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立遺囑是平常就要做的事
看影片學安寧療護,今天上第十講「情書遺書---預立遺囑」。內容有:
一、命好不怕運來磨?---安寧生死觀。
二、最後的許諾~~預立遺囑~~
三、安的三十七足歲遺囑。
四、呼吸急重症(SARS)之預立遺囑。
五、死神逼近醫護人員。
六、安寧的人世因緣。
七、堅持不滅的一盞小小燭光。
八、心蓮生死心事(代序)。
九、談悲傷關懷---以馬英九和周美青為例。
十、災難不遠,悲傷常在~~紀念八八水災一週年~~
這裡面有四篇是禮安醫師的遺囑。
「最後的禮物」今天播出的是「情書、遺書」。訪問三位病友,說出她(他)們對家人深深的愛和永遠的關懷,道出她(他)們的「情書與遺書」。
年輕的胡女士,有接受過化療,右手被截肢,她怕無法陪孩子長大、陪老公到老,所以她寫文章給小孩,想讓小孩知道媽媽是一位怎樣的人,也珍惜一家三口在一起的生活,包括爬山、到戶外打球等等。她說:「癌症是一輩子的事,但有時會走得很累,不曉得要走到哪一天?」不曉得要走到哪一天?這也是我這為身為家屬的痛!她在文章寫到:「我不敢想也不知道,明天會是怎樣的命運等著我?因為這無聲的病魔,他不給我未來,只給我活著的現在。」又寫著:「我努力要活下去,只因為希望看到我兒的長大成人。」老天讓先夫看到兒女長大成人,我們很感恩;但卻沒讓他看到兒女成家,這是他唯一的遺憾!胡女士認為雖然生病了,但還是要給孩子一個正常的家庭;因為自己得癌症,已經打亂了家人生活的步驟和步調。最後對於自己的病痛,她說很無奈!我也從影片中看到她的無可奈何。
再來是一位漸凍人景星媽媽。她也很年輕,小孩也還小,應該是還沒上小學。她也寫文章要孩子記得在他的人生當中曾經擁有一位好朋友---媽媽。最讓我感動的是她寫文章跟她小孩解釋她的病:「有位魔術師在媽媽的身上施了魔法,所以媽媽的身體會像放在冰庫的水,慢慢凍結成冰般;但是不要害怕!讓我們一起去找出那位魔術師,請他將我的魔法解除。」有一天,她跟孩子說:「如果媽媽的肌肉沒力氣了,走不動,必須躺下來時,你怎麼幫助我呀?」天真又貼心的孩子說他長大後要發明一種東西,可以讓媽媽穿在腳上,用手按按鈕,就可以快速前進後退的鞋子。她最後寫到:「人生還有許多有意義的事可做,我豈能放棄我的生命?媽媽的肌肉一點一點的無力,當有一天失去自主能力時,就讓我自然地離開人間。這是多麼感傷的話!但是我已有豐豐富富的生命,我是多麼心滿意足,這些已足夠了,孩子!當你長大,就能明瞭媽媽的心。」
雷叔,上有父老,下有幼子。他說人生就像一列火車,每個人都在車上,下站的地方每個人會不一樣,但是「遲早要下車」。他希望調整自己,影響家人,儘量做到能平和的接受這種事實(他的死亡)。他的父親接受訪問時說:「不敢想兒子的病,去醫院看他後,回家不能睡。」所以盡量不去醫院看他;他的太太說:「儘量不給他壓力,不在他的面前哭。」但是有一次雷叔在接受化療後,夫妻倆情緒崩潰,抱頭痛哭!我也不在親人面前哭,我也是強顏歡笑,我的眼淚就藏在被窩裡。直到他第一次住安寧病房後回家做居家療護,有一深夜,他痛得醒過來,不知是悲從中來或是害怕難割捨,我們第一次相擁放聲大哭!我是害怕失去他而傷痛啊!自此,我不在他面前掉眼淚。
雷叔說對孩子的態度要改變,他說可以去抱他幼小的兒子,但是對20多歲的女兒,他不敢抱,其實他很想抱她,畢竟她也是孩子啊!他後來覺得應該要抱孩子,他還說如果你態度改變時,會有一些不同的溫馨反應和比較不一樣的回饋。他用錄影的方式,想到什麼就錄下,在病榻旁一字一句說出對孩子的期許和對太太的提醒,應該也是遺願。同時他也做一些後事的安排,他說:「真正能夠平平靜靜地走,是一種尊嚴。」
最後影片出現這些大字:「無論用什麼方式,勇敢地面對此生糾纏的繫絆,用心用情地交待身後事,完成最後許諾的姿態,是生命勇者的行徑。」應該是製作人對三位生命勇士的致敬,也是對大家要做到「無憾」的好建議!
第二節老師播出「余德慧教授追思會」的投影片,主要的紀錄內容是余教授陪伴署立花蓮醫院安寧病房的日子。這裡有許多余教授陪伴病人的照片。老師說以後余教授的弟子會把它集結成書的。
第三節心蓮故事,影片播出「鍾閣明的142天」。鍾先生是口腔癌轉移到頭部的患者,原本住在五、六的病房,後來轉入住心蓮病房,很刻板的印象是下來「等死」。經過心理師石世明說:「團隊一起陪伴你!」以及跟護理師的良好互動,從入住的恐懼、害怕,到用心生活,把心安住。更把握剩下不多的時間,買地建自己的墳墓,在鏡頭前說明自己是如何設計的。他還說太太很滿意這裡觀山觀海的好景致。後來老師跟我們說他太太也得到甲狀腺癌和乳癌。他們已經預做準備了。準備很重要,尤其是做好自己的身後事。最後他說知道以後該怎麼活!很感謝、感恩心蓮病房的團隊。
老師說這影片有經過家屬同意做安寧的宣導,並說:「溝通的過程,也是一種心理陪伴。」
甜甜寫於101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