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命教育與生命意義

    生命教育第二講---「生命教育與生命意義」。除了講義,老師給我們看了許多對於生命有啟發與經驗的文章。

前言

    在以往的教育裡,除了提供知識之外,缺少心靈的成長。不論畢業於名校,或是在校成績優異,最後都得面對生活、面對自己。生活裡最重要的不是學歷,也不是名聲、權勢、財富,而是如何建立生活態度與營造生活品質。多了這些反省,才會有澄澈的生命意義,也才有色彩繽紛的人生價值。

        第一節 「生命教育」思考

    這一節是老師整理編寫自《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戰(Education for Life:preparing children to meet the challenges)》。傑˙唐納˙華特士(J.Donald Walters)/著,林鶯/譯。張老師文化。1999年5月初版。001~026頁。

成功是滿足心靈的需要

    父母多半希望孩子擁有某些在社會立足的基本優勢:財富、好工作以及他人的尊敬。卻是極少有父母與老師重視,如何幫孩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為了金錢和權力,失去了自己內心的平靜與快樂,又得不到他人誠心的尊敬與善意,這樣換來的是什麼樣的「成功」呢? 為了獲取財富和權勢,卻賠上了生而為人的價值,就算站上政商舞台又有什麼意思呢?

    人生應當是發展潛能,成為一個「人」的機會,人生是發現各種自我未知層面的一場歷險。生命教育是讓學生尋找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是不論在人生春風得意或挫折艱險之時,都能保有「眾人皆醉我獨醒」而勇敢活著的生命態度。

教育不能光是紙上談兵

    世界上許多偉大的人物:科學家、思想家、老師與領袖,不是未完成正式教育,就是在學校表現差勁。偉人的不同在於抱持特定的人生目標,通常是關於某種事物的真理,採取能夠達到目標的最實際方法而獻身完成目標。

    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孩子做好準備,讓他們可以踏實地迎向人生。因此生命教育應該鼓勵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同時以懷疑的態度檢視那些不曾被質疑過而代代相傳、一成不變的知識內容。教育必須扣緊經驗,讓學生學會觀察行動的真實後果,而不是光聽到別人說結果是如何,就盲目地相信了。

何謂真正的「進步」?

    學習的過程應該讓一個人從「某個地方」進展到「某件事物」上:從相對的無知進展到相對的理解。可是現實情況是,在越不需要事實證明的主題上,教條主義越是迅速叢生,有時甚至到百家爭鳴全然狂熱的程度。這種狂熱以政治與宗教教條為最,教育則緊追其後。

不久之前,在底特律的一次經濟蕭條中,數百名工人必須被解雇。其中相當多人接受了心理諮商以協助他們適應困境。但因為有太多案例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諮商協助。結果竟顯示,接受過諮商的人比沒有得到諮商的工人,適應得更差。

報告上說,諮商的「受益」阻撓了這些工人度過難關。因為他們受到鼓勵沉溺在困境中,「客觀地去等待」,同時考慮各種不同的理論方法來應付困局。而那些失掉諮商機會的工人沒有把時間浪費在將不幸理論化上面,該做什麼就乾脆著手了,以重建他們的生活。

孩子的教育必須是進步的,也就是要帶領他們前往一個目的地,引領他們從不成熟邁向成熟。但是,某位心理學家問得好:「人類演化出大腦袋就一定比大象演化出長鼻子更為進步嗎?」當然不是。成熟並不是在某一個年紀就會自動抵達的終線。成熟是持續不斷、甚至永不結束的過程。

    第二節  我的生命思考

讀者文摘2006年12月號

(摘錄自《讀者文摘2006年12月號》。)

「人生不是不去想就沒有事情。---其實憂傷裡有快樂,快樂裡有憂傷,如果你整天好高興,你就不會很高興了。」(107頁,大提琴家王健)

感想】有些病人問:人生為何如此痛苦? 我說:人出生下來就是苦,所以都是哭著生出來而不是笑著生下來。其實痛苦裡才有真正的幸福,不曾經歷千辛萬苦的考驗,就不知幸福的難能可貴。

