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跟親愛的說再見.jpg  100年[百年生死安寧讀書會]共讀12本書,這是第四本.

閱讀「跟親愛的說再見

          一生一定要會寫的企劃案---預立醫囑」心得

王梅、李瑟、林芝安、張曉卉 合著    

天下雜誌2009年9月 增訂本

    四位作者是健康雜誌的資深撰述和編輯群,在作者簡介中寫到她們合著這本書的心得與收穫。王梅,遭逢飼養15年的愛犬生病,為牠安寧療護,深刻體驗自己是「她的作品的第一個學生李瑟,不斷想起父親輾轉病榻三年的痛苦,「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他只是先去那邊準備未來全家團圓,在世的我們要做好該做的事。」;林芝安,在寫書的過程中「身心猶如經歷一番淘洗,更添生命的力量」;張曉卉,要「持續關心臺灣醫療發展與傳遞健康知識」。我斷續但很用心地讀完它時,闔上書,封底出現9行白色的字,這不就是本書的重點與引起「去看它」的動機嗎:「究竟應如何得到最好的醫療,讓你好活也好死?在加護病房看過太多生死拔河的醫護人員,如:陳榮基趙可式黃勝堅柯文哲 有答案。不斷思考人生的聖嚴法師、孫越孫大偉單國璽主教、陳郁秀奚淞……也已把想法付諸實行。《健康》雜誌訪問四十多人,綜理實用知識、溫馨故事,示範如何寫出人生最重要的企劃案,追求我們未來繁花似錦的生命。」看完這本書,謝謝禮安醫師把它介紹到讀書會來讓我們讀它,讓我再次面對親人的帶病生活與死別,也會讓我從中學習,並把剩餘的人生做好規劃;我要買一本送給我親愛的阿姨,只因為我愛她。

    本書訪問醫療專業人員和曾經是病人、家屬的社會名人一共有41位,透過編輯的妙手,讓內容更生動有說服力。文有一序、六大章、六個附錄。

 序:預立醫囑遺囑,自在心安

       作者之一的李瑟寫到這本書的最主要用意是:「想要傳播現代人不再忌談死亡,愈早在生前預立醫囑(生遺囑),為自己人生最後階段預作彩排。」(p.9)這是尊重人的自主權。她也寫了孫越先生、聖嚴法師、單國璽樞機主教,對自己身後事的豁達規劃,為她們精彩的採訪做預告,讓人很想探究竟。

第一章:誠實面對死亡

       面對死亡的焦慮與恐懼」、「放不下是生命末期病患與家屬最普遍的心情。(p.16)我同意吳彬源醫師的研究,對病患來說,繁華世界他有許多的不甘、不捨,教他如何放下?我們都沒死過,死往何處去?我是要往西方極樂世界去,我應該會「無有恐怖」,但是我的親人呢?我看不出他的焦慮與恐懼,但我可以感覺他的放不下,所以我在他耳邊親柔地感謝他陪我和小孩一起成長,更告訴他我會和孩子們一起堅強勇敢地生活下去!臨床心理師石世明從臨床經驗發現:「關係愈親密的家屬,愈沒有辦法接受病人即將離去的事實。幫你做好最後一件事,陪你到最後一分鐘,絕口不直接談死亡,是很典型的表現。」(p.24)我就是這個典型的家屬,因為我那時沒上過禮安醫師的安寧課程,我只知道傳統;好在我簽了生前契約,也有聖功醫院的安寧團隊,我們家才能渡過這段頓失所依的傷痛。87歲的墨瑞老教授一直重申「學會如何愛別人以及被愛,是人生最重要的事。」(p.25)這章介紹的單國璽樞機主教和孫越先生,就是把「愛」付諸實行的人,也是對安寧療護很認同的名人。

第二章:最後的醫療---病人家屬難做的功課

第一題:如何推算醫療的終點?

知道「還能活多久?」後,有人(老醫生)選擇積極奮鬥至最後一刻;也有人(安寧病房護理長的母親)不想再受折磨,拒絕茍延殘喘地終了生命。「面對生命末期,選擇哪種治療,這樣重大的抉擇很難有標準答案。」(p.46)重點是要以尊重病人意願為前提,所以我認為就是要預立醫囑,簽DNR。

第二題:當病人被宣告病危

病人被急救,轉入加護病房,雖然多活些時日,最終仍在加護病房死去;有的家屬只有短時間考慮,做個倉促的決定,卻讓家人痛苦地走完人生,是家屬的遺憾也是傷痛!「病人被綁在床上裝上一堆機器,想逃也逃不了,瞪大雙眼滿溢痛楚,只能任由醫護人員和家屬決定他的未來。」(p.52)所以還是要預立醫囑,簽DNR。書中55~56頁教我們如何跟治療的醫師對話有交集,在做醫療決定時,不要完全以「延續生命」做唯一考量,還要兼顧生命尊嚴與生活品質。

第三題:要不要放棄最後的搶救?

