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藥你生病.jpg98年[生死學讀書分享會]共讀了12本書,這是第5本.

閱讀「你生病---藥廠製造疾病的真相

雷˙莫尼漢/ 艾倫˙凱瑟斯/著,張艾茜/譯

世潮出版,2006年6月初版

這次讀書會要看,要討論的書是「藥你生病---藥廠製造疾病的真相」。我沒看完,是代課比較忙,再方面我對醫藥一些名詞沒興趣,這本書有十章,我比較有趣看的是第一章「賣藥給每個人---膽固醇過高」,因為跟我切身關係,我很認真看。

擇錄一段:「1987年,默克藥廠推出第一批斯德丁藥美乏脂(Mevacor),醫療市場為之興奮鼓舞,從此開創了膽固醇的新世紀。美乏脂被認可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換言之,一般正常人也可以服用。這一來,市場就更加寬廣無比。往後幾年中,其他大藥廠也研發出功效相仿的藥物,因此在市場上展開廝殺。其中的立普妥(Lipitor)更是一支獨秀,佔有將近一半的市場。立普妥每年銷售金額高達百億美金以上,是全球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處方藥。廠商輝瑞藥廠是世上最大的製藥廠,總公司座落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區,市值約二千億美金。由於對高膽固醇有志一同的恐懼,把輝瑞推上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企業。」(p.18~19)

甜甜 寫於98年5月26日

把這小小的心得放在我的部落格,到目前為止(101年12月)有31位朋友點閱。我覺得不可辜負想看這本書到底是怎樣的朋友,於是我把它讀完,與大家分享我的讀書心得。

書的作者之一雷˙莫尼漢是健康評議作家,作品曾刊登在《雪梨先鋒晨報》、墨爾本《時代雜誌》、《澳洲財經評論》、《英國醫藥雜誌》、《刺針雜誌》、《新英格蘭醫藥雜誌》等。另一作者艾倫˙凱瑟斯是研究醫藥政策問題的專家及作者。這本書的審訂陳崇逸是北醫藥學系畢業,領有藥師執照。

封面有四行字,說出本書的重點:「真實揭開藥廠的真面目,罔顧大眾健康一再販賣恐懼,讓您對藥廠的貪婪惡行,有更清楚的了解。」長達九頁的「前言---販賣疾病」就是本書的縮影。作者把他們的研究分成十個章節,說明這個市值五千億美金的製藥工業,以行銷活動開啟人類內心深處對死亡、衰老、疾病的恐懼,把身為人的定義徹底改變。藥廠最主要的目的「賣藥給每一個人」,包括大部分的健康者。

作者在「前言」說:普普通通的問題,被他們的彩筆渲染成嚴重疾病,所以害羞成了社交焦慮症的徵兆;月經來臨前的緊張,變成經前不悅症。而日常的性生活困擾,化為性功能障礙;生命中的自然變化,被歸類成荷爾蒙缺乏之停經症候群;心不在焉的上班族,得到成人注意力缺乏症。原本只有疾病危險因子的人,已經名正言順的成了病人,因此健康的中年女性,得了骨質疏鬆症;強健的中年男性,則染上了膽固醇過高的終身疾病。」(p.006)許多民眾對於藥廠協助創造新疾病這件事,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是在藥界內行人看來,這根本是家常便飯。最近的《路透社商業內幕》報告中,有一篇給藥廠主管看的文章,認為『創造新疾病市場』的能力,給扶搖直上的藥品銷售,添注難以估計的億萬收入。報導中說,銷售的主要策略之一,就是改變人們對日常病痛的想法,把『自然的過程』視為醫學上的疾病。…未來,我們可以目睹更多由藥廠主導創造疾病的現象。」(p.008)「製藥界現在會定期贊助重大醫學會議,探討疾病定義,並加以修訂。……可想而知的是,對疾病的定義愈寬廣,可能納入的病患就愈多,藥品的銷售市場也愈大。」(p.009)「本書旨在讓讀者了解,為了擴充藥品市場,製藥界千方百計促銷,甚至把許多正常的生命現象也變成疾病。」(p.012)