「有時,你走什麼路不大重要,重要的是你朝什麼方向走。」(144頁,演員Kevin Smith 說的)

感想】當我選好方向,我知道走的絕不是摩肩擦踵的陽光大道,但即使是最艱難崎嶇的羊腸小徑,甚至人跡罕至的荒煙漫草,我都會勇敢的走下去,因為我知道自己朝著與眾不同的方向。

生命對每個人都剛剛好

(摘錄自《生命對每個人都剛剛好:螞蟻阿福獻給人類的快活人生觀》。胡德盛/著,如意文化,2006年5月初版)

「原來,所謂的孤獨,只是我以為我的黑暗比別人多,這會兒,我是一顆掛在黑暗中驕傲的星星,我不急著衝出黑暗。因為,有了黑暗,我才有光啊!」(3頁)

感想】如果不是醫療世界太冰冷,怎麼證明我還可以發熱? 如果不是現實生活太黑暗,怎麼證明我有能力發光?

「死亡常常只是一片很難察覺的透明玻璃,要是你只會悶著頭死命地飛,你的結局就是,飛得越快,死得也越快。」(58頁)

「我想到在許多時候,我也常常讓自己活得像一隻悶著頭亂飛的蒼蠅,看起來既忙碌又充實,仔細想想,其實我只是因為在潛意識裡害怕死亡,希望能在死亡來臨之前爭取更多的時間。」(60頁)

「生命其實對每個人都剛剛好,不常也不短,要怎麼死,就看你怎麼活囉!」(61頁)

感想】作者說:超人是因為飛得太快而「撞玻璃自殺」死掉的。那我呢? 看來我應該試著慢慢地活著。

「祝福所有的阿福,不管世界如何隨便,永遠都要真心真意。」(98頁)

感想】世界與他人可以隨便,那是他們的事情。唯獨我永遠都要真心真意,因為我必須對得起自己!

「我們人類都從小教導孩子要誠實,可是當孩子踏進社會的時候,他們首先就要學會不能太誠實。」(124~125頁)

感想】是啊!我該如何教導我的孩子:既要誠實,但又不能太誠實。我一直自以為是腦袋清楚的書生,卻忘了古書有云:「察見淵魚者不祥!」把事情看得太清楚而且還說話太誠實的人,注定了必須承受不祥的命運!

「進入心裡的東西根本無法與別人分享,對於一隻未曾起身尋找花朵的蜜蜂,你要如何和他分享花香呢?」(132頁)

感想】所以,我該如何告訴別人:那些進入我心裡的、與臨終病人共同生活的生命經驗呢? (老師說,講得出來,別人不一定聽得懂)

「當大家都不知道答案的時候,敢吹牛的就是專家。」(140頁)

【感想】所謂「生死學專家」不就是如此? 我常說:「專家」只是簡稱,他的全稱應該叫做「專門騙人家」!

 感想是老師的感想

(上這節課,老師給我們一句好話:「假如人生不曾走錯路,就不能體會刻骨銘心的那句話。」)

         第三節  生命意義與生命態度

南丁格爾手記

(摘錄自《南丁格爾手記1》南丁格爾/原著。張文亮/編譯。校園書房出版社。2003年5月初版)

「很多人認為,祇要是獲得多數人支持的,就是對的。但是我這個老頑固卻認為,多數人總在錯誤的那一方。」(13頁)

「你實在不需要為未來而沮喪,因為上帝有時是沉默的工作者。---有時候孤軍奮戰比沮喪放棄,祇是多撐一下子而已。」(20頁)

「也許每一個改革的種子,會像是一粒粒的芥菜種子,不知飄落到什麼地方,就扎根生長。」(23頁)

「為什麼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會淪為一個不可理喻的人? 原因是過度拘泥於宗教的教條。當一個人過度的擁抱教條,他就看不見真實。意見不同的人,就視之為仇敵,面對度同看法的人,只想封住他的嘴。」(19頁)

