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存感恩的心

   早上在聖功醫院一樓服務台,有位小姊姊帶著發高燒的弟弟來看病,他是初診,所以到服務台填寫初診單。病人看起來很虛弱,我幫他把身高、體重,血壓、脈搏量完,血壓果真有點低!

   他到家醫科候診,有一段時間了,姊姊跑來說醫生看很慢,弟弟快受不了,可以改掛急診嗎?問過掛號處,我通知家醫科並帶他去急診室,要推輪椅給他坐,他很靦腆地婉拒。我陪他們慢慢走,姊姊告訴我說今天是弟弟要入伍的日子,昨晚就一直發燒,想說休息一下就會好,沒想到今早更燒、更不舒服…到急診室就把他們交給醫生和護士了。中午快下班時,姊弟倆出現在服務台來跟我道謝,我摸摸他的額頭和手,已退燒了,真是「主佑平安」!年輕人對陌生人(我這位熱心阿姨)這麼有禮貌,我很感動,他有家教,他的老師也教得好!

    下午上【安寧療護與生命關懷】學程~~~101年2-6月「生死學與生命關懷」課程的第十三講「病情世界與帶病生活」。內容有:前言、第一節「人在哪裡尋求依靠?」、第二節「聽出一個故事來」、第三節「基本人性的陪伴」、第四節「暫時的歇息」、後記和附錄「化為千風」(A THOUSAND WINDS  張桂娥 譯)。

    今天的課程內容有許多故事,就如老師說的這一講都是「病人所教導的事」。那我們要如何做陪伴呢?就是要靠「用心」、「設身處地」、「角色轉換」來陪伴。

第一節「人在哪裡尋求依靠?」:

一、得到癌症之後:病人才發現→「生命重新排序,人生重新洗牌。」生命的優先順序從此截然不同,這是一場全新的牌局,打著未知的局,無論如何是再也回不去往日的場景了

二、與癌相看兩不厭:在生命與癌症間掙扎存活得到的「體」悟,就是,第一「病人的病,醫生只看到百分之三十,其他的百分之七十都是病人自己在承擔。」;第二「把癌細胞當成兒子,然後因為想到兒子就會有笑容,接著產生疼惜與鼓勵的心情。」這樣才是平靜的「與癌共存」與「帶病生活」的絕招;第三「癌症有如閻羅王的差使,要經常與之對話,請對方放鬆好好休息,然後自己也可好好放鬆休息。」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如此才可讓自己心情暫時放輕鬆

三、從獨立到依賴這當中的曲折,絕對不是簡單一步就可抵達的。許多病人明明就已經沒有體力自行下來大小便,卻仍堅持不肯包尿布,一直要到摔倒在病房或廁所,或發現自己大小便失禁,弄得床上、地上到處都是,才終於無奈而沉默地放手讓人家包尿布。

四、失去自尊是可怕的?:健康的人活著必須要有自尊,想要受到尊重,但是要到某個虛弱的狀態,才會突然發現連「自尊」都是不牢靠的。健康者的臨終想像是希望「可以死得很有尊嚴」,卻不知真正當死亡瀕臨時,連自尊都必須拋棄掉。老師要我們練一種功力叫「目中無人」,練習不管別人如何看待你,討厭又怎樣?喜歡又如何?一個好人,還是會有人說他的壞;一個壞人,還是會有人說他的好。

五、我還能活多久?:這句話不是一個「問題」,卻正是靈性的入口。庫柏樂•羅絲醫師所定義的「靈性」:就是人類精神的奧秘之處。「我還能活多久」,有時這是病人的自問,要讓他自答,讓他去找答案,找到他自己認為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臨終是一趟心靈的旅程,這趟旅程的光怪陸離與曲折離奇,當然不是健康者所能體會與領悟的

六、我還會這麼幸運嗎?:這是因為病人有切身的「瀕臨感」。個人生命如果可以永無止盡繼續活著,如果沒有死神和閻羅王存在,我們永遠都有明天,那就大可不必追問下次的運氣。正因為死亡如影隨形在我們身後虎視眈眈,我們才能珍惜此刻的生命,於是因為有死亡的陰影,才讓人把生命活得真實而充滿豐沛的生命力

    第二節「聽出一個故事來」:

一、抓「蛇」或「打地鼠」?:生命歷史的那團混亂,是不能用簡單的抓「蛇」或「打地鼠」就能解決。志工很容易說出的一句話:「你就別想那麼多,只要專心念佛就好了。」對病人來講卻是千般不願與萬般無奈,天下事如果有那麼簡單就好了!如果不曾提醒自己要帶著體恤的心,就很難去聽到別人的難處