    第一章  賣藥給每個人---膽固醇過高

    三十年前,「膽固醇過高」的問題仍然鮮為人知,如今對這個症狀的恐懼感,卻很快的掌控全世界億萬人口事實上膽固醇本身非但不是人類的死敵,反而是身體組成要素之一,是維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科學證明,許多人血液中膽固醇的增加,日後得心臟病或中風的危險性確實比較高,但是對其他健康的人就很難斷定,那些升高的膽固醇造成心臟病的危險究竟有幾成?有多少人真的因此產生問題?(p.17~18)

高膽固醇是眾多可能造成心臟病的原因之一,這是眾所週知,但仍引起相當大的注意,因為藥物可以改善它。防治膽固醇專家,如英國研究教授夏•艾柏拉辛(Shah Ebrahim)認為,像施德丁(Statin,膽固醇合成酵素抑制劑)這類新的降膽固醇藥物,對已經罹患心臟疾病的人,的確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對大多數健康者而言,有許多便宜、安全、有效的方式可以保持健康。最簡易的方式就是節制飲食、多運動、戒菸。他和許多其他的研究人員都認為,只把重點放在膽固醇上,可能使人嚴重忽略了真正重要的預防醫學。(p.18)

這裡提到有幾種藥,拜耳藥廠施德丁類的Bayeol(台灣目前沒有上市)因幾起服藥致死的案件糾纏不清,已經被迫下架。最新的施德丁---阿斯特捷利康藥廠的冠脂妥(Crestor),也因少數幾起造成肌肉耗損及腎衰竭的副作用,而面臨下市的命運。1987年,默克藥廠推出第一批施德丁藥美乏脂(Me-vacor),醫療市場為之興奮鼓舞,從此開創了膽固醇的新世紀。美乏脂被認可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換言之一般正常人也可以服用。這一來,市場就更加寬廣無比。往後幾年中,其他大藥廠也研發出功效相仿的藥物,因此在市場上展開廝殺。其中的立普妥(Lipitor)更是一支獨秀,佔有將近一半的市場。

過去十年中,由於被診斷為「膽固醇過高」的人數急數竄升,使這些藥物的銷售一飛沖天。所謂「膽固醇過高」的定義,和其他許多疾病一樣,經常更新。它也像許多其他疾病的定義一樣,涵蓋的範圍愈來愈廣,愈來愈多健康的人被視為病患。在美國東北佛蒙持州白河流域山區行醫的麗莎•舒茲醫師告訴病人膽固醇過高只是未來許多可能造成心臟病或中風的因素之一,不能算是一種疾病

凡是藥都有不良的作用,降膽固醇藥物也不例外。當醫生常開藥給健康者時,而這些藥是為了「預防」疾病而設計的,副作用就更顯得舉足輕重。但是儘管降膽固醇藥是所有藥物中銷售量最大的,而且一旦服用就會持續好幾年,它的長期副作用並沒有經過妥善研究。根據研究,現有的副作用證據,雖然極為罕見至少有兩點非常重要:其一是會造成肌肉萎縮症狀(Rhabdomyolysis),其二是會傷肝。

我的醫生開立普妥(Lipitor*低*10mg血脂)給我降低膽固醇,藥袋上的副作用是:頭痛、腸胃不適、肌肉疼痛或無力。另外再開保肝片(Silymin*保肝*)給我一起服用,它的副作用是:腹脹、消化不良、輕微頭痛我感覺不到副作用,也長期吃了,是還沒長到副作用發作的時間嗎?我覺得就是要多運動、多吃蔬果啦

