需要的其實只有真心的陪伴,沉默的陪伴可能比有口無心的廢話一堆更管用。實際上能哭得出來,才有可能紓解悲傷。(p.244-252)
<安寧療護與生命態度>
我們必須先欣賞自己的與眾不同,然後尊重別人的個別差異,在自己的與眾不同當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才是安寧療護與生命態度的真諦。
(我說:好熟悉的一段話,這是我去聽許禮安醫師演講,常常會聽到的一段話。)
第九部分 醫療體系的內幕:醫師觀察筆記
有許醫師在候診區的實況報導,對門診區深藏不露清潔阿姨的溫暖記事, 還有一些要弄清楚的道理,「凡事總有第一次!」對某些不知長進,畫地自限的醫生,還真是當頭棒喝呀!
第十部分 心理建設的重要:看待世界保健康
<兒子國小畢業的父親感言>
許醫師期待兒子能認真愉快的度過學習生活,只要身心健康平安就好。
(我說,這應該也是大部分父母的心願)
<地藏菩薩的前世今生與發願下地獄>
他認為,真正的佛教徒不可以只有自己求解脫,應該要死後趕快重回人間, 重入輪迴去解救受苦的眾生!不然就應該學地藏王菩薩發願下地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而且還要訂下目標,「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而不是一心只想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享福,卻拋下苦難的眾生在輪迴中受苦!
這是一本值得您去買來閱讀的書,讀完去身體力行,您就可以活得健康了!要常保身心安康,就要生活簡單。
甜甜 完成於108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