「我的『醫學證照』,就是帶著一顆熱血沸騰的心去從事工作。當我看到周遭的人馬馬虎虎的工作態度,我就痛苦;他們看我全力以赴的工作,他們也痛苦。」(36頁)

「生命如果沒有正確的動機,人會不知不覺地落入一種失去方向的循環。」(70頁)

「偉大與平凡最大的區別,不是以自己獲得的多寡來比較,而是以別人因你生命所獲得的祝福來衡量。這些祝福絕不會因人的逝去而隨之消失,所以真正的衡量不在生前,而在死後。」(125頁)

「其實每一個惡毒毀謗的另一邊,都有上帝的祝福。」(129頁)

歡樂學習,理所當然

(摘錄自《歡樂學習,理所當然:教育必須擁有童年的笑容》。洪蘭/著,天下文化,2004年6月初版。)

「當父母把眼光放到十年、二十年之後十,我們就了解學校的成績不那麼重要。」(40頁)

「其實就算是輸在起跑點上又怎樣? 不是跑到終點才算贏嗎?」(52頁)

「當人老了躺在床上時,他最需要的是親情,而不是論文的篇數或股票的張數。」(17頁)

「的確,一位有內涵的人才能說出有深度的話。通常一個值得追求的東西都不會表現在表面上,一個深藏不露的人絕對比聒噪的人有吸引力。」(44頁)

「你怎麼使自己不沮喪,尤其是一直做不成功的時候,還可以掙扎往前走?」(118頁)

「船停在港灣裡是最安全的,但是那不是船存在的目的。」(130頁)

      (老師說:船應該是要乘風破浪去!)

「他說他每天都做到『即使今天就死,也死而無憾』。」(131頁)

「此外,宗教並不是什麼特別的東西,而是教導眾生『如何過生活』的東西,因此,或許『活著』這件事本身就是宗教,就算沒有特別有緣也無妨。人生之所以美好,並不是因為美好的事物,而是因為上天賜予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會有一模一樣的經驗,就算是遙遠的過去與未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摘錄自《師父笑呵呵》。麻生佳花,橡樹林文化,2003年10月。第213頁)

感想】所有的美好與醜惡的事物,造就了人生獨一無二的美好。如果醜惡的事物沒有現形,我們就無法辨認何者才是美好的事物。沒有壞人來作為對照,我怎麼證明自己是好人呢?

(這節課老師說:「真正想做事的人,沒有不可能,想盡辦法,讓它成為可能。」)

生命教育第二講,老師的參考書目有7本,他也推薦閱讀7本書。他說:「找書來看,讓學習無限延伸;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學習是快樂的,可以看清事物的本質。」所以他一直把工作當娛樂,把讀書當休閒,自得其樂在工作和讀書中。

    這一講,老師給我們看了許多投影片,是有關於生命啟發與經驗的文章。我盡量記下來,如果錯過,那至少我在上課的當下有聽過和看過,只是手來不及記。我也會上網找,就找到了。就如老師說的:「真正想做事的人,沒有不可能,想盡辦法,讓它成為可能。」

★「永遠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你自己,

    因為喜歡你的人不需要,不喜歡你的人永遠不會相信。」

  (有事,我會急著解釋,真糟糕!現在看到這句話,我會學著放慢,不解釋也可。)

★「每天早上醒來時,我們可以有兩個簡單的選擇:

    回頭去睡,繼續作夢;或者起身去追逐夢想。

    選擇權在你手上。」

(生平第一次,我從「黑甜」的夢中醒來,選擇回頭去睡,繼續作夢。夢,竟然是連續剛才的黑甜夢,再次醒來時,回不去了! 我只好起身做早餐,餵飽自己。)

★「別在喜悅時許下承諾,別在憂傷時做出回答,三思而後行,做出睿智的決定。」

  (這…有點難! 不是被高興沖昏了頭,什麼嘛都說「好!好!好!」)

忽高忽低,人生就像翹翹板:

「人的一生就像在翹翹板上行走,總是得從低的那一頭開始往高處走,

每走一步,下一步就變得更加困難!