第二章  給醫生的甜甜圈---憂鬱症

麥可•歐丹尼是藥廠業務代表,全約有八萬大軍如歐丹尼一樣,每天就帶著最誘人的禮物---熱呼呼的甜甜圈(美食)、甜言蜜語、友善的關切,外加大量免費樣品---拜訪客戶。他的主要任務是大力推展公司的抗憂鬱藥的銷售量,但是背後還有一個更大的目標,就是強力推銷憂鬱症的特定觀點。那觀點就是,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精神疾病,最可能的病因是腦中化學物質不平衡所造成,最有效的藥物則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這一類藥物,包括百憂解(Prozac)、Paxil(台灣目前沒有上市)及樂復得(Zoloft)他們的工作成效可觀,在1990年代,有些國家這類藥物銷售量竟然竄升3倍,使治療憂鬱症藥物成為銷售量很高的藥物之一,為藥廠帶來高達二百億美金以上的收入。藥廠每年在美國的二百五十億美金促銷費用中,主要花在業務員及免費樣品上,這也是全球醫、藥界金錢關係的基礎。(p.40)

    第三章  與名人共舞---停經症候群

2002年夏天,惠氏(Wyeth)大藥廠忙碌的公關主任麗莎•亨利(Lesa Henry)同時面臨了好消息與壞消息。麗莎協助行銷史上最暢銷的藥品療法之一---荷爾蒙補充療法。好消息是她剛獲得一項廣告獎項,因為她邀請名人代言藥品,成為當年全國前二十五名最佳行銷人員之一。壞消息是,科學家新近發現,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對女性弊多於利。(p.57)

為了改變民眾對日常病痛觀念,在由藥商所主導的活動中,名人已經成了最主要的角色。棒球明星可以讓對性功能障礙感到恐懼的患者服藥,足球英雄也可以幫忙推銷害羞是精神疾病症狀的觀念。...最諷刺的是,就在惠氏藥廠企圖引燃民眾對停經症候群產生種種恐懼時,科學家也正設法證明該公司的停經症候群藥物具有危險性。經過適當的研究後發現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副作用,正是會引起它號稱可以防止的健康問題。那就是會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血栓塞及乳癌的危險性。

美國全國婦女健康網(National Women′s Health Net-work)就認為停經症候群是自然的身體作用,而非疾病,不是機械式的需要治療。」(p.63)有兩位英國醫生參加惠氏藥廠贊助在雪梨有關停經症候群的最新科學發展研討會後,在醫學期刊上發表一封信,他們認為停經症候群是正常的生理狀態,不是疾病。」(p.67)

    第四章  與病人合夥---注意力缺乏症

五月裡,陽光在馬里蘭州富裕的郊區,諾貝克鄉村俱樂部前平坦翠綠的小徑上輕快地跳動著。午後,中年男性高爾夫球友溫和的語調,為一年一度的兒童與成人注意力缺乏過動症協會慈善募款高球賽拉開了序幕。…大約有高達20%的白種學齡男童,因為罹患注意力缺陷症而服用興奮劑。世界上也有其他地區,例如澳洲西海岸的伯斯,也因為服用這種藥物的比例急速升高,引起高度關切。

全世界對注意力缺乏症的性質及患者日漸增加的爭論,並未減緩服用相關藥物的快速成長。研究這種現象的學者表示,1990年之後的十年之間,利他能(Ritalin)的產量已經成長了八倍。到2000年,人口數不到全世界5%的美國,卻服用了全世界80%的興奮劑。同一年,一份居於領導地位的科學期刊透露,一、兩歲幼兒服用這類藥物的處方急速竄升。儘管爭論不斷,幼兒服藥卻毫無減少的跡象,藥廠也積極促銷與長銷藥利他能相抗衡的新藥。(p.78)

