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余德慧人文療遇生命]讀書會要讀10本書,這是第1本.
一直都透過廣泛閱讀來吸取精神養分與建構夢想世界,許禮安醫師曾在安寧病房主辦生死學讀書會。2013年許禮安醫師為紀念恩師余德慧教授,特別安排20場「余德慧人文療遇生命」讀書會,期望透過閱讀余老師的文章與思想,來探就台灣生死學大師對臨終關懷、人文療遇(encounter)、詮釋現象心理學等生命的觀點。我每月的第四個星期二下午2:00~5:00,會到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來聽許禮安醫師說書,並分享我的讀書心得。
閱讀《生命宛若幽靜長河》心得
余德慧/著 張老師文化。 2010年12月出版
翻開書的封面後有一大篇「關於作者」的介紹,有這麼一小段:「讀他的文章很痛苦,因為他常常反轉了我們舊有的思考方式,打翻了我們原來熟悉的生命圖像;讀他的文章很爽,因為他往往逼我們進一步認識自己,在卡住的地方慢慢找到一個鬆口。」我不想痛苦,就挑著喜歡的文章故事看,卻覺得越到後面就有倒吃甘蔗的甜。這本書有許多生命故事,中西方的,男人與女人的,父母和孩子的。
作者寫的總序---寫作因緣。有兩段話我很認同,就是「串聯別人的話語」和「打開文學的空間」。他說:「…但對我來說,串連別人話語對我卻深具意義。我對他人的經驗充滿好奇心,我也知道我自己的經驗相當有限,在個人的能力範圍內不可能有這般多樣的人生體驗,所以必須倚靠閱讀他人經驗細細體會當中某些可能的脈絡。這就是一個非常富有療癒性的追索過程,主要是因為我對一些深刻的經驗相當敏感,無論這些人是哲學家、藝術家、詩人、作家,甚至是一般的市井小民,他們在自己的生命脈絡或在特殊事件機緣之下所說出令人感到心動的經驗描述,常常讓我有一種通電的感覺。……所以也許某一句話在某本書上只是淡淡的一句話,但到了我的心裡頭卻成為閃耀的寶石,跟我內心裡的某個部分互相照映。」(p.4)「所以,寫作不一定會造成療癒,如果我們心中的文學空間依舊是緊閉的狀態,任何寫作都可能是最艱難的負擔或引起大量的焦慮。一但文學空間打開,將會發現極大的快樂、舒服、感動,使得心情像潺潺的流水一樣,不斷地流著,流著。」(p.6)要多讀書,自然文思可泉湧。我每天寫日記,記感動,也是會覺得快樂;有時看自己寫的文章,還會感動得落淚,或是起歡喜心!我想這應該是余老師所謂的寫作也是一種療癒吧。
把書看完,發現這本書的文章選自六本作者的書,都是1991年張老師文化出版,是19年前寫的文章,現在把它集成冊。書分為兩部分,總計有19篇文章:
輯一:生命長河。有6篇文章,是選自於《中國人的生命長河》一書;輯二:自我的蛻變。共有13篇文章,有5篇選自於《中國人的自我蛻變》,5篇選自於《中國人的愛與苦》,1篇選自於《中國人的新孝觀》,1篇選自於《中國人的快樂觀》,1篇選自於《中國人的心理》業書編序。
作者用許多故事穿插在文章中,來寫生命中的每一階段經驗,蜿蜒曲折,終歸「奔流到海不復回」!在輯一的【變奏曲】---如歌的行板,提到美國艾立克森(Erikson)把一個人的生命流程分八大階段:「人在襁褓時期會慢慢發展對外世界的信任感;然後才進入對外在世界自主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大約是三至五歲時,他的主動性已明顯表現;而六歲到十五歲左右則是吸收力最旺盛的階段,對人生充滿了勤奮學習的特質;十五歲到十八歲左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他開始懂得對人生觀照,自我概念因而產生。
成年初期親密感情是他觀照的重點,接著是人生的探索、建立,家庭、社會地位、個人成長就是他傾全力經營的世界,直到階段尾聲時,傳承概念會在他內心滋長,想著如何把他擁有的一切傳給新人或別人。當生命接近尾聲時,回憶是他生活的主要內容。」(p.36~37)作者說這本書的重點,是想知道,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究竟如何觀照他的人生,繼而從中尋求、完成他的生命意義呢?
我引用37頁最後作者的一段話來當心得:生命長河是往前流動的,它不給人類回頭再來的機會,展望未來、計畫未來,是為人生畫出可能、期望的目標,但反觀、回思卻是提供我們在過去的經驗中,體悟存在的經驗,與實踐過程的真實人生;因此生命觀照的價值是,當你回頭尋看生命中的每一「過程」時,你終於發現自己及自己所處的境遇,如何交錯完成屬於每個人獨有的生命長河。
77頁的最後一句話寫得好棒:生命長河走到盡頭,可以說大部分的人都在等死,因為已經無路可走,回憶的確是他們在衰退階段中的唯一安慰。
我想跟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兩段好話。第一段是在輯二的【中國人的心鎖:人際】第三類接觸---「臉大為贏」的溝通策略(選自於《中國人的自我蛻變》一書),「動口不動身」:以下十句話,從你嘴裡說出來,將是多美的事!
1.做得好! 2.恭喜你! 3.多美妙啊! 4.我好愛你! 5.真令人感激!
