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道醫療.jpg 100年[百年生死安寧讀書會]共讀12本書,這是第八本.

閱讀「人道醫療」心得

作者:瑪麗˙德˙翁澤(marie de Hennezel)

譯者:吳美慧。  張老師文化出版。2005年4月初版1刷。

    作者從事安寧療護工作,接觸瀕臨生命末期的癌症患者與愛滋病患,經常受邀演講主持工作坊,與讀者分享如何面對死亡以及如何陪伴臨終者。這本書的封面、封底都是一雙握著的手,再仔細看,是兩個人彼此握著手,是在表示「人道醫療」的重點:關懷。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用握手來表達彼此的關心與祝福。書的封面也寫出人道醫療的真諦:「關懷別人,將心比心。」

    本書分成兩大部分:一是「人道醫療在臺灣」,是七位推薦者的六篇序文;臺灣的人道醫療也要和法國一樣,醫病要有互信才能互惠,而且要大家深刻體會「人人有責」去推動。二是「關懷別人」,是作者的文章,有「前言」、「第一章到第六章」和「跋」。作者認為,我們都會成為病人,也會成為病人的家屬,這時候,我們不只期盼接受有效的治療,也期待人道醫療;我們渴望那表達關切和尊重的眼神、微笑、手勢。這些細微的小事會使我們內心深深感動。作者用兩年的時間調查訪問病人、病人家屬與醫療人員,她犀利地點出病人在醫療系統中所受的不當對待,為病人發出「渴求人道醫療的呼聲」,同時她也寫出醫療體系之所以越來越缺乏人性的潛在原因,以及醫療人員的苦衷。所以我認為才要「將心比心的關懷別人」,達到醫病互惠的雙贏環境。

   人道醫療在臺灣」,序一「以人為本,以愛醫療」是慈濟大林醫院林俊龍院長所寫。他讓我知道:作者提醒我們,我們都是人,都會有生病的一天,躺在病床上時同樣都需要尊重、需要關懷、需要愛。」(p.8)「作者告訴我們在法國越來越多的醫療院所從事人道醫療。儘管在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人們仍需要一處能夠傾聽、能夠關懷病人的醫療院所。」(p.9)「而在醫療人力資源不足的情形下,醫院志工們穿梭於病患、家屬與醫護人員之間,安撫病患、家屬不安的情緒,提供良好的溝通橋樑,彌補醫護人員的不足,讓所有到院的病人有如回家一樣,貢獻極大。」(p.9)志工更該謙卑地學習,以期待做更多更好的補位。

    序二「以人道平等對待醫護人員」是陽明大學護理學院邱艷芬院長所寫。我看到:「對平常人而言,一個微笑很簡單,一句親切的問候語也不難,但是,當一位急診護理人員要同時照顧六位病患,其中兩個重症病患隨時可能需要急救;她隨時處於備戰狀態,隨時準備處理病患突發的任何問題,很難得露出笑容,她要面對的是生命的存活與否。置身於承受痛苦和瀕臨死亡的病人中,從沒有人注意、願意傾聽、陪伴這群筋疲力盡的白衣天使的哀傷,聽她們訴說自己的力不從心。假設所謂『人道』如井上靖說的,就是『關懷別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那麼人道醫療的對象就不應該只著重於病患或家屬。」(p.13)將心比心,作者在第六章「邁向互惠的人道」中寫扶持護理人員的病人們,病人也給醫護人員打氣、鼓勵、關懷和讚美。

    序三「人道醫療之源」是署立新竹醫院血液腫瘤科韋至信主任所寫。他認為人道醫療要用在上帝所看重、需要幫忙的個體上,哪怕只是一個又小又不起眼的人物。

    序四「從人道醫療省思人我關係」是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陳榮基所寫。他寫:「從前的醫師在面對罹患猩紅熱的小病童時,可能是在病榻邊陪伴著病童的父母,輕握病人的手,安慰他,儘量減少他的痛苦,直到他停止呼吸。家長會深深的一鞠躬,感激醫師曾經盡力的愛心。現在的醫師可以用幾針盤尼西林治好猩紅熱的小孩,但是他可能因為態度不佳而受到指責。」(p.27)我喜歡盡力有愛心的醫師。他又說:「這是一本能讓醫療人員及一般民眾不斷省思人我關係的好書。我們都希望能遇到醫術高超及提供人道醫療的醫護人員,看完本書,你會發現,將心比心,創造和諧的社會,人人有責。如何改造現代的醫療體系及保險制度,使之回歸人道醫療的天職,如何改變民眾凡事責難的文化,成為醫病互信,諒解多於指責的文化,應是本書作者最大的期望吧!」(p.29)這也是我的心得之一。

    序五「喚醒人倫,催生人道醫療」是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黃達夫院長所寫。他說:「我相信在讀過這本書後,任何人都會同意,生命的價值就是被尊重的感覺。」(p.31)他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全國人民,上至總統、行政院長,下至醫師、護士及一般民眾,要大家讀後對健保有深刻的反思:當我們有病痛,或瀕臨死亡時,只圖方便、便宜就夠了?還是要具品質和尊嚴的「人道醫療」?

    序六「堆砌人道巨塔」是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蘇聰賢校長所寫。他說:「身為婦癌醫師常面對許多求診病患及家屬,他們經歷的震驚、徬徨與傷痛,和我有許多重疊之處,因敬愛的父親也是罹患癌症而辭世,而這段路程依靠著周遭親友與醫院同仁的真心關懷才能渡過。由於切身的體悟讓我更能貼近病患,了解除了正統治療過程外,人道上適切的尊重與照顧,也應該是醫護者努力的方向。」(p.37)切身的體悟,作者在第一章「越過健康者的邊界,淪為病人」中,就寫醫師或醫護人員因意外事故或疾病淪為病人時,住院經驗改變了他們對治療的看法。校長期許:「每一位醫療人員都是一塊基石,人道醫療培育就像拋光這些堅固的原石,使其成為具有明亮光澤,可以互相緊密結合的石磚,一個個石磚交互堆砌,才能建立光輝與恆久的白色巨塔。站在醫院與學校的兩端,希望這個巨塔在人道的潤澤下成為一個充滿愛與尊重,身、心、靈的治癒場所。」(p.39)

     接著是作者的文章,從前言的「為他人負責」開始,到第一章「越過健康者的邊界,淪為病人」的護理長,和一位大型醫院的醫師主管的住院經驗,改變了他們對治療的看法。第二章「給我們人道醫療」的幾個見證和病人、家屬的話。第三章「為何藐視人道」的起因,是資源荒、醫師荒、護理人力不足。第四章「灌溉人道」,寫堅守人道的醫護人員。第五章「醫療文化」,要讓人道的小火燄繼續發光。第六章「邁向互惠的人道」,醫護人員和病人的互信,每個人都要知道如何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文章最後的「跋」---「我活在烏托邦嗎?」是總結,把作者在安寧病房服務的好經歷向外傳播,讓關懷別人的原則,灌溉在所有醫療之中,從生到死。這裡有許多美好的故事,都是作者的訪談,您要一篇一篇看,才能看到安寧照護的好。作者就是要一般病房的照護和安寧病房一樣充滿溫柔與安慰,有愛、有關懷和尊重。這本書有許多讓病人和家屬覺得很窩心的話,我們也會將心比心去體貼醫護人員,聖功醫院的聖方濟之家就是如此,所以我這位家屬就成為忠誠的志工了。

       甜甜 寫於100年8月23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閱讀「人道醫療」心得
    全站熱搜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