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溫馨柔情的「悲傷關懷與陪伴」

    今天學習【安寧療護與生命關懷】學程~~~101年2-6月「生死學與生命關懷」課程的第十四講「悲傷關懷與陪伴」。內容有十大項和「附錄、本土化的悲傷關懷」一篇,這裡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和關懷與陪伴的方法。

    老師感冒,抱病來上課,略帶鼻音卻一直保有磁性。下雨,搭捷運去上課,就因為想知道「爸媽冏很大」的一位來賓,他失意被陪伴的過程,所以我錯過一班車,多等6分鐘,上課就遲到了。老師已經在播放可愛的小Baby畫面,有美麗的圖和一些人生歷練的文句,我看到「人可以登陸從月球回來,卻不認識對面的鄰居」(老師問:和鄰居認識的請舉手!)、「多花時間和家人、好友在一起…」、「水晶高腳杯、香水,任何你想用的時候就去用它」。接著老師播「SAILING」,有各式各樣的帆船,在世界各個美麗的海洋城市裡揚帆,乘風破浪~~~

今天的課程有十大項,老師沒有要按講義上課,但是每項的重點他都能巧妙地把它聯貫起來。運用之妙,猶如穿針引線般地得心應手,沒有十足的功力,是不能如此完美的,上完課回家寫心得時,慢慢回味就豁然開朗!

「悲傷關懷與陪伴」包含的十大項有:一、我要怎樣幫助那些失去所愛的人?二、悲傷的出口。三、關於愛與悲傷---「道別之後」 四、小安的今生今世。 五、悲傷需要治療嗎? 六、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七、因為有愛所以悲傷。八、回到看不見的存在裡,相聚相愛。九、談悲傷關懷---以馬英九和周美青為例。十、災難不遠,悲傷長在~紀念八八水災一週年

老師就用「我要怎麼幫助那些經歷喪親失落的人?」這張投影片來授課:

一、親人死了,哪有不悲傷的?   

二、用兩巴掌來安慰悲傷?請你按照自己的腳步速度,去體驗經歷悲傷

三、我想要當少數,不行嗎?

四、「不在」與「召喚」的強大力量!

五、不要一直給我面紙!

六、不要叫我「節哀順便」!

    再來老師播出許多有趣的對聯,引得我們哄堂大笑!我有記到第一個,上聯是「上帝耶穌聖母瑪莉亞」,下聯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橫聯是「相見歡」!

    第二節課開始老師讓我們欣賞「美國的沙漠風光」,有千年柏樹開花以及鮮艷美麗的仙人掌花。欣賞美景後,開始學員分享。美華說來此學習的收穫;才女分享來此學習的心得和如何把學習融入她的事業。我聽了有許多的感動,又看到今天來一位我生命中要感恩的人,所以我徵得老師的同意來感恩他:「當我的親人在聖功醫院往生時,他是聖方濟的志工,是他陪我去領錢,到出院處辦各種手續,包括親人的死亡證明;他沒多說話,只是偶而輕拍我的肩膀,當時,他給我很大的支撐力。」我抱住他的肩膀直說:「謝謝你!」。老師剛好也要請嘉晟來讓大家認識,真好!另外有一位學員分享陪伴母親的過程和家人意見不合的難過,她應該有未完成的悲傷。

    第三節課我們欣賞美麗的風景---「歐洲的早晨」。我覺得沒有人的寧靜真的是很美,難怪有人要住在與世隔絕的靜地來修練身心。「人是複雜的動物」我想。接下來是碧月分享照顧婆婆生病的過程,領悟到「凡事要趁當下做」;她說因為照顧婆婆,就錯過「愛•蔓延」的畫展,很可惜!老師在同學分享時,都有給我們一些教導與舒壓。他說照顧親人,家屬的照顧方式有所不同時,真是兩難!老師說這叫「定業難轉」;在病房面對病人,我們要想所有的情況,有時「轉換」一下,想想:如果我是他,我會怎樣?最後老師總結說:人生有許多的無奈與不得已,但要如何「安然自在」,就是今後我們的功課。下課囉~~~

    回家,我把十四講的重點整理,跟大家分享:

一、我要怎麼幫助那些失去所愛的人?