6.我很喜歡那樣! 7.我就知道你能做到! 8.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9.繼續做,你愈來愈進步了。 10.那真是一件溫馨的事啊!(p.125~126)
第二段是在輯二的【生活的經驗】---說自己的一○○一夜(選自於《中國人的自我蛻變》一書),「字條開展了六個劇情」。美國有家雜誌社做了一個小實驗,編輯們在六輛車子的雨刷上放了一張手寫的紙條,上面只寫了三個字:「我愛你」。於是這六個車主各自發展出他們對待這個紙條的故事。
◎ 車主甲是個中年女士,她剛從醫院探視一個小病人。她覺得這世界真的需要更多的愛。…… →當她看到雨刷上的紙條時,她愣一下,心想,一定有個人覺得應該給這世界更多的溫暖,所以寫了這字條給陌生人,告訴這世界就是有這麼一個感覺。她捏著紙條,心裡一陣的溫暖,於是她決定也這麼做。她很快地撕了幾張紙,寫上「我愛你」三個字,然後又把紙條放在其他車子的雨刷上。
◎車主乙是個公司的主管。他正帶著太太到百貨公司買東西。…… →當他們返回車子裡的時候,他太太看到了雨刷上的紙條,告訴了他。他拿了紙條,瞥了一眼,很快地揉掉,塞在口袋裡。他太太問他,紙條寫些什麼,他很快地說,沒什麼,只是一個無聊人亂寫的東西。他太太沉默了一會,說:「我知道那上面寫了『我愛你』幾個字,我只是故意不知道,想看你的反應,你卻想瞞我什麼?」丈夫很生氣地踩了油門,不吭聲地開車回家。到家時,丈夫向妻子說,他還要回辦公室。妻子冷冷地說:「我當然知道你要回辦公室,那狐狸精正在那邊等著呢!」(哈哈!很像台灣本土八點檔的連續劇,其實東西方都一樣,男人會偷腥,女人愛吃醋。您也可以說,女人愛偷腥,男人會吃醋!)
◎車主丙是剛搬到這個小鎮的年輕人,今天是他的生日。…… →他沒告訴任何人,今天是他的生日,可是,坐在車裡,他突然感到孤單。望著窗口,他看到這張紙條。他開始尋思,是誰把這張紙條錯放在他的車子,也許是他的車子跟某人的車子很像吧。當他開始發動引擎時,他突然想起蘇,那個在辦公室常常對他笑的女孩子;他又轉念想到凱絲,那個幫他進入工作的女孩子。他覺得不管是誰,生日總不該這樣孤單的一個人過;抓著這張紙條,他想,也許明年的今天會不一樣吧!
◎車主丁是個年輕的少女,她跟她的母親到美容院燙頭髮。…… →為了髮型的問題,她們母女拌嘴。當她看到雨刷的字條,大叫起來:「一定是他!」母親迷惑地望著她說:「他是誰?」女孩很驕傲地告訴母親,這字條一定是李克留的;李克昨天在學校裡跟她眨眼打招呼。她母親默不作聲;李克是學校籃球隊,長得英俊高挺,是那種女孩子最鍾情的對象。母親看到女孩那種如醉如痴的樣子,實在也不忍心去戳穿她那無稽的想像。母親太清楚自己當年的迷戀情懷。回到家,女兒一個人坐在窗前看著天空發呆,母親嘆了一口氣。
◎車主戊是個二十八歲的公司職員,她剛從辦公室走出來,習慣地把兩封的「垃圾廣告」拿下來;可是她發現這次不是什麼廣告,而只是一張手寫的紙條。…… →當她看了這張紙條之後,心頭陰晴地轉變著。她猜,這可能是他留的字條。他是她的上司,待她很好,可是,她不能不為自己的丈夫設想;雖然,她也很喜歡他對待自己的方式,心中卻有好強的罪惡感。昨天她狠下心來告訴上司,她想辭職來解決她內心的罪惡感,他沒說一句話。她坐在車裡,看著這張紙條,心想,這也許是他最想說的一句話,可是……。
◎車主己是一個律師。他提著沉重的手提包走回自己的車裡。他剛打輸了一件官司,心頭挫敗重重。…… →在他的一生裡,他覺得彷彿是一場沒有休止的戰爭,一個官司接著一個官司,心情總是隨著官司起伏,每日的忙碌,使他幾乎沒有家庭生活。突然,眼前的字條驚醒了他,也許是他太太來這裡辦事,順便留下這張字條,以避免直接到辦公室去打擾他。他覺得愧疚,心想是該放下工作,好好地跟太太度個假期了。
同樣的一張紙,引出六個人的故事,這些故事的結局,寫在225~228頁。如果您是車主之一,您會如何對待這張紙?又會引出什麼動人的故事呢?作者說:「這故事原本可以不斷地說下去,彷彿每個人的世界就這樣形成,裡頭有心思、有感情,也有一種『道』的感覺---A way of life,當我們說起『道』的時候,我們不僅在生活經驗裡頭指明『道理』、出路,或者某種可以遵循的法則,我們還指著的是『道』裡的『心』---那是一種生活態度,裡頭有種用感情所浸濕的『心甘情願』,那是一種可以用說故事方式表達出來的生活經驗與反思。」(p.228)
會把「我愛你」這張紙條夾在我車子雨刷的人已逝,未來的日子如果我有收到,我會一笑置之,把它放入我的包包,然後,繼續過我的生活。此刻,我終於能知道余德慧教授所說的:當你回頭尋看生命中的每一「過程」時,你終於發現自己及自己所處的境遇,如何交錯完成屬於每個人獨有的生命長河。
回首來時路,我們生命中的每一「過程」,層層疊疊,關關過,才累積成一個「與眾不同」的您哪!
甜甜寫於102年3月26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