所有大藥廠在擬定每一種重大疾病的行銷策略時,已經把和病患團體攜手合作視為必要條件之一。來自英國的一份觀察報告估計,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二的健康慈善團體及病患團體接受藥廠或輔具廠商贊助。由藥廠贊助的消費者團體,回饋贊助者的方法就是幫忙描繪一幅景象:沒有得到適當診療的病症,服藥是最好的治療方式,同時,他們也提供患者為藥品做廣告。(p.78~79)

    事實上,關於注意力缺乏症的研究所代表的意義卻南轅北轍。就連全世界頂尖的生物醫學研究所之一,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也表示,此病的起因仍含糊不明,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注意力缺乏症是腦部疾病。(p.80)

    第五章  化風險為病症---高血壓

    兩位從溫哥華駕車而來的屬哥倫比亞大學的主動醫療團隊(Therapeutics Initiative)成員詹姆斯•馬可麥克鮑伯•藍諾為一群退休人員講可怕的心臟病。他們所得到的第一個訊息,即高血壓並非疾病,而是未來可能導致心臟病及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高血壓和膽固醇的問題,一樣吸引了許多人注意,因為它可以輕而易舉的用藥物改善。

中老年人對高血壓都相當關注,因為如果以目前的定義去衡量,幾乎人人都患有高血壓。高血壓的定義也像其他病症一樣,會定期修訂,以現行的標準來看,「高」血壓的指標值是一次比一次低。許多原本健康的人被貼上罹患「高血壓」的標籤,被認為有罹患心臟病的「危險」,也被推向必須服藥的途徑。這些長者,正是製藥界希望成就四百億美金降血壓藥的全球市場客戶。馬可麥克藍諾四處演講的首要目的,就是希望民眾體認,藥商如何在統計數字上耍花樣,設法把那些藥賣給原本健康的人。(p.100~101)

有一個長期研究的機構ALLHAT,把幾種不同的藥做比較研究,結果是:最早期、最便宜的藥---低劑量利尿劑---在降低心臟病及中風的機率方面,和最新的藥比起來非但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他們在預防心臟衰竭方面略勝一籌。在價格方面,最早研發的藥穩居優勢,因為它們沒有專利權的問題,而且取得容易。用這類藥物治病,價格低得幾乎像免費一樣。據估計,在加拿大每天服用利尿劑,十年的費用大約只需四十幣,而被強力促銷的新藥,例如暢銷藥脈優(Norvasc),費用大約要兩百倍。瑞輝售出高達五十億美金的脈優,使它成為全世界最暢銷的降血壓藥物,以及對稅金貢獻的第四大藥物。基於利益考量,瑞輝藥廠顯強烈希望忽視或壓抑上述研究結果。

第六章  靠廣告宣傳出來的疾病---經前不悅症

    電視上一個廣告:超市中有一名女性正氣急敗壞地穿梭在推車中,努力設法弄出一條路來。這時一位顧客慢條斯理地解開一輛推車,往前推,正好擋住她的去路,這下子,她更是火冒三丈了。讓人感覺這位女性一定是受到某種壓力。不過禮來藥廠知道的最清楚,廣告中的這位女性可能需要服用強烈的抗憂鬱藥,因為她正受到所謂的經前不悅症(PMDD,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的困擾。

哥倫比亞大學的珍妮•安迪卡特教授說,經前不悅症是一種精神疾病,高達7%的女性身受其苦。布朗大學教授寶拉•凱普蘭則表示,這種疾病是有人刻意製造出來的,因為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它和一般經前不適有何不同。凱普蘭覺得更糟糕的是,用一種醫學標籤解釋某些女性在月經來臨之前的嚴重不適,可能會因此掩飾了痛苦的真正原因,例如暴力關係、痛苦的生活環境、貧困、煩惱等,絕不可能用藥物解決問題的。她也說:「總之,他們分明就是把普普通通的生活經驗當成精神疾病。」