做什麼?

即使事實上是沒話可說或沒事可做,只要在他們的身旁就好了。「眼前有人」看似簡單,確是對付孤單最有效的對策,尤其在一開始遭遇失落慘境的那段時間裡,這方法特別重要。

你可以只是坐在那裡陪著掉眼淚,或是一起看電視。

聽。只要傾聽。聽。看著說話的人,當你專注地聽時,要認同他的感覺。

要說什麼?

如果你不知道要說什麼,那就什麼都不要說,或者說:「我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

說的話和表現的行為要實際一點。從現實和實際的日常生活方面提供幫助。(我覺得可以說:我可以幫你送一星期的午餐來;或者我明天可以送一袋橘子和蘋果來。

還有什麼其他我幫得上忙的地方?

讓家庭的每一份子多多親近。盡可能讓孩子們參與所有的活動。注意小孩在此時會變得不一樣。

我該注意到什麼?

小心不要「變成」那個消失的人,簡簡單單地當你自己就好了

在遭到失落之後,唯一要面臨的挑戰是來自於要怎樣「活下去」的問題,而唯一能讓我們活下去的方法,就是在失落後的「學習」

三項可以活下去而且活得好的必備要點:

1.承擔:要先有計畫,然後就放手去做;下決心使自己活起來、動起來。

2.釋懷:把過去都拋掉,抽身離開,能自在的表達哀傷與快樂

3.聯繫:至少要和一個人有聯絡。多關心自己,也關心別人

二、悲傷的出口

說一個翔哥的故事。這裡談到用來「悲傷關懷」的問候卡和電話關懷,是要讓家屬知道還有人在關心他們,也許可以支持他們。知道曾經陪伴他們共同走過悲傷天涯路的這群像朋友一般的工作人員還記得他們,就已經是很大的精神支持,更何況讓他們知道: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回來找我們。這不只是「人在人情在」,更是「人雖亡,人情長存」的最佳典範。當悲傷找到宣洩的出口,生命可以更真實,而生活可以不那麼艱難,有愛相伴更容易度過

三、關於愛與悲傷---「道別之後」

這裡介紹泰迪•曼坦的一本書《道別之後》,是作者投入關懷臨終病人和家屬的工作多年,以親身體驗和陪伴經驗寫出來的感性心得。他在書中的前言就標明重點:「我相信愛必定包含傾聽。我相信充滿愛的靜默比欠缺思考的陳腔濫調更可貴。我相信哀悼、憂傷、嚎啕,以及有如尼加拉瓜瀑布般的洶湧淚水有其意義,它代表我們活著而且有感覺。…我相信唯一真正的死亡是被遺忘。」

自古以來,「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不論那是生離或死別。我們不想聽到「節哀順變,好好保重」之類言不由衷的廢話,更不需要收到「忘掉悲傷的過去,趕快走出來」之類不合人性而且不切實際的建議。我們需要的不是表面的安慰言語,而是真心沉默的陪伴與細水長流的關心,讓我們變成彼此之間可以支撐的臂膀、緊握的雙手、溫暖的擁抱與溫柔的心靈。

四、小安的今生今世

寫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小安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看到一位慈悲的醫生,釋放他對病人的不捨與悲傷。

五、悲傷需要治療嗎?