看到「急救小組飛奔而至」(p.57)我的頭皮就發麻;「CPR套餐:插管、心臟按摩、電擊、強心劑。」(p.59)我就想到我親愛的老爸,臨終也是吃這套餐,我的心就揪在一起。末期病人已經很辛苦的帶病生活了,讓他們安祥往生吧!所以我們真的要預立醫囑,簽DNR。

第四題:簽了醫囑,醫生會不會不管了?

我們有許多家屬都和智超的媽媽想法一樣,認為安寧緩和醫療等於安樂死;害怕簽了DNR,等於被醫療人員放棄,只能等死。趙可式老師認為「簽了DNR只是聲明病人不做CPR,並非要醫生不用照顧病人。」而黃勝堅醫師也強調「簽署DNR絕不是代表什麼都不用做,反而應該積極地有所為。」(p.67)積極有所為的目標是給病人沒有痛苦、舒適、有尊嚴的善終。醫護人員要學會這個積極目標,而我們一定要簽DNR。

 第三章:醫囑與遺囑

     預立醫囑,選擇安寧緩和療護,是一項基本人權。「預立醫囑」的目的是給每個人有表達病人自主權與意願的機會,而不是由別人做決定。(p.74)這章教我們如何與家人溝通做「預立醫囑」,還有安寧緩和醫療Q&A(p.79~84),幫我們解惑。第84-1~6有6個附件,現在已修改為4種,就是「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撤回聲明書」「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意書」。同時這章還教我們如何寫遺囑,並有一些名人遺囑範例。

 第四章:最後的照顧與陪伴

     作者群用許多安寧照護的故事告訴我們如何陪伴末期病人。陪伴者要順應病人的需求;要同理病人的感覺(看起來像試著想了解病人的樣子);多多使用身體語言,例如摸摸他的手、臉頰、額頭或緊握他的手,關係親密的可以親親他或擁抱她。此外作者們談到病人的身心靈需求,寫出一些有安寧療護經驗的醫生和修女對靈性的探討和看法。最後「畫家奚淞家族的生命故事」(p.160~170)和「法院審判長何方興家族居家安寧療護經驗」(p.171~176)讓我很感動,更覺得安寧的溫馨。

 第五章:最後的告別

     當生命漸至終點,我們如何跟親愛的家人告別,這一章有很多方法和實例。第193~194頁有「在家裡如何處理死亡程序」,看了以後會讓人更安心「留一口氣」回到那熟悉又舒適的家。最後的「說著故事送你走」(p.206~210),是說陳郁秀教授(太太)如何和孩子們送立法委員盧修一往生的溫情與悲痛。委員是聽著家人輪流說故事,雙手在家人緊握中去逝的,何其有幸!

 第六章:如何籌辦喪禮或告別式?

    喪禮代表亡者與生者的關係畫上句點,一場圓滿的喪禮,可以讓亡者、生者都能得到安頓。」(p.213)我認同這段話,因為我的親朋好友也認為我幫先夫辦了一場圓滿的喪禮!在失去親人時,有的人是真的毫無頭緒,本書的216頁提供一個網站可以查詢相關法規與申請手續:http://www.mso.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51496dd   在222頁有「關於喪禮,家屬需要知道的事」。最後專訪聖嚴法師,大師已「寂滅為樂」,風範依在;還有幾場另類的告別式,讓我看到作者的用心,尤其是訪問林澄枝女士對告別式的看法,她分享3個有創意的告別式。我已寫好遺囑,也簽好生前契約,先夫的告別式就是我的預告版,除非我的小孩也來搞創意。

    今年的某天,我在休息時,突然驚覺我已年過55歲了,如果我只能活到60歲,那我準備好了嗎?好像還沒!但我真正是想在這繁華世界觀光到80呢,可是我簽DNR和寫好遺囑後,就如本書序所言「預立醫囑遺囑,自在心安」。那就算大部分準備完成了吧!自從當上訃聞的「未亡人」之後,真的有點不怕死了。

                    甜甜 寫於100年4月26日(先夫逝世三週年!)

 

arrow
arrow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