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經認可經前不悅症的存在,也核准了禮來藥廠的百憂解和幾種類似的抗憂鬱症藥上市,做為治療的藥物。另外當紅的Paxil---又名克憂果(Seroxat)和Aropax(台灣目前沒有上市),這種暢銷全球的抗憂鬱藥,是葛蘭素史克大藥廠的最大印鈔機之一。Paxil之所以特別成功,一部分原因是它核准治療的病症,幾乎比所有競爭的抗憂鬱藥都更多。但是Paxil獲准上市之後多年,其副作用仍然相當令人憂心,包括相當嚴重的脫癮徵狀。

    第七章  塑造大眾的觀念---社交焦慮症

    黛博拉•歐吉恩第一次聽到社交焦慮症這個名詞,是來自電視廣告。她當時沒有工作,求職處處碰壁,生活愈來愈不順利,黛博拉發現自己愈來愈緊張、容易動怒。後來,她發現有一種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的新病症,以及治療此症的藥物Paxil。她說:「我覺得服藥幫助我很自在的面對群眾工作。」由於成功的自我診斷,使她成為醫藥科學的先鋒,因為這種病症才剛向大眾介紹,而Paxil也成為首先獲准被用來治療這種病的藥物。

僅僅一年左右,生產Paxil的藥廠葛蘭素史克,把一種原本沒沒無聞、被視為罕見的精神疾病,轉變成耳熟能詳的社交焦慮症,甚至一度聲稱每八個美國人當中就有一名患者,這種轉變使Paxil每年的銷售量高達三十億美金,成為全世界銷售量第一的抗憂鬱藥,超越百憂解與樂復得。

威爾斯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大衛•希禮認為,有太多日常生活現象都被解讀為病症---推廣社交焦慮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說:「我們已經把做一個人的正常經驗改變了。如果你的問題非常嚴重,我開類似Paxil的藥物給你,或許可以救你的命、救你的婚姻、救你的事業。但是,如果你的問題很輕微,我卻把你當成精神病患,開藥給你服用,問題恐怕比不服藥更嚴重。」他還表示,葛蘭素史克公司的科學資料中就有Paxil會造成脫癮症狀問題的證據。更有實驗表示,Paxil會使服用的憂鬱孩童自殺意念及行為的風險略為增加。(p.151)

事實上,此症最常用的名稱不是社交焦慮症,而是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社交恐懼症早已被認為是罕見的精神疾病,會使及少數人逃避社交處境。

    第八章  靠檢測打出來的市場---骨質疏鬆症

    一名人氣體育主播,像是在播報曲棍球似的對著觀眾大吼:「你是否擔心橫掃全國的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呢?今天馬上到聖麥克診所,測量一下你的骨質密度,完全免費喔!」這名當地主播的威嚇,展開了全球女性長達十年的骨質密度測試。這項活動深受藥廠支持,因為他們可以出售相關藥品;而放射科醫師也大力推崇,因為他們可以為病患做檢測而賺進鈔票。這種非正式結盟利用老練的公關技巧,企圖使健康女性相信,她們隨時都有骨折的危險,而且有一個叫骨質疏鬆症的小賊,靜靜的伺機在她們身體裡作怪。(p.157~158)

    但是這個活動的宣傳中,刻意不提:骨質密度檢測的價值仍然眾說紛紜;相關藥物的療效不大,副作用卻很大;至於骨質密度未達一定程度究竟是不是疾病,也依舊沒有定論。許多上了年紀的人,骨質密度都會降低,這原本就很正常、自然的過程,只有極少數人能倖免。骨質密度非常低,的確有可能增加未來骨折的可能,但這只是造成骨折的諸多因素之一,其他因素還包括:家裡的地毯是否會滑動,以及眼睛度數是否足夠等。幾年前,一群加拿大研究人員及醫師,以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為研究中心,檢視過所有有關骨質疏鬆症的科學資料後,所得到的結論是:那些廣泛向婦女推廣的骨質密度測驗,根本就是典型的「恐懼行銷」案例。(p.158)