二、轉化是活著的動力:有些病人面對末期疾病的身心折磨,在歷經輾轉反側之後,終於可以進行內在心靈的自我轉化。許多病人在得了癌症之後才終於發現、也才終於下定決心:「我真的要為我自己活下去!」太多人都在為別人而活,卻要等到罹癌才有所改變。

三、因為即將「不在」:開啟了內在的「心思空間」,內心的時空充滿「不在的力量」。總是要到現實的人影消逝,心頭人影才會浮現;人已逝、情難了的悲傷現場,心中的影像終於不斷的湧現,提醒自己:「我終於失去了你!

四、想活就要「不認死」:只有不正常的人,才會直接認了死!因為正常人的方向是「朝生」、念頭是「想活」,所以當然是必須「不認死」。

五、內在的修練:只要能為受苦找到意義,所受的苦就值得忍受。

六、病床前咫尺天涯病床六尺,就是我的天地日本作家正岡子規的《病床六尺》:「病床六尺,就是我的天地。而且這六尺的病床實在太寬,儘管只要伸手便可碰到榻榻米,卻無法把腳伸出棉被活動身體。嚴重時忍受極端的痛苦,整整五分鐘全身動彈不得。痛苦、煩悶、號泣、麻醉藥,在死路中求取一條生路,貪求少許安樂的空虛,即使如此,活下去就想暢所欲言。雖然每天看的就是報章雜誌,大多數時間難過得連報章雜誌都看不下去,但是讀到令人不平的事、看不過去的事,偶爾有些雀躍的事,似乎得以稍微忘卻病痛之苦。」短短幾行文字描述,卻道盡了病床前的咫尺天涯,也是漫漫人生路,盡頭皆寂寞

    第三節「基本人性的陪伴」:

陪伴癌末病人與家屬,除了需要敏感的心靈,更需要明白基本人性。尤其是進入臨終階段的病人,以及陪在旁邊身心俱疲的家屬,更需要醫護人員和志工,帶著多一些體恤的心,放慢自己的身體腳步與言語速度,放棄自己企圖教導專業知識的思緒,取消自己試圖成為「有用」之人的目的,除去自己妄想「有所作為」的焦慮

只有配合臨終病人與家屬的身心狀態與腳步速度,先讓自己的社會與專業成見完全歸零(一、先歸零再開口),承認自己身為陪伴者或專業人員的虛弱與無能為力(二、陪伴者的虛弱無能),隨著病人轉動自己內心進行修練(三、隨著病人轉動內心),然後我們才能看見那道生命瀕臨死亡之前才會出現的微光(四、看見生命的微光)有如晨曦般映照著人間天地。

 在「一、先歸零再開口」中:例如,我們因為醫護工作的需要,想要告訴家屬:「先準備往生時要穿的衣服。」,這句話醫護人員很容易說得出口,但是家屬一聽到這幾個字,卻通常會當場目眩腳軟。我就是這位家屬,面對親人的死亡,要準備的很多事,卻都是我們的「頭一遭」

第四節「暫時的歇息」:

是這一講的小結。老師說安寧療護之末期病人是以「帶病生活」的狀態來生活。我們所有「尚活之人」或「健康者」都看不破身體的必然毀敗,當然早晚也會被身體所作弄,最終只有在死亡面前,全然的放下人事、身心與自我,才有可能從漩渦出脫,融入廣大的「生死無盡」的天地宇宙之間。

老師在第二堂課開始時,播附錄「化為千風」的投影片和歌曲讓我們欣賞;再播一位沒有手的女人,她所做的日常生活之事。人真的很能適應環境,沒有手,她就把雙腳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失聰的人,手語很棒;眼盲者,耳朵靈光,我想他們都認為要活下去!所以要克服萬難,想盡辦法過生活。

第三堂課老師讓我們欣賞攝影作品---大自然之美。看了它,大家的心情就開朗起來了,喜悅由螢幕傳了開來。接著是同學分享生活的喜樂:有位師姐說她和20位癌友到羅東聖母醫院去傳愛,卻在他們的安寧病房分享到許多感動;伯也說在安寧病房當志工的美好回憶;大哥更以癌友的身份,說出在這裡上課的心得,「多學習,發好願」、「在安寧裡,凡事希望有最好的結果,但也不要忘記做最壞的打算。」,並到安寧病房當志工,把在基金會的學習,運用到對病人的陪伴。他們的歡喜心已感染給我們,是我的學習對象。

甜甜寫於101年5月9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