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死學第四講的學習與心得

   今天是上【安寧療護與生命關懷】學程~~~101年2-6月「生死學與生命關懷」課程的第四講 「死亡心理學」。課程內容有:第一節「個體層面:心理與死亡」、第二節「死亡的概念與發展」、第三節「對死亡的認知與恐懼」,還有附錄「人在何時最明白」和「我想知道…」。

    老師今天播出的前菜(投影片)有「等待」,它告訴我:生命不應該只是變老,它必須成長;「心不在?」,它讓我知道:如果沒有明天,我們就會全心全意地活在今天;「生命的不確定感」,是幾米的作品,它在說人總是活在期待當中…。每次上課,老師會很適時的播出「引起動機」的投影片,我很期待。

在前言中,我看到「當人的心理與臨終交會的一刻,將有四種直接而深刻的義涵:1.它極力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死亡;2.它讓我們觀察到生命如何過渡到死亡;3.人都將變成死的軀體;4.分離及失去所帶來的哀慟。」這個重點。老師在講課時雖談死亡,但卻要我們認真生活。他說:「充分發揮你的生命力」、「認真地活在當下」、「拼了全宇宙的力,努力地活在當下!」真是可愛又認真生活的好老師!

第一節「個體層面:心理與死亡」中的三、死亡的心理情緒反應,老師說一般專業人員還停留在庫伯勒˙羅絲的心理反應五階段模式:1.否認 2.憤怒 3.討價還價(磋商) 4.沮喪 5.接受。目前已修訂為死亡過程的「三階段」模式:1.起始期(面對威脅) 2.慢性期(生病) 3.終末期(接受)。

第二節「死亡的概念與發展」中,我學到:「一、成熟的死亡概念:人類的死亡概念主要是由一連串對死亡的不同想法所組成。有:1.分離 2.不可移動 3.擬人化 4.致因 5.不可避免 6.生命的一部分 7.外觀 8.無功能 9.真實 10.不可逆 11.普遍 12.無感覺。」「二、死亡概念的發展階段:個體形成死亡概念是源自於嬰幼兒與親人分離。在3~5歲時,認為死亡是到處旅行,對死亡的概念是擬人化的。5~9歲兒童開始瞭解他人會死,並逐漸發展出類似成人的死亡概念。9~12歲的兒童才真正認知到死亡是不可逆的,是死亡概念成熟的重要時期。

    第三節「對死亡的認知與恐懼」中,一、關於「臨死覺知」,這並非「怪力亂神」或「危言聳聽」,在美國也有「臨死覺知」的例證。我們三月讀書會要讀的《最後的擁抱》一書,就是美國的安寧護理師傾聽、經歷到的60個「臨死覺知」的例證。二、關於「死亡恐懼」,完全清楚病情與完全不知道病情的最不易焦躁,一知半解的病人則較容易焦躁。我想要做個完全清楚的人,安寧團隊會幫助我和您!四、「死亡焦慮」研究中學到什麼?:1.我們有多怕死?→一點也不算太多。2.死亡焦慮在不同性別的人身上是否會有差異?通常女性在「死亡焦慮」向度上回答較多的項目。誰最可能是那個隨侍在側、日復一日幫忙照顧的最親密的人?當然是女人。我想也是,因為男人被教導不能害怕!

    附錄「我想知道…」是摘自新觀念雜誌八月號<邀請---印地安長老口述>,在最後的四行寫著:「你在哪裡學習?學什麼?跟誰學?我不感興趣。

我想要知道,當所有的一切都消逝時,是什麼在你的內心支撐著你。

我想要知道你是不是能跟自己單獨相處,

你是不是真的喜歡自己的伴侶,在虛空的時刻裡。」老師提出讓我們回家思考的問題是:「當所有的一切都消逝時,是什麼在你的內心支撐著你。」我覺得是「愛」。愛一個人或是一項事、物,你就會愛他所有的一切,包括無怨無悔和溫柔的包容。

老師用「美麗寶島福爾摩莎」投影片當飯後甜點,讓我們鳥瞰臺灣各地的美景,可惜沒有高雄的。這些鳥瞰的美景,大大地開拓我的視野,也讓我知道「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討論時間,我跟大家分享上星期雪子阿嬤兩進兩出懷恩室的苦難後續。她在回到病房的第二天凌晨5點多,很平靜地走完她的人生,我想是她的三個孩子都陪在身旁,她放心了,老天爺也有空了!再來老師也讓我介紹我的部落格,讓同學來看我的讀書心得和上課心得。謝謝老師讓我暢所欲言,也利用討論時間,教我們一些生死觀。

我也分享兩個生日的餘悸前年的生日前夕,我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家人走失了,憑著毅力和短暫對路的記憶,口中祈求著: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救我!果真,我繞了一大圈的舊城區,走在夜黑風高的小徑中,祂把我帶回到旅館了,虛驚一場。當時腦中閃過一個念頭:難道注定在生日的前一天,我將消失在這異地!?那時候夜已深,路上行人稀少,我真的害怕遇到搶劫或是醉漢等等壞人。隔天生日要飛回巴黎,到機場時海關小姐看我的護照,還跟我說:Happy Birthday!當晚去慶生,當然收到「好禮物」來壓驚!去年的生日當天,我要來基金會上課,從家門出來,踏入電梯,一陣搖晃,我就被關在11樓了。除了求救外,我還是祈求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救我!30分鐘後我被救出,從11樓走樓梯下來去上課。我真的怕電梯直接從11樓衝下,我看是會「粉身碎骨」的。上完課,我收到我的守護天使送一個大蛋糕來「壓驚」,真是感恩與感動!

禮安醫師說那今年的生日,會想到有何驚喜嗎?我當然想平安最好啦!不過我想先去歐洲玩回來再說,反正預立醫囑和遺囑都已寫好,又沒有什麼財產,兒女都會自己謀生,「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啦!我在讀書會曾分享過:自從當上訃聞的「未亡人」之後,真的有點不怕死了。過好當下的每一天才實在。

甜甜寫於101年2月29日課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生死學第四講 死亡心理學
    全站熱搜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