愈往高處走時,便愈難找到平衡!

當你以為自己越來越高時,其實你已經開始走下坡了!

於是你發現,你永遠無法站上你眼中所見到的高點,

來來回回掙扎許多次,你發現要站上高點是多麼的困難,

因為你始終找不到平衡點!

終於有一天 你體認到:原來只有找到人生的平衡點時,就是最高處......

※如果你想要站在高處,還有一種辦法,請到圖文版去找吧→→→

    http://ideapit.net/p/93zmsx

★ 人生三個三:

    學會做三件事→

人一輩子有"三天 ",即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與今天之間有扇後門,今天與明天之間有扇前門。

這"三天" 中"今天 "最重要。

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明天的事情等來了再說吧,最要緊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

要想過好今天,要學會做三件事。

第一是 "會關門"

把通往昨天的後門和通往明天的前門都關緊了,人一下子就輕鬆了。

第二是"會計算"

要學會計算幸福。

有的人本子上記的全是困難和問題,從來沒有記過幸福。

有些人對自己做對的事情一件也沒記住,對自己做錯的事情記得特別牢,徒增了許多煩惱。

第三是"會放棄"

請牢記:"先捨後得,捨了才會得,捨了一定會得"。

    學會說三句話→

第一句話:"算了"

錢包被偷了,算了;電視機燒壞了,算了;骨頭摔斷了,算了;眼睛瞎了,算了。

對於既成事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接受。

第二句話:"不要緊"

不管發生什麼問題,一定要學會說"不要緊" 。

一生都要樂觀,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

第三句話:" 會過去的"

有一句俗語:「天不會總是陰的。」

別憂愁,一切都會過去的。

     學會三種方法→

三樂法: 就是「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

三不要法:

一是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

三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

★ 投影片→「人生境界」。我沒有圖,在網路找到文字,好棒!

          題目是: 有人告訴我

一位漁民告訴我,因觸礁傾覆的船比被颶風掀翻的船要多。

人生的許多關頭,不在於抗風雨,而在於補漏洞

一位園丁告訴我,不是所有的花都適於肥沃的土壤。

沙漠就是仙人掌的樂園。

人生的許多成敗,不在於環境的優劣,而在於你是否選對自己的位置

一位羊倌告訴我,他很快活,因為他可以與野花攀談與林鳥對話,隨白雲飄蕩草原起舞。

人生的許多空虛,不在於人的孤獨,而在於心的寂寞

一位廚師告訴我,鮮活的魚沒有挂糊油炸的,真正的好湯從不添加味精,而是慢慢熬成的原汁。

人生的許多檔次,不在於外在的包裝,而在於內在的品質

一位山民告訴我,艷麗好看的蘑菇往往有毒,苦澀的野菜常常敗火。

人生的許多智慧,不在於觀察,而在於分辨

一位煉工告訴我,鑄鋼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淬火”。

把滾燙的火錠放到寒水裡急驟降溫。

人生的許多輝煌,不在於狂熱地宣泄,而在於冷靜地凝結

一位拍客告訴我,他們去遙遠的山寨採風,有人拍回的組照名曰《苦難歲月》,有人隨後舉辦的個人攝影展喚作《世外桃源》。

人生的許多苦樂,不在於你的處境,而在於你看境遇的角度

一位教師告訴我,他發現上課積極提問的學生比認真聽講的學生,到社會後有更強的適應能力。

人生的許多境界,不在於跟隨,而在於自我探求

一位畫家告訴我,大師的作品常常“留白”,太滿太擠容易使人失去想象的空間。

人生的許多魅力,不在於完美,而在於對缺憾的回味

一位高僧告訴我,如來並不住在西方極樂世界,他就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拜佛不如拜自己。