在一片推廣骨質密度檢測及減緩骨質流失藥物的聲浪中,摔跤---許多人髖骨骨折的主因之一---反而被忽視了。2003年美國為了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一共花費了十七億美金在一種骨質疏鬆症的藥---福善美(Fosamax)上。但是用來提醒民眾盡力防止老年人摔跤的費用,相形之下只是九牛一毛。

    第九章  馴服看門狗---大腸激躁症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擔負著為三億美國人監督藥物的安全和效用之責。保羅•史托利醫生以無暇的操守加入監督者的行列。由於長期專攻藥品安全,長官很快就指派他調查一種新上市的藥品Lotronex(台灣目前沒有上市)。這種藥新近獲准治療婦女大腸激躁症(IB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知道這種病症的人不多,它的特徵是胃痛及便秘、腹瀉。

幾個月前,倫敦《刺絡針》期刊出版了有關Lotronex的正面研究結果,這對葛蘭素史克藥廠而言,當然是個天大的好消息。於是他們準備投入另一項價值十億美金的明星產品,因為大腸激躁症非但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而且據聞西方每五人就有一人罹患此症---換言之,單單美國就有近四千五百萬病患。

保羅•史托利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任職的第一個夏天之前,就向長官建議把新藥從市場上撤回,因為它安的安全性堪慮。許多患者服藥後有負面反應,Lotronex最嚴重的副作用有兩種:一是嚴重的便秘,另一種是所謂的局部貧血結腸炎(ischaemic colitis),兩者都足以致命。

行醫及從事研究多年的經驗,讓史托利了解大腸激躁症對極少數的人可能很嚴重,使體力衰弱,但對大數人而言,都只是暫時、溫和的症狀。他和其他食品藥物管理局同仁得到的結論是:有些人服用這種藥物,會產生致命的可怕副作用,這是始料未及的。但是由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經公開核准這種藥物上市,這種可能致死的藥,也許會強力推銷給幾千萬原本健康的民眾。(p.177)

獨立的美國消費者團體大眾公民中的醫生,看過資料後認為出版品誇張了藥效,並指出六名作者中有五人都是藥廠員工。他們也跟史托利一樣,督促食品藥物管理局立即命令藥品下市。「任何人服用這種藥都有風險」。當葛蘭素使克藥廠主管在一場會議中大力抨擊這份研究摘要時,食品藥物管理局資深人員坐著傾聽,卻未能為同仁的工作辯護。這時,史托利已經有自己的看法:立法機構之所以遲遲沒有採取抵制Lotronex的行動,是因為食品藥物管理局資深主管不願得罪藥廠,畢竟,這個機構審核藥物工作的預算,有一半都來自藥廠。

2002年,某期《英國醫學期刊》內「編者的話」中就指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任由Lotronex這種具有嚴重風險的藥品持續銷售,根本就是置民眾健康於不顧。這本書還舉了許多例證,在187頁中說:「閱讀這些資料,可以深入了解現代藥品審核的過程、可以發現科學證據有時會為了利益而被扭曲,以及被馴服的看門狗如何為了取悅飼主而搖尾乞憐。

第十章  反轉銷售對象---女性性功能障礙

    一場有關性功能障礙的國際研討會,在巴黎舉行,為期四天,吸引了全球數百名頂尖研究人員、治療師及醫師。幾年前,巴黎也曾舉行一場性質相似的盛會,重點幾乎集中在男性勃起障礙上。但是現在醫療市場卻增加了一種新疾病:女性性功能障礙(FSD, 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支持者聲稱有43%的女性都受到這種障礙影響。

    有一天,會場湧進幾百名代表,他們是來聽一場辯論會的,主題是「女性性功能障礙是製藥業行銷的產物嗎?」台上站著正、反兩方各兩名代表,中間是一名裁判。諷刺的是,反方的兩名代表及裁判,都是輝瑞藥廠的付費顧問。當時輝瑞藥廠滿懷期待威爾剛可以繼男性之後,也成為女性的明星產品。可想而知,輝瑞也是這場辯論及整個巴黎會議的贊助單位。