在安寧病房,我們認為悲傷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的情緒反應。悲傷只有強度與延續時間的差別,沒有正常與病態的區分;強度和時間有差,是因為個人的差異。我們也不為病人做悲傷治療或輔導,只是從旁關懷與陪伴

悲傷會隨著時間變淡,即使還是會在某些紀念日或特殊場景引發強烈悲傷,我們都不建議刻意壓制或治療悲傷。只要是人,就應該有血有淚,會悲傷會哭泣。容許悲傷的存在,直接去面對自己的悲傷情緒,才是最佳的方法。至於旁人能做的就是「細水流長」的陪伴與支持,太多的建議與作為通常是有害無益的。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被悲傷的挫折打敗,很多人在失去親人之後,反而將悲傷轉化為成長的經驗與進步的動力。

六、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當我們認為死亡是一種失去的時候,那麼失去摯愛的親人就會是一輩子都難以平復的創痛,可是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親人一直都還在,一颦一笑、一舉一動、行住坐臥,當我們回想起他們的時刻,他們就是真實的存在

親人的形影牽繫與朋友的真情相伴,會是我們行走在人世間最大的安慰。而因為有愛,不論來自死者或生者,讓我們可以更勇敢的獨活在人世間。我們知道:總有一天,我們都還是要回到那一個看不見的存在裡面,相聚相愛

七、因為有愛所以悲傷

    因為逝者曾經是我們最親愛的人,所以我們才會如此悲傷。因為從此天人兩隔,再也看不見、聽不到他的音容笑貌,所以我們才會如此悲傷。放聲大哭吧!因為我們曾經相聚的甜蜜與回憶,我們最後總是必須用淚水與哭泣來代替。

我不會希望我們都可以盡快擦乾眼淚忘掉過去、脫離悲傷努力向前。悲傷一直都在,逝者也一直都在,就在我們的心裡。當我們還記得曾經有愛,心中的燭光就會和淚光一起閃爍。「沒有死亡,我們的愛與悲傷不會如此深刻。」「因為有愛,死亡才會令我們如此悲傷。」終我們一生,悲傷會如影隨形的伴著我們,只因為我們心中有愛。(因為有痛失親人之慟,我才能體會老師說的「因為有愛所以悲傷」

八、回到看不見的存在裡,相聚相愛

    因為各式各樣的生離死別,於是有各種悲傷的心思,悲傷其實是一種基本人性。我們會如此悲傷是因為誤以為已逝的親人或朋友已經永遠不存在,卻不知當我們因為思念而悲傷的時刻,他們就與我們共在,就存在於我們的心思中

我深知縱使有再長的一生,我們都只能活在短暫相聚與長期分離的輪迴裡。因為我把每次的相聚都當成今生今世,每天我們都在不同的時空和不同的人短暫相聚而後別離,因此我常常有著淺淺的悲傷情緒,於是能夠在見面就讓我感覺恍如隔世重逢,我和至親好友就這樣已經在生生世世的輪迴裡再次相聚相愛。

九、談悲傷關懷---以馬英九周美青為例

    莫拉克颱風導致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我們看到不同方式的悲傷關懷在電視新聞畫面上演。災難在台灣、在我們的親人,家屬心慌意亂本來就是理所當然。(回想當時我娘家水淹到一樓的一半,好在有二樓可躲避;當我好不容易可以跟媽媽通大哥大時,我放聲大哭說:媽!我都找不到您…)災民與家屬在這樣的情緒底下,本來就不能用理智去說服,我們能做的只有閉嘴和傾聽。

    馬英九總統一開始進入災區就犯了大忌,他太過理性而缺少情緒,肢體太僵硬而與災民保持距離,忘記低身彎腰而姿態太高,試圖辯解的話太多就會被媒體挑語病狂加修理,此時真的就是「言多必失」。

周美青女士後來展現的才是真心誠意的悲傷關懷,拉著災民的手,摟著她們的肩,專心的傾聽,不需要多餘的話語,她的哀戚神色就讓災民直接感受到她那真誠的心。

十、災難不遠,悲傷長在~紀念八八水災一週年~

    今年在爸爸節團圓聚餐與歡樂氣氛的同時,對許多家庭而言,卻是第一個沒有了爸爸的爸爸節啊!新聞媒體不論是按照往常的宣傳爸爸節的活動或是製播八八水災特輯,都免不了會喚起災民內心深處的失落無助與悲傷情緒。

    這種社會集體的悲傷情緒到底該如何宣洩?真是一個大哉問啊!

甜甜寫於101年5月16日

 

arrow
arrow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