人生的許多尋找,不在於千山萬水,而在於咫尺之間

    我們還看了「一個德國女人」的投影片。剛好有朋友寄給我,與您分享。

  發人深省!一個德國女人沒有錢的富有人生

10塊錢過一天什麼的都弱爆了,有個德國女人已經過了18年沒房沒車,甚至沒有錢包的生活!她叫海德瑪麗·施維爾默,1996年辭職,退掉租房,所有財產送人,開始不用金錢的生活,靠幫人做園藝、清潔換取食物和棲息之所。今年,她72歲

一個德國女人-1  

                       海德瑪麗•施維爾默

   她把經歷著成書《福從天降的試驗》,並一夜成名,獲得豐厚稿酬,再把錢送光……你可能覺得這個老女人一定是瘋了或者受了什麼刺激,但她本人覺得自己非常富有,快樂並且充滿活力。不管怎麼樣,我們先來看一看她的經歷,也許能對你有所啟發,找到新的生活方式也不一定呢!

 一個德國女人-2  

【在德國做朵不要錢的奇葩】

即使在德國,海德瑪麗也算是個奇葩:既沒房沒車,也沒有醫療保險,別說是帳戶,她連一個錢包都沒有。她可不是什麼窮困潦倒的失業者!不然每個月去領300多歐元的社會救濟金就好了,國家還會為她提供住房和醫療保險。實際上,海德瑪麗曾經是拿“鐵飯碗”的小學老師,還當過收入頗豐的心理醫生——可是她什麼也沒有,哦,是什麼也不要。

她決心要過一種擺脫金錢的生活,而且一過就是十幾年。在全德國都在討論社會救濟金過低,是否已出現貧窮階層(我們這些人心裡則嘟囔著“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時候,身無分文的海德瑪麗卻認為自己非常富有。

一個德國女人-3  

 【童年的困惑】

錢對於人來說真的是必不可少的嗎?這個種子在海德瑪麗很小的時候就種下了。

    1942年,東普魯士一個富有的咖啡廠廠主家迎來了第三個孩子,她就是一頭金髮的海德瑪麗。在保姆悉心的照料和兩個哥哥的陪伴下,海德瑪麗快樂無虞長到了兩歲,二戰的戰火卻燒到了她的家鄉。在一片慌亂中,海德瑪麗的爸爸被徵召入伍,上了戰場,媽媽則拉扯著幾個孩子開始了逃亡。

    當他們逃到北德的海濱小城艾克福爾德市時,早已是一身破爛,一無所有。一下子從富有跌入貧窮帶給幼小的海德瑪麗最大的困惑是:為什麼失去了財產和金錢,他們一家在人們眼中突然就變得那麼一錢不值了?難道錢是衡量人的價值的唯一標準?

 

 一個德國女人-4  

 【獨闖蹊徑——自助服務互換圈】

    畢業後,海德瑪麗當上了老師。老師在德國是終生職業,她15年做得好好的卻主動放棄了這個鐵飯碗,改行做了心理醫生。而一個偶然的機遇改變了她的一生。

    一天她在廣播中聽到,加拿大鄉村的一個公司突然倒閉後,當地的人都失去了工作。為了自助,這裡的人組成了服務互換圈,也就是你幫我修車,我幫你做飯、打掃衛生——這一下子給了海德瑪麗靈感,為什麼不建一個這樣的服務互換圈呢?對,一個不受金錢左右、只靠人本身的價值來維繫運轉的微型社會圈!