正方主張藥廠確實在協助創造一種叫女性性功能障礙的新疾病,派出的第一名代表是心理學家李歐娜•泰芙(Leonore Tiefer)博士,她是紐約大學醫學院醫學副教授,也是挑戰目前把女性性功能困難視為疾病的全球性活動首創者。她以詼諧的態度,科學家的精確性,開門見山的指出藥廠贊助「創造疾病」手法。她的看法是,一種用金錢堆積成的企業---藉著醫學研究、科學研討會、醫科教育、醫師會議及媒體廣告---不健康的把重點縮小到一場有關性生活問題的辯論上。她並不反對藥廠對於真正需要已經證實藥物的女性做適當的行銷。她擔心的是,婦女性生活問題的狀況不一,也的確普遍存在困難,但是在藥廠急於促銷疾病且對疾病診斷、處方的心態下,會忽略問題的複雜性。

這場抗爭的反方,是溫文有禮的厄文•葛斯坦(Irwin Goldstein)博士。他是巴黎會議的發起人之一。出身工程界,後來積極轉行到醫藥界,在波士頓大學醫學院任教,目前是泌尿科及婦產科教授。他從男性勃起障礙改為研究、撰寫及演講女性性功能障礙的問題。葛斯坦幾乎身兼所有藥廠的顧問及講師,他對能給一大群病患帶來幫助非常熱心,因為,「把這些人的病治好,實在太開心了。」他雖然沒有正式坐在講台上和泰芙辯論這個議題,但他的精神卻是和反方站在一起的。他歡迎業界贊助科學活動,但卻激烈駁斥藥廠行銷策略有助於創造新疾病的說法。

泰芙的隊伍敗給一位有條不紊的英國心臟病專家及一位熱情的義大利醫生組成的隊伍。他們的主張是,許多性功能方面有困難的婦女,在就醫治療之後,都獲得改善。這位心臟病專家葛拉翰•傑克森醫師表示,說女性性功能障礙並不存在,或是說這是藥廠製造出來的產物,是毫無意義的事。他指出,這種病早在像輝瑞藥廠的威而剛上市之前,就早已被認定存在,而且,指責參加藥廠贊助會議的科學家無法獨立思考,也是對他們的侮辱。(p.199)各位看官啊!球員兼裁判,校長兼打鐘,請各位評評理啦! 他們是舉手表決的,我投泰芙一票。

    葛斯坦雖然不認同藥廠參與創造疾病的事,但是藥界行銷觀察家對於事情的見解,的確令人不容懷疑。「未來二十年間,創造新疾病市場的能力,和目前女性性功能障礙的狀況如出一轍,將會逐步擴充整個生活方式的市場。」這是最近《路透社商業內幕》一位經驗豐富的藥品行銷分析師說的。(p.198)報導並以最坦白的語詞形容販賣疾病的狀況:分析家指出,藥廠利用行銷活動改變民眾看法,把以往視為正常的生活狀況,當成疾病,藉以「擴大病患人數」。報導中說,「把許多自然的過程與醫藥扯上關係,是那些為了『把生活品質發揮到極限』的人,創造了生活方式藥品的市場。」(p.198~199)

    結語    我們能做什麼

    雖說是常識,還是要提醒民眾,如果被診斷患病之後,要和親友多加討論,看看究竟真的是疾病徵兆,還是日常生活現象,相信是絕對值得的

當然,有時候病痛真的令人無法忍受,甚至可能致命,那麼以最新、最昂貴的藥物或其他醫學科技來治療,是非常可行的辦法。但有許多情況下,問題只是溫和及暫時性的,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做任何的醫療

期待您能去看這本好書。

甜甜 重新寫完成於103年元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閱讀[藥你生病]心得
    全站熱搜

    甜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