    說幹就幹,海德瑪麗嘗試著建立起了一個純私人的服務互換圈。她每天忙於收集地址,記錄每個圈友能提供的服務。這個互換圈的範圍剛開始還只局限在多特蒙德,但是很快就發展到整個德國。

    但這並不能能令海德瑪麗滿足,4年後,她離開自己建立的互換圈,向她的下一個目標邁進。那時她早已和丈夫分居,一雙兒女也早已長大成人,有了各自的小家庭。海德瑪麗毅然退掉了租屋,把家具和所有用不著的東西都送了人,只留了一些衣物存放在朋友家。如此破釜沉舟,是因為她決心做一個嘗試——過一個真正沒有錢的生活。

    她為別人提供法語輔導,換取一個手機卡;為商店打掃衛生,換取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幫眼鏡店的老闆照看家裡的貓,換一隻眼鏡;圈友出去度假,就幫他們看家和照看寵物——這樣她幾個星期就不用為住處發愁了。有時,她也會重操舊業,為圈友做心理諮詢。不過,她始終如一的原則是:絕不接受金錢。

    一個德國女人-5  

【福從天降的實驗】

    有關海德瑪麗的紀錄片《Living Without Money》

    原本這只是一個實驗,看看在現代社會沒有錢能否活下來,一年後再恢復以前的正常生活。海德瑪麗沒想到自己會越來越適應這種沒有錢的生活。一家出版社發現了她,為她出了一本自傳:《福從天降的試驗》。

    這本書的出版,讓海德瑪麗一夜成名,榮譽和金錢也“從天而降”:各國出版商也紛紛要求出版她的作品,海德瑪麗成了電視座談節目的常客,頻繁被邀請到各地演講……不過她依然堅持不接受金錢報酬的原則,除了出版社的稿費。

    她把錢揣在兜里,一開始是一千歐元的“大票子”,走在街上就送給不認識的人。後來就換成100歐元面值的,送給一些單身母親,直到把錢送光。海德瑪麗不是沒想過,多掙點錢然後把錢送給需要的人。不過最後她放棄了這個想法:“我想明白了。這沒有用,不過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社會上的問題。而且,人也永遠不會滿足。與其那樣,我還不如在體制結構上下功夫。 ”

    海德瑪麗渴望尋找到一個不受金錢左右的價值體系,她說​​:“我的願望是改變社會。”她通過座談會、演講和讀書會,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思考。

    一個德國女人-6  

 【人何必成為錢的奴隸】

  “ 對有些人來說,我的活法是一種挑釁。但對另一些人而言,我則提供了一種答案。”

  “ 這10年的經歷告訴我:這一切是可行的,我們真的可以這樣生活,而且活得很好。”海德瑪麗認為這些年沒有錢的生活讓她變得格外富有,她不僅不用為怎麼存錢、花錢而耗費精力,從而贏得了時間,也結識了無數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有機會時刻面對自己的內心,真正認識到自我的需要。

  “人在生活中總是被恐懼心束縛,我把恐懼看作是我身體裡一個活的生命。”她​​欣喜地發現,當她不認為自己和恐懼是一體的時候,恐懼就開始離她遠去。與此同時,她也學會了調動自身抵禦疾病的能力。

    幾年前,她騎車時摔倒在地,傷到尾骨,疼得抬不起身子。但她堅持不讓路人叫救護車(德國人不玩“碰瓷”),而是裝作好多了的樣子,打電話給朋友讓他把自己送到她正在幫別人看著的一個家裡。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海德瑪麗說:“我在床上躺了3個星期,一點兒也不緊張。現在想起來,還挺驕傲的。我學會了耐心等待,等著疼痛慢慢過去,什麼止痛藥也沒吃。”

    就這樣,海德瑪麗依靠自身的恢復能力重獲了健康。這使得她更加堅信,生活中沒有一定要用錢才能解決的問題。目前,她的第二本書也已經截稿。

    她驕傲地說:“我知道,有一股神的力量在引導著我。我一點也不用害怕。我只需要用心去體會人生存的目的,一切都會過得很好。錢也許在哪一天就會徹底消失,人又何必成為錢的奴隸。”

    一個德國女人-7  

       感謝海德瑪麗,她是一個勇敢而執著的先行者,用她的生活告訴我們人可以不必為金錢奴役,而依靠自身的價值與能量從恐懼、空虛中獲得解脫。希望她的故事能對你有所啟發,並從中受益!

    甜甜 完成於103年9月10日上課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生命教育第二講
    全站熱搜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